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教學有效滲透研究

時間:2022-04-12 10:46:16

導語:大學語文教學有效滲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語文教學有效滲透研究

摘要:在大學語文教學有效滲透生命教育,對于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向上的心態大有益處,并能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果。文章從生命教育對大學語文教學的作用、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意義三方面著手,對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生命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生命教育;大學語文;作用;方法;意義;道德素養;教學效果

近年來,在大學生群體中有校園暴力或意外傷害等事件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淡薄。高校應該重視大學生的生命教育,重視培養大學生珍愛生命的觀念。生命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為目標,通過教學工具等輔助手段為學生講解生命意義的教育活動。生命教育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生命意識的培養階段,即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意識到珍愛生命的重要性;二是生存能力的提升階段,即從意識培養到實踐培養;三是生命價值的領悟階段,即經過上述兩個階段的培養后,進入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的階段,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珍愛生命意識的目的。大學語文作為陶冶情操、傳播傳統文化的人文學科,有對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責任、優勢和便利條件。在大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通過一系列教學實踐與知識的傳授,可以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感受生活的美好,從而珍愛生命、善待自己,這是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生命教育,對于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向上的心態大有益處?,F結合教學實踐,研究生命教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一、生命教育對大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1)滲透生命意識,使得語文教學更有意義?!叭淌яR,焉知非?!保@一禍福相轉換的思想在我國流傳已久。同樣,這一思想也體現出生命教育的意義。教師通過對學生講解和分析這一事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禍福相轉換的道理,接著,教師可以激起學生的生命保護意識。禍??苫ハ噢D換,今天的壞事可以轉換為明天的好事,為何要放棄自己的生命與美好的明天失之交臂呢?另外,教師通過名人事例向學生滲透生命教育,可以使這一事例更有意義,可以使“對人性的培養”這一目標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得以實現。(2)提升生命價值,使得語文教學更加完善。項羽自刎于烏江河畔,屈原怒投汨羅江是千古絕唱,也是課本時常提到的事例。生命價值的升華在這些事例中完美地呈現出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英雄氣概與“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的高尚氣節均是生命價值的延續。教師通過以上講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項羽的“不肯過江東”與屈原的“香草美人”體現出的生命價值,使語文教學更加完善。(3)領悟生存之道,使得語文教學更有價值。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人才,而一個人如果連生存能力都沒有,又如何能成為人才。而語文教學可以通過生命教育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例如,對于大家耳熟能詳的《魯濱遜漂流記》與《老人與?!愤@兩部文學作品,傳統語文教學對它們的分析往往停留在“努力與自然抗爭,勇敢地克服困難”這一思想,而現代語文教學可以從生命教育的角度進行分析。例如,魯濱遜為何能在孤島上生存下去?老人為何能與大白鯊進行持久的斗爭?這些以“如何生存”作為教學切入點的問題,遠比“反映了一種什么精神”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際生存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語文教學才會更加彰顯其價值。

二、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方法

(1)轉變教育理念,確立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思想決定行為,要想更好地踐行生命教育,必須正確地認識和對待生命教育。有的教師內心并不認可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只是應付式地對待生命教育,這樣的生命教育根本無法實現其應有的教育意義,還會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影響。而有的教師過度重視生命教育,一股腦地把生命教育知識一下子灌輸給學生,也不管學生是否認可與接受,這只會令學生對生命教育活動感到厭煩,生命教育的意義也無法實現。因此,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時,一定要注重學生的體驗與訴求,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而是以客觀的態度開展生命教育活動。同時,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的過程中不能脫離語文教學內容,有的教師授課過程中大談生命教育,而把語文教學完全拋在腦后,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教師應分清主次,以語文教學為主,輔之以生命教育活動,不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否則,大學語文教學便失去了意義。(2)將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進行有機結合。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的有機結合,是有效開展生命教育的關鍵。兩者只有完美地結合起來,才可以將生命教育有效地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得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生命教育的目標得以實現。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文學作品,將名人事例與生命教育進行融會貫通。以文學作品《紅巖》為例,《紅巖》中的江姐、許云峰等同志的犧牲讓人唏噓不已,但他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與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卻永遠留在了讀者心中。人雖逝但精神不朽,這不正是生命價值的提升嗎?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將學生引到生命價值的層面,讓學生思考和討論生命價值的真正意義。這種融會貫通的方式,使語文教學的目標與生命教育的目標均得以實現。(3)注重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感知生命的意義。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味講授雖然能讓學生理解一些知識,但無法讓這些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固有知識。因此,教師應重視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思考。而閱讀是有效啟發學生思維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每個月指定一本書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以讀書報告及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和探討書中所體現的生命價值。通過自主閱讀與自我思考,學生可以逐漸形成生命意識,樹立起珍愛生命的意識。這種自主閱讀與自我思考,比教師單純講授更高效,對學生的啟迪更深刻。

三、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意義

(1)有利于健全大學生的人格。生命教育,可以使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使學生對于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文中,作者充分刻畫了保爾•柯察金對于信仰的堅守以及對于信念的堅持。教師講解此文時開展生命教育,遠比簡單分析作品帶給學生的震撼要大得多。這樣一來,保爾的“鋼鐵精神”對學生就有了更多的借鑒意義。所以,這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學生通過接受生命教育,感受到保爾在艱苦環境下對信仰的堅守與對信念的堅持,進而能更好地理解生命價值,能更加刻苦努力地學習,積極樂觀地對待困難。(2)有利于轉變大學生思想。如今的部分大學生,多少存在著一些“肆意妄為”“過于任性”的思想及行為,對于自己的青春年華肆意揮霍。而生命教育可以讓他們明白“肆意妄為”的代價,教師通過講述一些校園暴力與意外傷害的事例,可以使學生明白“肆意妄為”的嚴重后果及危害。在血淋淋的現實面前,生命教育可以起到警醒和警示學生的作用,使大學生轉變思想及行為,讓他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平穩、精彩。這樣,語文課程的教學意義也由此實現。(3)有利于大學生積極投身于志愿活動。當前,西部支教需要大量的人才,可有些大學生不愿意去做這些有利于社會的事情。而生命教育可以為大學生上好這一課,通過大量的事例使他們懂得生命價值的真正意義,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促使大學生積極投身于志愿活動。生命教育能夠讓學生明白:青春不應該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生命,而應該將汗水揮灑到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上,積極投身到有意義的志愿活動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應該將兩者進行更好的滲透和融會貫通。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深挖關于生命教育的教學資源,并將其投入到廣泛的教學實踐中,以達到啟迪學生智慧、轉變學生思想、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的目的,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崔凱璇.淺談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育的拓展與延伸[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6(02).

[2]王立軍.大學語文教學中德育功能的實現路徑[J].語文建設,2016(12).

[3]張丹綺.《大學語文》課的德育功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4.

[4]王淑華.大學語文課的德育滲透[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9).

作者:張瑞 單位: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