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分析
時間:2022-11-17 08:49:38
導語: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創作生涯當中,鋼琴伴奏創作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他所創作藝術歌曲鋼琴伴奏有著這樣的特點:創新運用西方音樂藝術的傳統歌曲創作手法,通過以和聲為主導,優化設計歌曲中的和聲部分,確保歌曲節奏與旋律的平緩輕快。蕭友梅創作的大量藝術歌曲伴奏中,絕大多數歌曲伴奏右手部分采用的是循壞歌曲主旋律的支持型創作方法,而歌曲伴奏的左手部分則是采用了以八分音符或者四分音符形式為主,琶音持續演奏的創作手法。就比如,在蕭友梅創作的大提琴曲《問》當中,創作者為了確保塑造出的歌曲作品形象更為集中,他科學有效地采用了左手部分從頭至尾八分音符形式的分解和弦演奏創作方式。而在蕭友梅等人創作的國民民歌《卿云歌》中,左手鋼琴部分則是創新采用了持續四分音符的即興伴奏形式。在蕭友梅創作的音樂歌曲音樂作品中,還存在著一些歌曲作品創作采用了左右手節奏與音樂節奏幾乎一致的支持型模式,比如蕭友梅創作的《秋之夜》作品,該音樂歌曲作品有效營造出了一種幽深靜謐的意境,創作者運用的支持型模式并沒有讓作品變得單一,反而賦予了音樂作品豐富的思想感情,給人一種寂寥之感。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創作在曲式上呈現出了一種方整性的結構特點,無論是在其音樂伴奏上,還是在音樂歌曲作品歌詞上幾乎都采用了上下句對稱的音樂創作手法,從而促使蕭友梅創作的藝術歌曲作品看起來較為規范整齊。除此之外,蕭友梅也敢于打破常規,在其創作一些音樂歌曲作品中鋼琴部分從演奏主旋律束縛中完全解脫出來,有效賦予了音樂鋼琴伴奏的獨立重要地位。就比如,在蕭友梅創作的音樂作品《聽》中,創作者通過在高音區中采用連續十六分音符,有效營造出一種幽深靜謐的意境,而左手部分在中音區則是融入了演奏悠長的對位旋律,與歌曲中聲樂旋律形成了三個獨立表現的聲部,從而全面提升了藝術歌曲音樂的創作水平,賦予了音樂作品更多的生命活力,這在蕭友梅藝術歌曲創作生涯中也是較為難得的突破表現。
二、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創作觀及其發展意義
1.蕭友梅藝術歌曲創作觀。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創作觀念與二十世紀初中國現狀不謀而合,在新文化運動影響下,蕭友梅實踐創作的藝術歌曲更多是強調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這也是浪漫主義運動對自我價值的肯定。革命運動發展有效拓寬了蕭友梅的音樂藝術創作事業,同時也讓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一大批音樂創作者共同關注到現實中。在蕭友梅創作的藝術歌曲作品《問》當中,創作者有效采用了易韋齋的詩歌詞,作品歌詞中有這么一句話“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淚”,該名句歌詞無疑能夠喚起那個時代民眾滿腔的熱血斗志。而在蕭友梅創作的《“五四”紀念愛國歌》中同樣充分體現出作者的藝術歌曲創作價值觀,表達出了蕭友梅參與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決心,同時在社會范圍內有效宣傳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作為現代音樂教父,蕭友梅創作的藝術歌曲作品更多是為了教育而作,其為了積極響應壬戌學制,從而有效創作出版了《新學制唱歌教科書》,被該書納入進去的藝術歌曲作品有著平淡樸實的音樂創作風格特征,在音樂結構上創新采用了西方樂曲創作方式,打破了傳統音樂教學中選曲填詞方式的弊端。2.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創作發展意義。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的創作極大推動了我國新文化運動的深入持續發展,也影響了一大批愛國主義知識分子。蕭友梅本身一直主張新音樂,其在選取音樂作品歌詞時比較熱衷于采用新詩歌。蕭友梅認為“各種新名詞,均不妨采用,改即作新歌,即應為現代人而作,不必專為唱與古人聽也”,他提出的這個觀點一定程度影響了我國藝術歌曲音樂創作的發展,同時也在白話文運動實踐改革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眾多研究專家學者普遍認為蕭友梅的藝術歌曲音樂創作讓中國藝術歌曲開始發揚光大。蕭友梅的藝術歌曲音樂創作同樣推動了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建設發展,為提高國民音樂學習能力和素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蕭友梅本身作為一位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意識的知識分子,與當時參與到新文化運動的愛國分子一樣具有良好的民族正義感。就比如,在其創作的藝術歌曲作品《問》當中,充分體現出了作者對祖國命運的無比關心。蕭友梅積極參與到各種社會政治活動中,并在1906年加入了同盟會,也被孫中山任命為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蕭友梅創作的大量藝術歌曲包含了一定人文精神,這些歌曲作品創作都是受到了自身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也推動了當時音樂藝術事業的建設發展。
三、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風格之形成
1.蕭友梅藝術歌曲歌詞創作風格。蕭友梅藝術歌曲歌詞風格的要求與新文化運動中提倡的“八不主義”保持一致,蕭友梅本身具備了扎實的漢字語言功底,能夠清晰了解到將古詩詞搬用到歌曲創作中的弊端,這也促使蕭友梅在日后藝術歌曲歌詞創作中廣泛采用新式詩歌。在蕭友梅創作的大量藝術歌曲作品中,絕大多數藝術歌曲歌詞都是出自于易韋齋先生的手筆,只有少部分藝術歌曲作品的歌詞由胡適、章太炎等人進行創作。蕭友梅之所以大量采用易韋齋創作的歌詞,是因為易韋齋創作的歌詞能夠給人帶來一張典雅瑰麗的感覺,長短句的運用能夠更加符合現代歌曲創作特點,同時也能夠體現出作曲本身的時代特色。就比如,在蕭友梅創作的《南飛之雁語》作品中,歌詞部分“算不盡云深,話長天了邃!一行行寫不了歸懷,乍霜前嘹淚!只望不見衡陽……這便叫我們仆仆空中,欲留不可留,欲住無從住!盼得到氣候平和,愿珍重汝一封書!”歌詞能夠充分表現出作者對國民前途命運的關心之情,感染到人們內心深處。通過對《南飛之雁語》藝術歌曲的創作技巧分析,易韋齋和蕭友梅在作詞與選詞上都放棄了傳統四聲清濁,而是更加注重詩詞的長短句,這樣能夠確保藝術歌曲作品整體的流暢性,確保音樂旋律起伏的收放自如。我國著名詞學大師龍榆生曾經這樣評價易韋齋歌詞的創作風格特點:“填詞務為生澀,愛取周邦彥吳文英諸僻調,一一依其四聲虛實而強填之,用心之苦,自謂,百澀詞心不用通。”2.蕭友梅藝術歌曲曲調風格。蕭友梅藝術歌曲曲調風格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內容:1)曲式結構平緩。蕭友梅創作的大多數藝術歌曲的曲式結構為兩段體曲式,該曲式結構實質是指將歌曲科學劃分為兩個相同重要的不同部分。兩段體曲式結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能夠保持兩個不同部分在對立統一歌曲結構上優化整合在一起,無需占據很大規模,從而更加適合一些小型藝術歌曲作品。就比如,在蕭友梅創作的《南飛之雁語》作品中,該歌曲曲式結構較為平緩抒情,給人一種簡單明了的感覺,不同兩個樂段都是分為了四節,前面一段音樂負責作者自身思想情感的表達,后面一段則是借用大雁身份去敘述南飛之苦,該藝術歌曲極為吻合時代命運背景;2)民族特色鮮明。蕭友梅藝術歌曲的曲調結構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他在音樂曲調結構優化設計上充分吸收了傳統音樂五聲音階理論和西方音樂藝術樂曲創作理論,能夠有效凸顯出中國民族音樂的特色。就比如在其創作的藝術歌曲《楊花》和《雪后》當中,民族調式較為明顯,作者通過運用傳統五聲音調有效增強了歌曲的辨別性,同時也能夠讓人感受到大小調切換的豐富音樂情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蕭友梅作為我國新音樂發展的奠基人,他所創作的藝術歌曲音樂具有相當先進豐富的思想性,充分表現出了我國詩與歌的完美結合。蕭友梅樹立了一種兼容并包的音樂創作觀,不僅有效吸收了我國傳統音樂藝術內容,還創新運用了西方音樂藝術創作手法。他的藝術歌曲音樂作品有著鮮明的民族音樂特色,形成了一種屬于自身音樂創作風格的詞曲特點。他喜歡將更多新詩詞運用在藝術歌曲創作中,從而有效開創了當時民族風格藝術歌曲創作的風氣,在推動我國新文化運動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音樂藝術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影響了一大批從事藝術研究的人。
參考文獻:
[1]杜姍姍.《蕭友梅藝術歌曲音樂漫談—以歌曲《問》為例》[J].北方音樂,2018(2).
[2]劉新建.蕭友梅藝術歌曲風格及演唱研究[J].音樂藝術,2015(3).
[3]周夢雨.蕭友梅早期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與演唱風格研究---以《問》、《梅花》為例[J].大眾藝術,2017(8).
[4]金橋.蕭友梅與中國近代音樂教育[J].上海音樂學院,2016(7).
作者:陸小燕 單位: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優勢及探析
- 下一篇:高校師德建設問題辯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