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

時間:2022-09-27 08:36:28

導語: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環節,是學生習得語文知識的外在表現,是師生之間交流寫作困惑、進行心靈對話、探究寫作技巧的有效載體,它對積淀學生的寫作情感、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成為了教師需要重點探究的問題。項目式學作文是全新的學習方法,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究項目式學習在小學高段作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縱觀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雖然語文課堂也漸漸地發生了變化,但是,“寫寫—改改—評評”的作文教學模式沒有完全改變,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仍然處于沒有完全融合的狀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也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項目式學習的優勢

項目式學習對傳統作文教學具有革新意義,因為它一改傳統課堂的沉悶,力倡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項目式學習,將小組合作、實驗探究、自學展示等活動元素引入課堂,“基于生本、為了發展、在生態中展開”,打破了課堂的沉悶氣氛。其目的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嘗試的教學理念,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堅持少講多思、精講多練的教學思路,有利于學生建立問題探究和自主學習意識,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大有裨益。這種教學模式立足學生、貼近學情、關注生活、開發潛能,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項目式學習基于真實的社會和問題環境展開,旨在讓學生主動參與,進行綜合性學習,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項目式學習在作文教學中的問題

在作文教學中,因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及學生個體的差異,使項目式學習的實施存在諸多問題。

(一)形式化問題嚴重

項目式學習經常處于教師“自說自話”的狀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過于明顯,不能與學生平等對話,這與新課標精神是相背的,偏離了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師缺少創造力、責任心,另一方面是教師看不到學生的創造力,因而不能充分發揮項目式學習的優勢,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不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在項目式學習實施過程中,有些教師更多體現了個人的“專制”,以其過于武斷的概括,硬性地將學生分為不同等級,存在“一棒子打死”的問題。小學生初學初練,缺點、毛病自然很多,然而很多教師不重視學生的發展階段、忽視小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規律,站在成人的高度,甚至從文學寫作的高度“干預”學生,壓制了學生的寫作熱情,也使項目式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不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生是存在個性差異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在項目式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應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否則,就會出現種種問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把枯燥的寫作任務轉變為抒發真情實感的平臺。當然,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產生寫作興趣不是容易的事。比如,寫作命題作文時,常常有學生故意運用戲謔的語言或者確立論點,看到這樣作文的時候,教師總是古板地“斃掉”。其實換個角度,就能發現這類作文的另類幽默,應該鼓勵,讓學生逐漸養成用文字記錄的習慣,哪怕這些文字略顯生澀,有些蒼白,甚至毫無美感,可這些是“原創”,是真實的“表達”,應該大加贊賞。修辭不會可以學,語法用錯可以改,只有多寫才能慢慢養成好的寫作習慣。

(四)學生積累的寫作素材不足

素材是寫作的基礎,沒有這一磚一瓦的鋪墊,怎能建立高樓大廈?很多學生看到作文題目的時候有些茫然,那是因為他們的素材積累匱乏,甚至不知道該用哪些素材或者哪些素材可用,要寫完整的作文當然難上加難。當然,素材的積累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急不得。如何讓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中,有時間、有精力積累素材呢?閱讀是積累素材好方法。鑒于目前出版物眾多,加上網絡文學盛行,讓學生產生了不知從哪讀起的感覺。所以,如何指導學生正確地閱讀、正確地選擇,是教師的重要責任,可以推薦一些行文流暢、構思新穎、積極向上的書籍,讓學生仔細閱讀。

三、項目式學習在作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諸多優點及當前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哪個學科,都應該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放在首位,作文教學也是這樣。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效其行”。確定寫作話題后,教師可以巧設項目,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有感而發;再通過分享交流,加深認識,為順暢寫作打下基礎。當然,激發出學生的熱情后,教師必須認真準備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盡力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自愿地主動學習。可以通過仿寫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仿寫是以“范作”為出發點的模仿教學,能縮短學生獲得直接寫作經驗的時間,具有便捷、簡約的特點,所謂“師其神,不師其貌”。仿寫有時候像美術中的素描,就是依樣畫葫蘆。教師提供一篇例文,讓學生參考例文的行文方式和寫作方法,重新寫一篇文章。要注重寫法、段式、結構、句式等均要形似,這樣一來,學生在仿寫過程中能拓寬寫作思路、產生寫作興趣,為后面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激活學生的思維

寫作需要學生融會貫通,因為牽扯到各學科的知識,教師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寫出吸引人閱讀的文章。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指導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進而構建盡量完善的知識體系。比如,可以讓學生這樣做:在一頁紙的中間部位寫個關鍵詞,圍繞這一關鍵詞寫出相關的核心信息,再用語言描繪這些核心詞匯,以此類推,形成“思維導圖”。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對激活學生的作文思維意義深遠。

(三)加強方法指導

寫作的過程其實是不斷將想象和聯想的內容用語言描繪出來的過程,這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聯想和想象能力。例如,以“花”為話題寫作,我是這樣做的:教學前,讓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花;課上,介紹自己的觀察成果,對學生的介紹過程進行必要的指導,像介紹的順序、重點內容的把握等,并展示自己提前準備的花——一串紅,讓學生現場觀察,并分小組探究,隨后師生互動。師:我們應該如何觀察這盆花呢?生:外觀。師:外觀都包括哪些方面呢?生:顏色、花型、高低……師:對,要寫好這種花,應該抓住它的哪些特點呢?生:外形、氣味……師:怎樣得到這些信息呢?生:觀察、聞、觸摸。師:大家說得很好,這些就是觀察的方法,也是寫好這篇作文的關鍵。這節課,我提供了思考的空間、想象的余地、參與的機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出了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四)讓作文指導有章可循

文章文章,文之章法,需要有章可循,有序可依。作為文章建立的基礎“序”,就是文章的結構。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才是好文章,也是寫作的基本要求。寫文章有招數,有規則,一篇無規則可循的文章,就不算好文章。因為文章是給人讀的,人的思維有一定的過程。這就好比蓋房子,要先設計出框架,房屋建好后,才能室內裝潢。框架就好比文章的思路,室內裝潢就好比語言的潤色,要想在很短的時間,書寫成文,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還需要加強訓練。要想讓小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吸引人閱讀的文章,教師除了平時進行限時作文訓練之外,還要指導學生構建寫作思路,成竹在胸,方能疾書于后。

(五)巧用作文評語

評語如果求其全面,會讓學生不得要領。教師寫評語時要抓住學生作文中的主要問題,指明方向,讓學生有所警惕和收獲。如評價內容富有新意的作文時可以這樣寫評語:“本文選擇了全新的角度,讓你的思想可以自由馳騁,這是你最大的成功之處。老師要提醒你的是透過紛紜的世事,有一些準則可供我們處世時把握,能讓你的思想更深刻,你將會收到‘滴水看世界’的效果。”針對性不僅體現在針對文章,還體現在針對學生。評語要考慮學生能接受的限度,批評要有限度。比如:“看來你一定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內容如此豐富,更顯示了你的文學功底。只是如果把材料再按一定的順序調整一下,此文會更精彩。”總之,有效實施項目式學習,能給作文教學注入活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作文教學的順利進行。作文是形象化的理性表現,其中融合著教師的道德、學識、人格等多種素質。作文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主動研究項目式學習實施的方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注意抒發情感和語言精美,時時錘煉語言,關愛每個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一定能寫出充滿“人文關懷”“聲情并茂”的作文,也一定會讓作文課堂充滿馨香。

作者:李敏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湯莊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