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陶刻藝術創作中的雅趣
時間:2022-03-10 09:34:08
導語:談陶刻藝術創作中的雅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紫砂陶刻伴隨著紫砂藝術文化的發展,點綴著眾多的紫砂器,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在紫砂陶刻藝術中,總會誕生一些讓人一眼就獲得觸動的雅趣,正是這些雅趣支撐起陶刻藝術的輪廓,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青睞。
【關鍵詞】紫砂;陶刻;文化藝術;雅趣
紫砂筆筒是文房紫砂器中相當常見的類目,紫砂筆筒造型各異,但基本的功能性是一致的,那就是作為放置毛筆的器物,其功能性對器物本身的造型幾乎沒有要求,所以方的、圓的、六方、八方皆可,關鍵在如此簡單的造型中要如何做到吸引人并有內涵。陶刻創作是紫砂筆筒最為常見的創作選擇,這是因為筆筒本身往往有大面積的空白,適宜陶刻創作的發揮,加之陶刻裝飾只需一把刻刀即可創作,符合文房用器低調內斂的文化風格,而在如此不張揚的條件下,刻畫出精彩的內容,那便會使人感到驚嘆,“趣”便油然而生了。“少小名驚紫砂陶刻與紫砂器造型之間要具有關聯性,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首先我們要思考什么樣的關聯性才適合出現在紫砂藝術創作中,一些平平無奇的內容即便做出來也是寡淡的,既不會顯得“雅”也不會產生趣,要想創作出具有雅趣的作品,那么就需要從器物本身與中國文化的關系中去發掘創作內容。作品六方筆筒《鐵面判官》的創作就是循著這一思路設計制作的。
在生活中,日常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有些信息一帶而過,而有些信息卻總是會讓人印象深刻。藝術的創作就是在這些信息上下功夫,有些是將日常忽略的信息提取出來,加以放大,重塑,讓人獲得新的體驗;有些則是在原本印象已經深刻的基礎加以引申、詮釋從而獲得新的感悟。這也是為什么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紫砂藝術塑造的是人文情趣,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心靈境界的期待,不過單純的造型所能表現的畢竟有限,這時紫砂陶刻就應運而生,陶刻融入了中國傳統的書法、繪畫藝術,用更加直觀的畫面在種種紫砂形體上增加光彩,當造型和陶刻相輔相成、彼此之間構成緊密聯系的時候,那兩者就變得渾然天成,既顯得“雅”又帶有“趣”,本文就通過作品六方筆筒《鐵面判官》的創作來談一談紫砂陶刻創作中的雅趣。
翰墨場,詩書無用且揚狂。我今欲借先生劍,地黑天昏一吐光。”作品六方筆筒《鐵面判官》上短短的一首詩,便可以輕易地將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這是一首贊揚鐘馗的詩,借用的是一位在廣大民間耳熟能詳的人物形象。鐘馗在歷史上流傳有很多故事,宋《事物紀源》中有:“鐘馗者,終南進士也。”他的這些故事普遍帶有傳奇性,是一位雖然相貌丑陋,但卻文武雙全、舍生取義的人物。鐘馗的形象也流傳甚廣,并不僅僅局限于中國,作品六方筆筒《鐵面判官》上的刻畫就借鑒了日本、東南亞許多鐘馗畫像中的人物特點,以簡化的線條,流暢地刻畫出一位智慧且充滿威嚴之士。“士”在中國古代是對文人的一種統稱,士大夫階層即是指中國古代的社會上層,并隨著歷史文化的傳承衍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文人”,中國的文人有著獨特的傳承和傳統,其中審美就崇尚“雅文化”,這個雅并非是指空洞單純的高雅,而是指人性的追求,古代士大夫普遍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并以圣賢為師,以君子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鐘馗便帶有這種理想的影子,所以歷代以來鐘馗都不斷被加以美化,最終衍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樣子,而正是這種形象背后的“雅”,為后續的藝術加工提供了富有深度的創作素材。在一件普通的筆筒上,刻畫鐘馗以及他背后的故事,就會產生充滿魅力的“雅趣”,同時作為“文人”的一份子,鐘馗手中的判官筆也與“筆筒”本身構成了聯系,這種文化上的緊密關聯,頓時讓作品的藝術性得到升華,筆筒的造型與陶刻裝飾相互融合為一。
作品六方筆筒《鐵面判官》人物形象只是一個引子,其表達是人性中的剛正不阿,是文人的傲骨,作品本身又是六方造型,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骨子里的堅硬,強化了其背后的骨感精神觸覺,其立意也就變得更值得追求,“雅”就這么自然而然地產生了。雅趣本身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上才會產生的,陶刻中的雅趣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理解和詮釋,通過創作者自我的解讀,再用陶刻的藝術形式來進行表現,當然這同時也要與陶刻的載體紫砂器之間形成聯動,如此一件優秀的紫砂陶刻作品便誕生了。
結語:紫砂陶刻需要從文化中發掘內容,在內容的呈現上加以創新,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為當代紫砂陶刻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素材,從中我們可以發掘出那些深層次的具有正面意義的內容進行加工、組合,用符合中國文化觀念的方法呈現在世人眼前,用既有趣又富含文化韻味的作品去打動人的內心,刀筆之下就如同向天地揮出一劍,翰墨揚狂。
作者:盧戰剛
- 上一篇:鹿元素在陶瓷藝術創作的應用
- 下一篇:媒體融合時代期刊設計創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