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語文教學分析

時間:2022-06-27 02:38:56

導語:高職大學語文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大學語文教學分析

摘要: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培養是非常關鍵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專業技能人才,還應該對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這對學生今后走向社會獨立生存會有很大的幫助。高職院校的語文課程是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基于此,該文對人文素質教育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索分析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高職院校;語文教學;運用分析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主要是通過文學、歷史、哲學、美術、音樂等幾個方面來實現的,通過學習使大學生的整體文化品位以及藝術品味得到有效的提升。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基本上都是采取“2+1”的教學模式來展開教學,整體思路上更加注重強調專業特色,突出專業技能,所以其導致的結果就是重技能而輕人文,對于一些高職院校來說,人文素質課程逐漸減少,學生在大學期間的人文素質提升并不明顯,這與教育課程的結構安排有直接關系[1]。大學語文是人文素質培養課程中最為主要的科目,同時也是文化藝術最直接的載體之一,在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以語文教學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切入點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1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高考制度使得其生源質量不如本科院校,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并且在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養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現階段教育功利化越來越嚴重,高職教育也受到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沖擊及影響,致使教育的第一目標就是更好地實現與社會進行對接,而早已不是教育為人,教育是為社會整體建設發展所服務,并不是為了提升人們的思想深度以及文化水平所展開的[2]。這種教育理念也直接導致了現階段我國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文素質偏低,即使是在高職院校畢業之后,其變化主要是體現在技能的掌握方面,并沒有使自身的人文修養得到明顯提升,這也是現階段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與中專院校學生在素質以及文明禮貌方面幾乎看不出明顯區別的直接原因。人文知識教育的缺乏也直接導致了學生道德迷失、沒有信仰的現象普遍存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似乎變得越來越自信,對自己所設定的道德底線深信不疑,這也就直接導致了行為失范的現象非常普遍,但是人們卻不以為然,這種社會風氣不利于一個民族的穩定發展,這種自信更像是自大。同時,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學的缺失也直接導致了高職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明顯下降,在進行人際交往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交往關系緊張以及團隊合作意識淡薄的情況[3]。除此之外,現階段我國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還處于相對缺乏的狀態,這與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方針政策有直接關系,當其重視技能課程教育的時候,必然要壓縮人文素質課程教學的時間,甚至直接取消了一些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從就業情況來看,21世紀是依靠人才發展的時代,我國很多大型企業也逐漸意識到了員工綜合素質的重要性,這就要求企業員工在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同時也應該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基于此,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問題上,在保證專業課不受太大影響的情況下,應當更加重視基礎文化課程的開設,通過大學語文教學來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正是不錯的選擇。

2人文素質教育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語文教師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過硬的教學實力,在大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向進行精準分析,并且要側重情感浸潤熏陶的教學方式,從而培養起學生的健康人格,對學生的審美情緒進行有效引導,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2.1整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整合是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展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首先,應該選擇合適的語文教材。現階段,我國高職語文教材種類繁多,但是對于不同地區、不同高職院校來說,所需要的教材也是有著很大的不同,教材是保證人文素質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所在。因此,教材不僅僅要適合課內學,同時也應該適合課外自學。其次,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舍取。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供選擇的課堂教學內容非常豐富,但是課堂時間畢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展開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對語文教學的內容進行精準選擇,保證教學內容與現階段學生的興趣喜好以及未來發展需求相符合[4]。這樣才能使語文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展開具有現實意義。教師應該選擇一些經典的文章,并且要保證其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以此來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對母語文化意識的熱愛程度,同時使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得到有效增強。2.2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改變。對于傳統的高職語文教學活動來說,主要是以教師講授以及提問為主,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展開的教學,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不強。并且,還會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主觀意識上認為語文人文素養培養教學與今后就業并沒有直接關系,這也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參與性不高,這自然會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5]。想要使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展開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積極提升課堂趣味性,并且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極大的提升,讓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豐富的滋養,長此以往,學生必定會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進行教學模式改變的時候,應該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形成“讀”與“議”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大學期間的語文課程課時安排往往較少,教師在課堂上展開教學的時候,很少會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時間,這樣很難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好感,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求教師盡量多地給予學生更加充足的自主閱讀以及思考時間,可以選擇“讀”與“議”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討論,使學生獲得更加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使每個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個體成長經歷的不同,從中讀出自己的感受,這對培養學生健全、高尚的人格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教師也要注意發揮應有的引導作用,巧妙地設計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并且最好是具有一定爭議性的,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探索熱情得到有效激發。其次,教師還可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研究型學習模式。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完全放任學生,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有所引導,學生個體之間往往會存在一些差異,這是在所難免的,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小組之間的競爭學習意識,同時也培養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3結語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展開教學的時候,往往沒有將人文素質教學放在重要位置,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很大一部分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較差。現階段我國很多大型企業開始重視對人才的綜合素質進行要求,因此,無論從“百年樹人”還是從社會現實的角度進行考慮,都應該大力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侯維麗.論高職高專院校大學語文教學的情境教學法[J].神州,2016,22(3):40.

[2]張立英.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實現的途徑[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8(2):105-108.

[3]戰瑞清.發揮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關于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材建設及教學改革的構想[J].語文學刊,2017,14(S2):112-114.

[4]謝燕.高職高專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分析[J].讀與寫,2018,15(18):5.

[5]黃文著.大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9(4):68-71.

作者:金毅慧 單位:天津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