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探討

時間:2022-01-10 03:53:32

導語: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探討

一、民族聲樂藝術簡介

民族聲樂作為我國傳統藝術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類繁多,主要分為民歌、曲藝、歌劇以及戲曲四種類型。以下內容主要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按照廣義的含義來說,我國民族聲樂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為曲藝說唱、民歌演唱以及戲曲演唱。另外隨著時展延伸出來的一些新民歌、新戲曲也隨時其中的一部分,我國還汲取了西洋唱法進行了融合,形式多種多樣。從狹義方面進行理解的話,可以將民族聲樂理解成為民族唱法,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方式。民族聲樂是通過對自身發展的優秀文化進行繼承發展之后,對西洋聲樂的相關唱法進行了吸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經過不斷的融合與發展,逐漸形成了現如今表現出來的民族聲樂形式。不管怎么說,現如今隨著人們對民族聲樂的欣賞程度以及審美標準也在不斷提高,集中體現出來了我們國家人民高尚的審美標準和民族氣質,目前民族聲樂在社會中也比較受歡迎,這就帶動了我國聲樂教學的發展,也提高了民族音樂在舞臺上的表現形式。

二、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

(一)繼承階段。民族聲樂是我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經過不斷繼承和發展而得出來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傳承意義。經過我國多年來的不斷發展和演變,現如今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已經對我國各種音樂表現形式進行了融合,其主要繼承的音樂有很多種,其中包括:楚辭、傳統民歌、元曲、樂府歌舞大曲、詩經、唐詩、明清戲曲、宋詞等不同朝代所流傳下來的音樂元素,經過實踐的發展和沉淀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表現形式的音樂系統,其將所有的音樂類型進行融合,并且不斷從多種音樂形式中分離出來,共同屬于一種有音樂表達的演唱藝術形式。聲樂的發展在我國經歷過“”之后,發展得更為廣泛,歐洲音樂形式的傳入,為我國民族聲樂發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也更進一步促進了我國民族聲樂所包含的內容,而且經歷過很長時間的考驗之后,這樣融合的聲樂藝術形式仍然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二)創新階段。隨著我國進入20世紀,我國社會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變化,西方的音樂形式也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我國人民日常的音樂形式中增加了類似于歌舞劇、學堂樂歌以及藝術歌曲等藝術表現形式,而且長時間的在我國國民日常生活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也曾經風靡一時。相關的音樂學府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融合了西洋歌唱形式,并且根據我國原有的音樂表達形式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豐富了我國的民族聲樂文化。其中以1927年上海國立音樂學院為例,在該學院的建立時,學校就設立了一個叫做美聲的課程,其作為一種國外流傳的歌唱方式被首次納入到了中國音樂院校的教學中。經過相關的教學之后,并且將美聲教學廣泛應用到了音樂院校中,這門課程的吸納,潛移默化的對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促進了我國民族聲樂的進一步發展。在美聲課程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中也出現了大量的新型民族聲樂作品,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為:周小燕、斯義桂、喻宜萱、郎毓秀。隨著美聲聲樂的不斷傳播,這些歌唱家的知名度也在不斷提高。另外,這些音樂家會通過舉辦音樂會以及創辦美聲教學班等途徑,將美聲民族聲樂進行了廣泛的傳播與教學,促進了民族聲樂的進一步發展和傳播,奠定了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基礎。在經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時候,民族聲樂的發展更是被推向了頂峰,也為推進我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為:郭蘭英、王昆等。

三、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現狀

現如今隨著世界交流的阻礙越來越少,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也在不斷增強,因此我國的民族聲樂也受到了西方音樂的廣泛影響,在國外音樂新式的影響中,我國民族聲樂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繁盛時期,所獲得的成就數不勝數。但是在這個民族聲樂繁榮昌盛的時代,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相關的發展,不利于民族聲樂的進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美聲音樂形式對我國民族聲樂的影響越來越大,部分音樂家以及歌手在進行創作和演唱的時候盲目跟從美聲聲樂的演唱形式,照搬照抄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的聲樂形式不再重視,導致對民族特點越來越忽視,使民族聲樂發展走的道路越來越偏,最終使我國多民族多唱法的民族聲樂演變成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形式。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會逐漸淡化民族聲樂中的民族特點,我國對民族的民族特色就會被逐漸忽視,從而缺乏我國獨有的民族特色和個人鮮明特點,這也不利于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目標,缺乏與時代相結合的特征。因此如何進行進一步的民族聲樂發展仍然是相關研究學者要進行探討的問題。

四、未來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方向

根據相關資料表明,我國的民族聲樂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的文化發展融合,從傳承到創新,也使得民族聲樂發展逐漸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更加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每個階段的民族聲樂發展也呈現著不同的風格特點。在目前的社會發展中,我國逐漸提高了對民族聲樂的重視程度,因此,我們要積極尋找民族聲樂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并進行積極探索和解決。首先,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必須要根植于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基礎上以及各個民族的基礎上,其中所包含的濃郁民族風格、民族氣質和民族特色必須要進行保護和傳承。另外,我國與西方國家所使用的語言不同,因此在進行西方音樂元素借鑒的時候萬不可一股腦照搬,應該考慮到實際情況,根據本民族的需要,在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吸取,這樣才能夠積極的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豐富和發展。在新時展下,民族聲樂的發展必須要充分體現出時代精神和時代特色,并且在時代的基礎上,豐富發展各民族濃厚的民族特色。要想使我國民族聲樂不斷積極發展,必須通過多方面的重視和研究,才能夠進一步促進民族聲樂的發展,才能夠使其更好地傳承。

五、民族聲樂借鑒的意義

(一)“傳承”保存了傳統民族聲樂之精粹。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其中中國民族聲樂就是我國所有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融合了我國廣大民族的各個民族特點,其發展過程也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發展到現如今也仍然處于一個不斷借鑒、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階段。在各代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將優秀的民族聲樂藝術進行傳承和保存下來,因此對于民族聲樂藝術來說,傳承屬于其發展的基礎。(二)“借鑒”促進了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人類歷史是按照歷史發展規律而進行的,要想繼續發展,必須要繼續按照規律行事,藝術也是如此。人們在規律中發現美,中華民族聲樂藝術也是人們經歷過幾千年的文化沉淀和規律發展而沉淀出來的藝術,而隨著時展,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需要走向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就顯得十分重要。

六、結語

民族聲樂的發展歷史中經歷了長時間的沉淀和發展,具有較深厚的歷史底蘊。要深入研究發展民族聲樂,對民族聲樂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進行總結,對于新融入的西方音樂形式以及現代化音樂形式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合理處理舊的與新的之間的關系,要做到保證我國民族傳統特點鮮明的基礎上,適當引入西方的音樂形式,使我國民族聲樂朝著更加多樣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那宇.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J].當代音樂,2016,(24):93-95.

[2]張文珠.民族聲樂對我國傳統演唱藝術的繼承和發展[J].當代音樂,2017,(23):60-61.

[3]王婕.多元文化視角下中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趨勢[J].當代音樂,2018,(06):135-136.

[4]王智紅,王紹偉.當代民族聲樂的審美特征及取向[J].當代音樂,2018,(02):139-140.

作者:楊娜 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