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藝術歌曲的聲部特點
時間:2022-11-15 09:46:59
導語:解析藝術歌曲的聲部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常藝術歌曲共有兩個部分組成,即詩歌與音樂相結合共同表現的一種音樂體裁形式,藝術歌曲的確立是根據浪漫主義時期藝術歌曲大師舒伯特的作品而確定的,后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歌曲體裁。本篇論文選擇黃自的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為例,將從聲部中的旋律重疊、旋律對位、旋律呼應三個角度出發分析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的聲部特點,旨在為聲樂表演者以及學者們提供一些啟發。
【關鍵詞】黃自;藝術歌曲;聲部;玫瑰三愿
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的組合形式由聲樂、鋼琴和小提琴三者共同構成,屬于典型的室內樂作品。筆者將探究該曲的聲部關系及其特點,為表演者和學者們提供一定啟發。
一、藝術歌曲概述
(一)藝術歌曲的起源。早在西方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末誕生了藝術歌曲這種音樂體裁。從藝術歌曲的形成上來看,它是建立在抒情歌曲的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來的。藝術歌曲自誕生以來,因為其歌詞中豐富的文學性、音色的變化性、以及豐富飽滿的旋律性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藝術歌曲的一大特點是這種聲樂藝術體裁與器樂音樂部分具有不可分割性,在這樣的特征下,與室內樂表演形式下創作出來的音樂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二)藝術歌曲的特征。從表演形式上來看,藝術歌曲當屬于室內樂領域,藝術歌曲是歌唱聲部與器樂聲部之間的重奏。室內樂本意是指家庭式的音樂,后來經過發展,這個名詞又被引申為在小型的演出場所演奏的音樂。在歷經時代的變遷后,在今天我們也能經??吹酱笮鸵魳窂d中有室內樂演出團體的演出,在當代這個名詞主要是指重奏曲和小型器樂合奏曲,區別于大型管弦樂。從藝術形式上來看,藝術歌曲的組成通常是由詩歌與優美的旋律構成。通常藝術歌曲在寫作上注重結合詩的韻律和情感,以此來表達整首藝術歌曲的詩化意境和情感。在編排上,大量的藝術歌曲都是鋼琴聲部與演唱聲部相結合進行演出,在一部分藝術歌曲的編排中還會加上除鋼琴聲部外的其他器樂。從演唱方面來看,藝術歌曲往往是獨唱的表演形式,但也有小部分的重唱等表演形式。在藝術歌曲的形式組成上,所有的器樂聲部在整首歌曲的表達中并非只是處于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伴奏功能,藝術歌曲是演唱聲部與器樂聲部的交融,共同構成一個情感豐富、內容完整甚至飽含哲理性的音樂作品。從藝術歌曲的內容體裁上來看,藝術歌曲的內容體裁涉及十分廣泛,有表現愛情、生活、勞動、自然風光、人生感觸思考以及情緒等。(三)我國藝術歌曲的發展。我國的藝術歌曲是在近代產生并逐漸發展起來的,在產生發展的過程中總體上受到了德奧的藝術歌曲的影響。1919年,“”前后,我國在海外留學有眾多音樂家,在美國留學的黃自,在日本、德國留學的蕭友梅,在德國留學的趙元任和劉雪庵,這批海外留學歸來的音樂家在歌曲的藝術創作上不再只是局限于單旋律的歌曲形式,或當時較為流行的“學堂樂歌”,在他們的歌曲寫作中運用到了西方音樂的寫作技法,根據德奧藝術歌曲中所蘊藏的特征,創作出了具有屬于我們自己并且極具中國特征的藝術歌曲。至此之后,我國的藝術歌曲開啟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在創作中不斷吸取具有民族特征精華的音樂元素,并受到時代背景、政治因素、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和個性化的中國藝術歌曲。
二、黃自及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簡介
(一)黃自及其藝術歌曲創作特點。黃自(1904-1938),字今吾,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中國20世紀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早年在美國歐伯林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校學習作曲,1929年回國。先后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國立音專理論作曲組任教,并兼任音專教務主任,熱心音樂教育事業,培養了許多優秀音樂人才,是中國早期音樂教育影響最大的奠基人。黃自在他的藝術歌曲創作歷程中特別擅長鋼琴與人聲的交融與結合。黃自的藝術歌曲,從聲樂演唱層面來看,具有很高的聲樂演唱技巧;從寫作技巧上來看,注重旋律的優美以及簡練;從情感層面上來看,他善于將詩詞中所刻畫的情景與他所寫的優美旋律相融合;與此同時,他又較為注重歌曲中所蘊藏的戲劇性的沖突變化。縱觀黃自所創作的藝術歌曲,不僅在當時那個年代對學院派聲樂具有示范性的意義,放在今天來看仍然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黃自的藝術歌曲中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他的聲樂作品中無論是詞的聲韻還是意境都能與旋律線條完美結合;二是他的鋼琴旋律聲部以及器樂聲部與演唱聲部之間不光在寫作上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更是能配合自如,各聲部之間交互呼應,合力共同表現出詩歌中所刻畫的意境。(二)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簡析?!睹倒迦浮愤@首歌曲創作于1932年,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社會觀念下,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低下,深受封建的壓迫。在《玫瑰三愿》的歌詞中刻畫了一位柔弱美麗的女子不妥協于命運,極力渴望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以及這位女子心中期待被欣賞、關愛、呵護的心境。作品《玫瑰三愿》是寫給鋼琴、小提琴以及人聲共同來演繹的一首作品。歌曲中小提琴的發聲近似一個女子的聲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女性獨有的溫柔,含蓄的性格形象。同時,小提琴聲部又蘊含著時代背景下女性內心苦澀的情緒。鋼琴聲音色彩豐富且渾厚,形象地表現出了歌曲所刻畫人物內心壓抑已久的心情。旋律到達高潮時,爆發出了人物內心的激動與緊張,最后又蘊藏著無可奈何的惆悵。小提琴與鋼琴交融時剛柔并濟,演唱聲部將歌詞意境以及人物情感娓娓道來,共同編織出了歌曲的藝術色彩。從曲式和聲上來看,歌曲《玫瑰三愿》是一首E大調對比疊句樂段作品。開始4小節鋼琴聲部與小提琴聲部為引,即引出第一樂段(歌曲第4-12小節)。在曲式上,這首歌曲是A+B結構的并列單二部曲式。A樂段為兩個樂句構成,其中,歌詞中兩次出現的“玫瑰花”則用到了不規則的模進進行;B樂段為四個樂句構成,其中,全曲的高潮出現在了第三樂句,整首藝術歌曲在第三樂句情感到達頂峰。
三、《玫瑰三愿》聲部特點分析
(一)旋律重疊?!睹倒迦浮啡捎昧虽撉俾暡?、小提琴聲部、人聲聲部三個聲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演繹。器樂聲部在整首藝術歌曲中并非處于簡單的伴奏聲部,鋼琴聲部與演唱聲部之間相互呼應,小提琴聲部也擁有自己獨特的旋律走向,三個聲部之間互相搭配與補充,共同演繹出了歌曲中所塑造的人物情感。整首藝術歌曲前奏共有四小節,鋼琴聲部與小提琴聲部共同演奏,弱起開始,附點節奏型貫穿其中。鋼琴聲部左手柱式和弦,右手旋律。小提琴與鋼琴同旋律與節奏,整個器樂聲部均與進唱聲部第一句“玫瑰花”一致,后經發展變化。在前奏開始的第一小節,作者便運用了四級和弦與一級和弦的部分音的疊置(四級、七和弦),和聲上的處理使音樂色彩一開始便具有了張力,營造出了人物形象中糾結以及渴望的心境。此處還沒有進入演唱的部分,小提琴和鋼琴兩件器樂聲部采用了旋律重疊的手法。(二)旋律對位。在進入到整首歌曲的第一樂段(第4-12小節),歌曲第4-6小節“玫瑰花”開始先是演唱聲部的進入,隨后小提琴聲部進入游離于歌唱旋律之外,形成一種對位關系。此時小提琴聲部采用的是向上二度模進的寫作手法,旋律的排列并不密集,仿佛在演唱聲部之外有一位女子在輕輕嘆息。鋼琴聲部此時與歌唱聲部旋律相同,柱式和弦的織體豐富了音樂背景以及色彩。在歌曲第7-8小節,小提琴聲部與演唱聲部依舊是對位關系,但與之不同的是,在這兩個小節中,小提琴聲部不再采用模進的寫作手法,小提琴聲部旋律增多。在整首歌曲的第一樂句,鋼琴聲部的和聲上與前奏部分基本相同,但此處卻運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使音樂充滿迷離的色彩。在這種迷離的色彩中,主人公仿佛看到了玫瑰花花開爛漫的美麗景色,充滿了贊嘆和憐惜,此處小提琴與聲樂聲部旋律采用了對位手法(譜例1)。譜例1(三)旋律呼應。歌曲進入到第一樂段的第二句后,小提琴聲部與演唱聲部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在歌曲第8小節的最后半拍起到10小節,此時小提琴聲部在演唱聲部后兩拍進入,重復演唱聲部的旋律材料,與演唱聲部形成了呼應關系。此處的鋼琴聲部以柱式和弦為主,沉穩厚重地鋪墊著旋律,一唱一和之間生動地敘述和鋪墊了歌曲情景。歌曲進入到第二樂段后,至13小節開始,小提琴聲部在演唱聲部后三拍進入,從形式上來看,兩者關系仍然處于輪唱關系,但不同于第一樂段第二句的是,此時的小提琴聲部并非是完全重復歌唱聲部的旋律與歌唱聲部進行輪唱。至第二樂段時,小提琴聲部旋律部分所用材料與歌唱聲部相同,但在節奏上表現得更加舒緩、悠長,與歌唱聲部形成了呼應,也推動了歌曲意境,使得歌曲給人以婉轉悠揚的感覺。小提琴和演唱聲部旋律形成呼應的這種形式,在第13和14小節處再次出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玫瑰三愿》聲部具有旋律疊置、旋律對位以及旋律呼應三個方面的特點。本篇論文從室內樂的角度出發,對《玫瑰三愿》中鋼琴聲部、小提琴聲部以及人聲聲部三個聲部之間的交融以及聲部關系特點進行分析,從旋律疊置、旋律對位以及旋律呼應三個角度出發,較為詳細地闡述了藝術歌曲《玫瑰三愿》中的聲部特點。其目的是為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提供新的思路,望后來演唱者能夠達到聲音與器樂聲部之間的相互配合與融合,與器樂部分共同對歌曲進行演繹。只有做到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藝術歌曲的情感,演繹出藝術歌曲中的詩畫意境。
參考文獻:
[1]張怡.淺析黃自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特點[J].中國音樂,2004(1):98-99.
[2]趙楠.中國學院派藝術歌曲創作的典范——黃自先生藝術歌曲創作題材的分析[J].藝術研究,2016(4):84-85.
作者:朱昱龍 胡萍 單位:江漢大學音樂學院
- 上一篇:淺談南京綠雕藝術風格
- 下一篇:舒伯特藝術歌曲創作風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