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

時間:2022-09-20 05:59:40

導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

【提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暴露出來。這不僅對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有較大影響,也為教育體制改革的推行帶來一定阻礙。本文將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分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教學問題并提出有效對策,為今后的教育提供寶貴經驗。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近幾年我國教育屆對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不斷出臺相應政策,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各方面的研究也不斷深化,成為新課改的重要亮點。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教學效果成為學校和教師重點公關的課題,閱讀是培養語文素養的核心,更是各個學科知識貫穿的基礎,在現在和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將成為高中語文教科研的重要議題。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逐漸開始受到學校重視,而學校也將培養學生全方位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然而,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較為僵化,課外閱讀量不足,學生只懂分析方法,舉一反三能力較差,閱讀水平整體不高,閱讀文章類型一變就不會分析,具體的表現為:第一,形式化教學現象較為嚴重。閱讀教學作為常規板塊,并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而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教師開始將閱讀教學作為課堂中的一項必修課程,然而其教學過程與方法,卻仍然是結合書中知識進行講授,忽視了學生對課外知識與學習資源的汲取與掌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第二,學生依賴性較強。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影響下,閱讀教學也是由高中語文教師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而閱讀內容與閱讀練習的答案均出自標準答案,且教師仍然是通過單純的講授和系統的分析讓學生掌握閱讀知識和閱讀技巧,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發與引導,進而導致學生產生依賴性,獨立思考能力普遍偏低或模式化。第三,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由于學生的個人素質,成長環境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會有所不同。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通常是以滿足大部分學生閱讀學習需求來講授相關知識,沒有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而導致部分學生無法接受與自身實際需求相符的指導,無法對閱讀產生興趣點,進而把閱讀教學當成艱難的啃書本,一味地死記硬背分析方法。這對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提升造成較多不利影響。

二、探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視野

由于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通常是根據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而學生在課上所學習到的閱讀知識、閱讀內容、視野范圍也只能局限在教材中,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的發展。因此,引進課外閱讀資源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必行之策。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推薦擴展閱讀文本,規定學生以周或月為單位閱讀相應書籍并撰寫讀后感。在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分組教學方式,分享經典作品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閱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對課外閱讀資料與內容中所描述的語言文本進行的討論與分析,并發表自己對這些閱讀內容的真實看法,為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

學生依賴教師指導是現階段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存在的一個通病,與當前國家教育部門對當代學生要求不相符。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閱讀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語言教師需要將學生的思維能力付諸實踐。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結合教學的相關內容,將教師自身肩負的指導作用發揮到機制,將引導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旋律,同時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閱讀感悟書寫下來,進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培養獨立思維能力奠定良好基礎,使得學生可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性。

(三)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時代,學生的學科地位得到進一步證實。因此,高中語文教師也應該趕上時展的步伐,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觀念,以達到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目的。由于閱讀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僅需要給學生正確的指導,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中文學科中占有較大的位置。這也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明確學生主體地位,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化差異,結合學生的資質、成長環境、學習能力等方面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采用差異化教學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相關教學工作,進而保證每一位同學可以獲取與自身實際需求相符的教學內容,它為學生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方式在新課改推動下,應試教育觀念和呆板的課堂教學方法必定逐漸淡出歷史教學舞臺。順應潮流,教師應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思路等方面均需要做出適當改變,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

作者: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