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

時間:2022-09-30 08:13:06

導語:淺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初中語文教材中增大了課堂教學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更多的發揮空間,根據自己對于課程的理解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也就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取向影響到了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效果的好壞。

【關鍵詞】初中教學;語文課堂;語言藝術

首先,教師就應當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因此,以什么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才能夠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他們能夠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自身的學習能力,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就是至關重要的了。在這其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古語云“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與語言藝術的關系

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時又有著很大不同。這是由于它們都具有科學性。此外,語文學科還具有藝術性的特點,注重強調語感。因此它是科學美和藝術美的融合體,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展現出這種統一性,既要體現出語文的藝術美,同時也要體現出它的科學性。既能入乎其內,品味文章語句的藝術美,又能出乎其外,分析語言材料,把握好文章的中心。從這個方面來說,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藝術,很大程度上是教學語言的藝術。

二、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

(一)形象美

形象美,指的就是心理感覺上的一種狀態,在本質上支配和決定著教師對于教學的判斷和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首先要符合具體的課堂環境,同時具有形象規律的特點,能夠利用學生所熟知的方式來引導他們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使得他們能夠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因此,在他們身上具有一定的共同點,同時又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就應當注重學生的學習背景和學習狀態,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合適的教學語言來開展教學,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好教學語言,使得教學課堂能夠生動形象,通過語言描述來創建教學情境,使人身臨其境,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利用多種修辭手法,達到語言形象美的目的。例如在教學課堂上,就可以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融入教學語言中。

(二)語言美

語言美,指的是語言簡潔干練,具有協調性。簡潔干練,指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要不多不少,所說的都是必須說的,達到豐而不余一言、約而不失一詞的境界。協調,指的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具有系統性,具有能從已知到未知、從容易到困難,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協調。對于學生來說,語言美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聽懂教師的教學語言,使知識能夠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將抽象的語言形象化,以學生能夠聽懂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對于一些難理解的專有名詞,可以重點進行講解,避免學生在課堂上不知所云、迷迷糊糊地聽講,最終什么也沒有學會。

(三)邏輯美

邏輯美,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具有組織性和層次性,符合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當學生自己能夠進行閱讀和思考,具備相應的能力時,教師在課堂上應當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獨立思考,然后再提出關于閱讀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如果學生不具備相應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就應當把教學重點放在使學生掌握獨自閱讀、獨自思考的能力上,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能力組織教學。教學語言要深入淺出、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具有內涵,而不是泛泛之談。組織教學語言具有計劃性,避免出現語言高深莫測或者語言過于膚淺的問題,使教學語言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展現出邏輯美。

(四)情感美

教師在教學中,教學語言必須具有豐富的情感,應當保持積極向上,充滿對于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喜愛之情,而不是采用冷冰冰、毫無情感的語言開展教學。這就需要教師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學過程中、深入到課堂上,寓情于景,使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受到熏陶,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語言,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領略祖國的壯美秀麗,體會人間的真情,形成自己的遠大理想。

(五)節奏美

節奏美,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清晰準確,具有節奏韻律。同時剛柔并濟,能夠有緩急輕重,富有節奏感,富有音律美、節奏美。有部分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表達不清楚,聲音較小,說話模棱兩可,同時說話平淡無奇,語言平淡,沒有重點,沒有節奏感,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不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語言的節奏美,使學生能夠因為教師的語言對學習產生興趣,激發學習主動性。

三、增強語言藝術魅力的方法策略

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建立在教學過程實踐積累的基礎上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累教學經驗,培養語言直覺性,對語言能夠具有條件反射般的敏銳性。這種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自身淵博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的,同時也需要教師在課堂和課余時間不斷進行語言訓練,使得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升,掌握基本的語言表達技巧,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無障礙溝通。那么,初中語文教師怎樣才能夠提高自身的語言藝術性,使得教學更加順利地開展呢?

(一)加強日常練習,增強語言質量

首先,教師應當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多加練習,提高語言的藝術性。從語文教學實際中發現,仍然存在著語文教師不采用普通話教學的情況,甚至在課堂上出現方言中的“專有名詞”,使得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有個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口頭禪,使得學生對于教師產生厭倦,甚至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樂趣就是討論和模仿教師的口頭禪,以數一數教師在課堂上說了多少次口頭禪為樂趣,而并不把教師講課的內容作為學習重點。普通話不好的教師在課下應當注意多加練習普通話,使得講課中不帶方言詞,沒有方言腔,字正腔圓,聲音飽滿,增強語言的質量。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 好的語言習慣,注意避免經常在說話中出現“口頭禪”。

(二)語言富有感染力

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是語文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富有感召力的語言驅動下,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教師在講解抽象的知識點時,應當善用修辭手法,將抽象概念形象化、復雜知識點簡單化,使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加深記憶,有助于形成長期記憶。要想使教學語言具有感染力,教師首先要態度謙和,行為端莊,對教學充滿熱情;要使教學語言更加生動,教師就需要注意語氣和語調,說話鏗鏘有力,聲音響亮,富有感染力。同時要合適得體,言之有據,利用多種修辭手法開展教學。課堂語言需要教師傾注自身的情感,把工作的熱情投入其中,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語言來創建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教學氛圍中,帶入到特定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下受到感染和教育。除此之外,和藹可親的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對學生充滿殷切的期望和鼓勵,而不是無情和冰冷地斥責。如何把自身情感融入教學語言中,是一門技巧,同時也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在課堂上的一種體現。

(三)姿態手勢的配合

要想運用好語言藝術,使教學語言充滿情感,不僅需要語言上的技巧,同時還需要動作和神態的配合。利用各種手勢,使得語言更加形象化,富有感染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視覺語言能夠把人格和表情結合起來。由此可見,肢體語言在教學課堂上的重要性,但是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要注意,肢體語言要具有一定的表現力,運用得體,符合特定的教學場景,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學生的關注點放到教師身上,而并不是教師的講授內容上。教師可以在講課時,將手勢肢體動作和板書相融和,通過兩者的巧妙結合,使得肢體語言更加協調統一。同時肢體語言能夠使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知識時更加方便。例如有時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個動作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學生記憶,有時很難理解的知識點,通過教師在黑板上一寫一畫,就會變得更加簡單,使學生一目了然。

(四)提高語言修養,進行藝術訓練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對學生學習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而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從本質上來看可以看成是一種表演行為。作為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表演在電影、電視劇、話劇等藝術形式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和表演方式,這并不是要求教師掌握全部的表演技能成為一名演員,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吸取這些表演形式中的優秀表現方式,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多彩。教師要吸取喜劇演員的幽默風趣,學習朗誦演員的磅礴氣勢,了解話劇演員的表達方式,并且融會貫通,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加強對于不同形式的表演方法和技巧的訓練,使之成為自身的一項技能。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他在用20多種不同的語調說出“走過來”這句話之后,才在形態和聲音上學會了不同的表達方式,真正掌握了表達技巧。在提高修養上,教師還應當在平時多讀書、多積累知識,提高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多加注意語言運用的藝術性,通過不斷地練習豐富教學經驗,在課堂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使得每一節課都能夠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課堂更加引人入勝,課堂氣氛活躍,使每一節課都能夠成為教學精品課程。

四、總結

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課堂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語言的運用往往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能夠得心應手地掌握這門技巧,就會使得教學活動更加高效,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教師語言對于人才的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一定要多加研究課堂教育語言藝術,提高自身語言修養,并且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運用和鍛煉,使得語言藝術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文學修養和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為社會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殷春萍.激勵性語言是學生學習的動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5(13).

[2]吳良華.淺論體育教師的語言藝術促進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5(21).

[3]周偉.《江南的冬景》的語言藝術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5(25).

[4]朱耀明,代賽瑾.當一個有激情的語文教師[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22).

[5]樊曉叢.思想政治課教學語言藝術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

[6]茅麗華.塑造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獨特魅力[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作者:關微 單位: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