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及評點論文
時間:2022-09-10 01:58:00
導語:高考滿分作文及評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之一:談意氣
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擊打,那么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那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奔馳于曠野要經歷千萬里奔跑的錘煉,那么那奔騰萬里為夙愿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于世,成為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那舍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誰的意氣,使人奮起。
看慣了凡人的庸庸碌碌,聽厭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使我們心中重燃建功立業的激情;聽厭了對命運的感傷,想破了身世的無濟,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一呼,使我們重生改變命運的豪氣。舍我其誰,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重新樹立起一個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誰的意氣,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使我們為了自己身上所擔負的重任而勇猛作戰——舍我其誰的意氣,是人們騰飛的起點。
獻身理想的意氣,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盡千磨萬礪。也許上天就是喜歡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們,他總是要為孜孜于輝煌的人們設置障礙。那障礙,可能是羅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倫布遠航新大陸中連天風雷,可能是紅軍長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運的人們呵,他們還有理想,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布魯諾一般投身于火海,為捍衛真理而與烈火永生;他們在獻身理想的意氣指引下,如哥倫布一般義無反顧地踏上征途為探尋未知世界而披肝瀝膽;在獻身理想的意氣的指引下,他們如紅軍戰士一般豪氣頓生征服千山萬水為拯救民族而抗爭——獻身理想的意氣,是成功的精神動力。
勇于探索的意氣,是人們發揮潛能的金鑰匙。
科學,充滿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類站在自然與社會圣殿的門口,不時地規探其中的奧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設置的禁區,徜徉于科學的無盡美妙。于是我們看見楊振寧、李政道勇于質疑前人,看見吳劍雄勤于實驗破解謎云,看見一代大師王淦昌在極其惡劣的科研條件下為物理學發展獻計獻策——勇于探索的意氣,是成功之眼。
望盡人類千載悠悠的歷史,凡成大事者,皆為意氣風發、慷慨激越之人。讓我們以舍我其誰的意氣為帆,以獻身理想的意氣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戰的意氣為槳,駕起人生的巨輪,向著成功的彼岸遠航!
之二:談意氣
“意氣”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這樣一個義項: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
這一項曾被在《泌園春·長沙》中用過,原句為“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也正是這書生意氣讓他成就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他成為了永垂史冊、青史留名的偉大領袖,這足見這“意氣”二字如太極,生四象生萬物。
在棋盤拼殺,楚河漢界分明,我會一如既往想起楚王項羽與漢王劉邦。虞姬的自刎、烏騅的投江讓更多的人倒向項羽,鴻門宴上的劉邦似乎只是小人,聽聽漢家小兒高唱“大風起兮云飛揚”便熱血沸騰,可歷史的車輪證明了劉邦比項羽更能成就一番大業。是他主張張騫扶著駝鈴走向了大漠,是他讓衛青揮動旌旗舞向了大漠的飛沙。
他們都是英雄,皆有意氣,是意氣二字所有義項不同,楚王的意氣用事,與漢王的意氣風發。
在漢朝的朝堂之上,說過漢王劉邦,我們便不能不談韓信與司馬遷。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成語。沙場點兵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可是我們依然記得他當年所受的胯下之辱。是何等的意志和氣概讓他壓下心中的憤怒,成就今日的輝煌。
“大丈夫能屈能升”是意氣,是堅強的意志和氣概。“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先生對《史記》的評價。如果當初司馬遷沒有堅強的意志,豁達的氣概以受腐刑保存生命,我們就不可能到如今依舊輕哼著這無韻的《離騷》了。
這意氣我們真的不可以小瞧。
作為女性,武則天絕對是我們的驕傲。作為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開創貞觀啟開元的輝煌盛世,何等的意氣風發。她的意氣讓人折服,歷史掌權的女性不在少數,可沒有誰像她那般掀開那一道珠簾,穿上金燦燦的龍袍,君臨天下。她的意氣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的無字碑,讓后人去評述她的功過。這個女人,真可謂將意氣二字發揮到了極至。
古往今來,這意氣一直在我們身邊,從2003年楊利偉實現中國人的飛天夢,到2005年,費俊龍、聶海勝二人升空,中國的意氣讓世界為之折服。生命中,有太多人太多事的意氣讓我們感動。從生命的谷底登上藝術高峰的邰麗華,一個人、一匹馬送信的郵遞員王順友,用瘦弱的肩膀擔起家庭與撫養毫無血緣關系妹妹的洪戰輝。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處處都體現偉大的意氣。
“太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萬物”一如意氣,造就了這個世界上許多的美好事物。
之三:談意氣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著它的意氣,昭示著一種貫穿生命的不屈與堅韌;“不愛沙灘擢貝子,揚帆擊楫戲中流”,是浪頂峰尖的弄潮兒在向你昭示著他的意氣,昭示著一種蓬勃于血脈中的勇敢和無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驕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著他的意氣,昭示著一種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堅定的信心。
意氣,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充滿意氣的人是堅韌不屈的,他們不畏風霜,不畏冷雨。還記得黑色羚羊魯爾·瑪道夫么?有誰能想像一個曾經身患小兒麻痹癥、連走路都很艱難的小女孩如今卻站在輝煌的奧運頒獎臺上享受著王者的榮光?然后她的確做到了,她用一次次的跌倒與一次次的努力艱辛地鋪下了自己走向成功的路。這路上的障礙與荊棘,也許多到無法想像。可是,充滿著意氣的她,何曾有過絲毫的退怯?意氣成就了她,也向世人宣告,堅韌的生命是如此偉大。
充滿意氣的人是勇敢不懼的,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在生命中奏出壯烈,奏出輝煌。人人都無法忘記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當日寇的鐵蹄在神州大地上肆虐時,到處都是悲傷,遍地都是苦難,然后就在一個叫蘊藻濱的不起眼的小村莊,八百抗日勇士身捆炸藥,全身澆滿煤油沖入了敵營。隨著一聲聲巨響傳來,戰士們的碧血染紅了養育他們的土地。那一場戰役沒有一人生還,然而他們走得如此轟烈,歷史不會把他們遺忘,因此這場戰役被世界稱為“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我們不會將他們遺忘,因此當我們追憶他們時仍會熱淚盈眶。這群充滿意氣的可敬的英雄,勇敢地唱響了生命的華章。
充滿意氣的人是自信樂觀的,人生幾多風雨,幾多陰霾,
他人只見烏云蔽日,他們卻總能撥開云霧看見明媚的陽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競選八次失敗,兩次經商兩次失敗,其間還精神崩潰過一次。似乎在這幾十年中,他一直在失敗中度過。然而充滿意氣的人面對命運的玩笑始終不會放棄心中堅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個分裂的國家在他的手中合二為一,美國的經濟再次起飛。堅定信念,厚積薄發,方能九天攬月,深海尋珠。林肯的意氣給了他一顆堅定樂觀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千古傳誦。
意氣,成就生命的堅韌與不屈;
意氣,譜寫生命的華麗與壯美;
意氣,鑄就心靈的自信與樂觀。
將意氣之歌,在生命中唱響,唱出生命絢麗的華章;
將意氣的帆,在生命中揚起(原文為“揚滿”——編者注),到中流擊水,看時代風光;
將意氣的劍,在生命中磨亮,劈荊斬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創輝煌。
之四:談意氣
意氣,是李白“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氣,是杜甫“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的肺腑之言;意氣,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懷……
人要有意氣,有自己的意志和氣概,要意氣風發。人不能沒有意氣,就像傲視蒼穹的紅杉不能沒有堅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鮮花不能沒有給予它自信的陽光。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人愁腸三分釀成月亮,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人有意氣,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蕩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幾百年的獵獵西風,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幾百年的漫漫黃沙,早已淹沒了西域路上的聲聲駝鈴……然而,岳武穆的滿腔熱血,文天祥的一顆丹心,蘇武的一根竹杖,張騫的十幾年牢獄之苦,早已映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若無意氣,他們怎會有如此壯行?
人有意氣,才能摧不垮,壓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還記得舞臺上那尊慈祥博愛的千手觀音嗎?邰麗華,雖是聾啞人,但她有意氣,手臂練得青腫了,腳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終堅持練習。最終,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詮釋內心的感覺,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若無意氣,她怎會從不幸的底谷達到藝術的巔峰?
意氣,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缺乏意氣之人委實不少,他們在溫柔富貴鄉中疲軟筋骨麻木神經,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壯志,在燈紅酒綠中喪失人性……凡此種種,我們要堅決反對,打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掃清道路。
人,要有意氣,要意氣風發。
評語:
作為滿分作文,它最能說明高考作文應該怎樣寫。高考作文應該怎樣寫呢?讓我們來剖析例文,領悟其中的奧妙。說實話,這樣的高考作文題沒有審題難度,一般考生都能根據題意在題目給出的“意氣”三個義項中選定一個根據“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寫議論文;也不難確定論點,考生在對“意氣”的義項選定的同時,也就確定了文章的中心論點。這類題目,決定文章成敗的關鍵是論證和表達。考生在動筆之前要解決好以下問題:第一,怎樣根據自己選定的論點選取論據;第二,怎樣把這些論據組織成邏輯嚴密的論證結構;第三,怎樣按照議論文的章法和論證過程的特點用恰當的語言進行友達。
現在我們來看例文作者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四位例文的作者選取的是同一論點,即按照“意氣”的第二義項立意作文。在論據的選取上,四位作者選擇的都是純事實論據,沒有事理論證的層次。一般說來,清一色的事實論證,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是一大忌諱,因為單一的例證,其論證的邏輯力量往往是不夠的,容易寫出論證不充分的文章來。然而這四篇例文不僅使人感到理據照應,能折服人,而且富有情感,能鼓舞人。個中奧妙,全在論證結構的謹嚴和表達的精彩。
先看論證結構。第一篇例文先用類比法提出論點,然后分別從“舍我其誰”、“獻身理想”、“勇于探索”三個方面證明論點,最后總結全文,作出結論。全文形成總一分一總論證結構。第二篇例文的高明之處有二:一是成功地運用了對比法,如劉邦與項羽之比,有力地論證了要意氣風發,不要意氣用亨;二是論據選取注意到了古今結合,楊利偉與洪戰輝兩個論據的選用,增強了文章的時代感和說服力。第三篇例文的論證思路很有特色,全文論證過程分三個步驟:先是歸納論證,分別用翠竹、弄潮兒、行者怎樣昭殺意氣總結山中心論點:意氣,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接著分別從堅韌不屈、勇敢不懼、自信樂觀三個方面論述充滿自信的人的特點,實際上是從三個方面論證了為什么意氣是生命的支撐,是成功的基石;最后連用兩組排比句,第一組總結全文,第二組作出結論,概括地提出了怎樣去做一個充滿意氣的人。第四篇例文采用了比喻論證法和正反對比論證法。用比喻論證法引出論點后,再進行正反對比論證。正面論證分三個分論點,層層展開;反面論證是批評現實生活中缺乏意氣的人。最后收束全文,呼應論點。
再看語言表達。可以說,這四篇例文乏所以評卷老師給了滿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考生精彩的語言表達。四篇例文的語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多用排比,整散交錯,很有氣勢,對讀者有一種震撼力,是才子型的議論。這充分說明,多讀多寫,增強語言駕馭能力,對寫作是何等重要!
當然,作者考場作文,雖是滿分卷,但不是沒有缺點。這四篇滿分作文中,尚存在如下一些問題:一是有個別錯別字,如把“能屈能伸”的“伸”寫成“升”;二是個別的引文不準確,如第四篇開頭引杜有的話;三是邏輯不嚴密或者說構思不成熟;四是歷史史實引用有錯誤,如第二篇中將“劉邦”與劉邦的曾孫漢武帝混為一談,因為張騫與衛青都是漢武帝時期的人物,且均為漢武帝所指派的。這第四點對寫作太重要,挑出來多說幾句。如第一篇例文,老實說,這位考生的才氣,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確實是令人欽佩的,文章寫得很精彩。然而第一段卻留下了遺憾。這段文章用類比法引出論點,方法高明,但論點的提出卻值得商榷,因為從全文論證思路看,“舍我其誰的意氣”僅僅是一個分論點,它統領不了第二、第三兩個分論點,如果把“舍我其誰,勇戰萬方”改成“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文章在邏輯上就天衣無縫了。
- 上一篇:語文教學研究性學習論文
- 下一篇:中學寫作教學對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