陶瓷藝術創作風格研究
時間:2022-07-31 08:52:11
導語:陶瓷藝術創作風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景德鎮地區近十年來在陶瓷藝術方面的交流逐漸增多,它對于景德鎮的傳統陶瓷藝術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陶瓷藝術也從傳統的工藝向現代藝術轉變,這種變化在陶瓷藝術的表現形式上風格顯著,而更加深刻的可能是景德鎮地區藝術思想的變化。
關鍵詞:工藝;交流;形式;風格
景德鎮在近十年來陶瓷藝術逐漸走向活躍,有些部門將國際間的交流逐漸形成一種常態化,如學術交流以景德鎮陶瓷大學為例,該校專門成立了國際學院,接納外來留學生,學校也廣泛的聯絡國際陶藝家來景德鎮從事創作、展覽和講座交流活動。并為豐富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開設了陶冶講堂,邀請國際上知名的陶瓷藝術家來講座。如:2016年11月8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副主席TorbjørnKvasbø和美國著名陶藝家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會員BruceDehnert主講的軌跡講座,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主席JacquesKaufman(雅克考夫曼)于2016年11月7日講述的從材料到空間講座等等。陶冶講堂還邀請了許多外籍華裔來陶瓷大學進行講座,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理事-中國代表周光真教授做了《開拓陶藝的理想之路》,再如執教于加拿大麥迪森學院視覺交流系的王育林教授、美籍華裔畫家孟昌明教授等。這些藝術家了解中國藝術發展的狀況,也在國外生活了一二十年,因此能夠清晰的比較中外藝術的特點。這種類型的講座一年當中僅陶瓷大學就有上十個之多,學院派的教師和學生通過這些講座在最前沿的位置接觸了外來的藝術理論和藝術家的創作。中外的陶瓷藝術文化交流在景德鎮既有像陶瓷學院這種官方的,也有如陶溪川、樂天陶社、三寶國際陶藝村等民間的。景德鎮的陶瓷藝術也作為一種國粹走向了世界,先后在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希臘、美國等地進行展出。引進來、走出去的這些交流活動廣泛的影響到了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創作。
景德鎮的陶瓷藝術是一種有著近千年的工藝,它的傳統藝術一直是值得景德鎮人驕傲的地方,但是它作為一種工藝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又過于保守,在表現的內容上有著厚重的歷史感。但是伴隨著近十年來的交流活動,景德鎮地區陶瓷藝術創作的風格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盡管這種變化可能跟時代、社會環境、以及外來學院派的創作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但是國際間的交流活動也成為風格變化的強大外在動力。這種變化使得景德鎮出現了多種風格并存的現象。景德鎮的主流陶瓷藝術,仍然是以傳統為主。它的彩繪形式中規中矩,雕塑創作仍然是以傳統題材為主。而這種傳統的風格主要出現在老藝術家和民間的作坊里,老藝術家的風格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便已經形成,他們受傳統的影響較重,在表現形式上有著深厚的藝術功底,加之當時的對外交流也不是很多,并且有著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他們將傳統藝術在延續的基礎上,在傳統藝術的范圍內將表現形式最大化的個性化了。而民間作坊的學徒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采用師徒相承的形式延續傳統藝術,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畫種都嚴格的按照傳統工藝的程序進行,同時對外來的事物有一定的排斥性,故而變化不大,當然他們的存在也是景德鎮傳統藝術的重要擔當。
在景德鎮活躍著一批中青年藝術家,他們大多出生于70年代之后,沒有經歷過老一代人的上山下鄉,也沒有經歷過,他們從出生、上學、考大學、研究生、工作便一切順暢,在大學期間可能也接觸到了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特別是來景德鎮之前沒有接觸過陶瓷的藝術創作者,對工藝沒有太深厚的情感,覺得陶瓷只不過是創作的一種材料,他們來景德鎮之后迅速的剝離了陶瓷藝術傳統的表現形式,同時在大量的交流活動中接觸了很多的外來事物,思想相對來說比較開放,他們可以把陶瓷作為純表現形式的藝術,也可以把陶瓷作為純概念藝術,在輕松的藝術表現中又具有時代的特點和個性化的風格特征。他們甚至有部分藝術創作者有國外留學的經歷,回國后會將不同地域的陶瓷藝術創作方式帶回景德鎮,如日本的九谷燒、有田燒,也接觸到日本的茶道文化,日本的陶瓷在粗獷的創作中注重細節的表達。再如美國有陶瓷藝術家將尼龍纖維摻在陶瓷材料中,防止泥土開裂,有了這種技術就可以模仿各種皮件。也有藝術家將水溶性金屬鹽在陶瓷中的應用,形成絲綢般的質感。這些都是我們傳統的陶瓷藝術中未從接觸到的,不僅僅對于我們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其實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創作者的思想。年輕的一代認為傳承一種藝術是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中呈現一定的時代特點,而不是固守著傳統的工藝,所以他們可以挑戰工藝的極限;也可以將原本很嚴格的工藝進行混搭實驗;還有的藝術家將陶瓷制作成單元素的符號,再通過其他的手法串聯成自己想要的藝術;甚至有藝術家將景德鎮的傳統符號拿來進行批判性的對待,使得原本兩種在景德鎮歷史上堪稱經典的藝術表現形式產生一定的違和感。而這種種的表現形式如果沒有外來文化的加入,景德鎮的陶瓷藝術會沿著自己的慣性繼續著自己的傳統往前發展,因此中外文化交流在其轉變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景德鎮的陶瓷藝術便作為一種國粹在世界的舞臺上不斷的出現,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在進入當時的景德鎮陶瓷學院學習時就認為當時存在著中外交流,“當時陶院是個頗具國際色彩的陶瓷高等學府,有德、捷、波、越等外籍師生”。在當時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在國家領導人的關心下也先后在巴拿馬、前蘇聯、波蘭等國家進行展出,讓世界了解了中國的陶瓷文化,而正是這種交流致使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家開始思考陶瓷的藝術表現形式,從傳統的工藝中走出來,才出現了何念祺創作的披紗少女和周國楨創作的芭蕾舞,但是這種良好的開端卻因為社會時局的變化而中斷了。
藝術的變化其內因肯定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但是如果沒有外來的沖擊,它的變化則是緩慢的,在近十年來伴隨著國內外的各類交流,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引進來、走出去,逐漸的形成了一種常態化的形式了,我們不再是過去那種只有從畫冊中才能看到外國藝術家和藝術形式的時代了,我們能夠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陶瓷藝術創作,在這種外來藝術的刺激下,形成了傳統與現當藝術百花齊放、風格各異的藝術表現形式。
作者:任東方 陳麗萍 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 景德鎮陶瓷大學
- 上一篇:民間藝術符號在環境設計的應用
- 下一篇:漫畫改編動畫藝術創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