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策略解析
時間:2022-11-26 10:51:30
導語: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策略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語文是一門既能夠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母語應用的能力,又能增強學生個人的文學素養與文化底蘊的重要課程。近些年來,大學語文卻被逐漸人們所冷落,邊緣化凸顯。因而,大學語文的課程改革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大學語文;定位;課程改革;策略
自《大學語文》課程開設以來,伴隨著全社會對素質教育認同度的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熱切關注,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近些年來,大學語文逐漸被邊緣化問題日漸突出。因而,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一、大學語文的定位
1.大學語文現狀。雖然《大學語文》課程自開設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由于諸多原因,其處境已相當尷尬:有些院校有所忽視,課時隨意減少;學科設置不合理、定位不清晰,部分教師專業素養待提高,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欲望。這種狀況,必須引起相教育部門的重視,對此進行思考研究。2.課程確立新規范,重新精準定位。語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1]從此不難看出,其屬性既包含工具屬性,又包括人文屬性。可以說,《大學語文》這一定位相當之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就課程目標而言,既要進一步提升其語言的應用能力,又要增強學生的文學底蘊及綜合素養。但是,如此繁多的教學任務而課時卻較少,二者矛盾就凸顯,也更不用去奢望其結果了。另外,《大學語文》課程被學生看作是高中版語文“重播”,毫無吸引力,更別提去主動學習,而課程目標的實現也就更無從談起了,這一不良現象也是我們部分教師授課及課程考核時只重視其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而造成的。之所以出現以上問題,就在于當下《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過于突出工具屬性而對人文屬性視若不見。我國現在所提倡的文化自信,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自信的這一時代重任,也正是《大學語文》課程的人文屬性所賦予的。為完成這一光榮歷史使命,總之,只有對大學語文課程進行精準定位,才能進一步發揮出本課程能量與價值。
二、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那么在現代大學教育中大學語文的現實狀況究竟怎樣呢?“不容樂觀”這四個字就是高校大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的真實寫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認知存在出現偏差,思想上不夠重視。當下《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對于其工具屬性奉若圭臬而對于其人文屬性是視如敝履,進行考核時,也往往只是針對它的工具性價值,這樣就造成對大學語文課程認知不夠全面,出現偏差,進而形成從教育管理部門到學校乃至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只要遇到需要調整、壓縮課時的時候,大學語文課便是理所當然的首選。2.教學團隊力量弱小,授課方法單一。徐中玉先生曾說過“有些同志狹隘地認為‘大學語文’課程是低級課程,對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似乎任何人都可以教好,而且在職稱評定、福利待遇等諸多方面得不到平等對待,授課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和影響。正是這種偏見對大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與發展產生了十分不利的負面影響。”[2]由此引發了諸如課程的可有可無而導致授課教師的無人問津;兼任的大學語文教師所占的比例甚至超過了專任的大學語文教師,其教學應付了事不愿意在這門課程上下功夫等系列相關問題。3.教材過時毫無新意,無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現在,全國高校《大學語文》教材大部分突出思想教化功能,內容缺乏專業針對性,對學生寫作等應用能力訓練所涉較少且深度不夠。這樣的教材對于當今高校的教學來說并不完全不能適應,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諸如學習效果、教學目標完成程度等更是可想而知了。
三、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策略
當前形勢下,大學語文已經處于邊緣化日漸嚴重,課程改革迫在眉睫,其改革策略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深刻認識大學語文課程的必要性,提升重視等級。高校大學語文課程能夠使學生擁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高綜合素養,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適應全球化競爭的能力,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第二,勇于創新教學方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團隊。當前高校應當區別于之前傳統而單一大學語的教學方式,著重對學生知識文化能力的培養,分類開設例如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口才與演講訓練課程;加深學生人文底蘊的中外優秀名著賞析課程等。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用網絡力量,選擇更多優質資源,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這樣能夠讓學習目標更明確,教學內容更加有效。同時,把握“大學語文具有難度大、知識面廣的這一顯著特點,針對它對課程的授課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一現狀,準確有效解決它“需要底蘊深厚、身經百戰的精兵強將擔任這門課”這一實際需求。[3]只有科學設置學科,讓教師無所顧慮全身心投入到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去,才能夠打造出一支高效率、高水平的大學語文教師隊伍。第三,選用符合實際且滿足高校學生需求的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低頭族、交流網絡化”成為校園新常態時,之前的大學語文公共課教學內涵及其外延,與于當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語文通識教育’這種狀況完全不能相提并論。這就迫使各高校要切合實際地選用或編寫教材以適應其辦學定位以及地方對人才的培養需求方向,真正達到培養當代大學生傳承性民族文化和提高母語用應用能力的目的。
四、結語
雖然,大學語文課程改革不能夠一蹴而就,但是我相信,只要堅持這樣的改革路徑,不改初心、砥礪前行,大學語文課程改革一定會披荊斬棘,書寫出新的美麗篇章。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3]徐中玉,齊森華.大學語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作者:劉妍 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 上一篇:大學語文德育教育探析
- 下一篇:大學語文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