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備課技巧論文
時間:2022-09-09 03:50:00
導語: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備課技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要遼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靈了”。語言文字不僅記錄了廣闊無邊,綿延無窮的事物,還微妙地表達了人的豐富的心靈。語文教師則是語言文字的傳播者。那么怎樣用心去培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怎樣用語文中蘊涵的豐富情感打動學生,使他們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都是新課程為教師提出的新的課題,我在語文備課中進行了一點嘗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轉變語文備課觀念
1.備課不等于備教案。
什么是備課?顧名思義,備課就是為上課做準備。它有兩層意思:從廣義上講,是學習,生活,閱讀,積累,理論學習等。從狹義來講是設置預案,設定程序……預設。而在教學實踐中,備課往往被曲解成了備教案。在很多學校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把教師的備課緊盯在寫教案上。誰的教案寫得詳細,項目填得齊全,那誰的就被認為是好的;相反誰的教案沒有寫,一旦被發現,那幾被認定是沒備課,可能不僅要受到批評,還會有一系列的處分。因此,寫教案就成了備課的全部。即使通常所寫的教案也只能算作狹義的語文備課,其基本要求是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而廣義的語文備課則是大備課,終生備課,它以語文教學為核心,涉及到師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寫在備課筆記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師心田的無形教案。正如特級教師于永正在上了一堂令人嘆服的公開可后表示,他這節課沒有準備教案。但卻是他一生的準備。寫教案決不等于就是備課,備課也決不等于就是寫教案。因此在課程改革下的語文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更重要的是備理論,備生活。對語文老師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備進自己的心靈深處。
那么,語文教師是否就不再需要寫教案呢?我認為,對于初出茅廬的新教師而言,寫教案不僅有助于其調控課堂教學進程,還有利于新教師把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所以,不僅要寫教案,還要寫詳案。而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來說,年年重復寫新教案,這有點重復勞動了.是否可以在老教案上作出修改,實行老戲新唱,或者在語文上圈圈點點,實現教案形式的多樣化。
2.課前的教學設計并不等于設圈套。
很多教師包括我在內經常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理論的指引下,語文教師根據可資利用的教學資源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預先設想,即進行教學設計是語文備課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把教學設計得過細過死,使語文課成為一種一成不變的模式結構,高明一些的則把語文課設計成一個個圈套,到課堂上讓學生往圈套里鉆,這樣就違背了新課標的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且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教師預期的不一定一致,教師的一次次啟發就回落空。雖然教師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原先的教學設計,但對學生按自己的認知水平所提出的“好的意外發現”就只能舍棄不顧了,要知道有時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是多么的珍貴啊!做教師的應該去尊重它們不是嗎?
3.備教案不再是一味的備師案。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的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叫,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教師的教,即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互顛倒。
這種教案是只為教師準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教案里記錄的只有教師與教材。這種教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單向度的信息傳遞,即由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在這樣的教案中,只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學生要做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這顯然是與課程改革背道而馳的。所以,必須改變傳統教案的設計理念,對傳統教案來一個洗心革面,變教案為學案,變師案為生案,使教案成為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案,使教案為學生而備,
使教案為學生而服務,使教案去適應學生,變“以教論學”為“以學論教”。教師要重新考慮學生的角色,把學生真正作為主體來看待,認識到學生不是大容器。在教案設計的基本理念上,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學生怎樣學”,要知道自己的引導,啟發,點撥知識服務于學生的語文學習,這樣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認知方式,信息處理方式等等。只有在對學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這樣才是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案上加以落實。
二、落實語文備課的內容
備課不是對課堂情景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是描述大體的輪廓,它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并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契機。備課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備課需要確定的重要內容,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會影響整節課的方向,具有導學、導教和導評的功能。備課中目標的制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基于有效性的考慮,制訂教學目標。
2.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備課中,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方法設計教學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如:在三年級古詩《山行》和《楓橋夜泊》的教學中,如能利用學生對繪畫的興趣,讓他們邊理解古詩的意思邊想象著把它的內容畫出來,那么這堂課的效果一定很好。
3.合理利用教材資源
新課程環境下,我們要重新理解教材、教學參考書等資源,基于教師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在備課時,我們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挖掘等個性化的工作。比如,可以考慮在原有教材中,搜集更多的背景素材提供給學生,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可以考慮學生的情況,提供與教材不同的學習內容等。
4.嘗試多樣的書寫形式
備課過程是教師綜合課堂各要素、在腦海中對實際教學情景的設想過程,是教與學活動的構思、預演過程,帶有鮮明的個性化。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根據學法的需要曾對備課嘗試過不同的的書寫形式。
三、探索科學的備課方式及技巧
語文教學備課工作的改進,還體現在備課方式上。當前,小學教師工作繁忙,尤其是語文教師,基本上擔任班主任工作,更加顯得忙碌。如何保障備課的有效性,是需要探討的現實問題。現在各校基本上發放統一的備課筆記,教師一般都獨立進行備課。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這樣的備課方式效率比較低,使教師抄襲之風盛行,如何改進?既降低教師的工作量又保障備課工作有效,現在一些學校實行的集體備課與個人修改想結合的備課形式就值得肯定:首先組織同一年級的教師對一單元內容進行討論,然后根據討論情況分工進行備課,再把教案復印給其他教師,最后每位教師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對教案進行調整成稿。這樣的備課既有利于教師之間取長補短,又有利于優秀教師對年輕教師的傳、幫、帶,發揮了教師的群體智慧;既有普遍性的規律,又有個性特色。公務員之家
備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環節,在新的理念下,需要改進的問題還很多。比如,筆者認為把教學反思納入備課的內容很有必要,教學以后趁記憶猶新,進行分析反思,在備課本上,寫下執教時最深的體會或疏漏之處,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借鑒,也可以積累素材,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技巧,包括備課,大致可分為:
1.題目分析法
一篇文章的題目常能反映該篇文章的重點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題目的含義(當然要結合課文內容),尤其是抓住“題眼”分析透徹課文的中心,教學重點就自然突出來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記敘媽媽背“我”去醫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輪車工人主動送“我”去醫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詞來分析:“背影”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學重點就突出來了。
2.篇中揭示法
有些教材一開始就揭示出該篇的中心,有的則在中間用中心語句來提煉教材的中心,有的則篇末點題,抓住這些詞語就能夠提煉文章的中心。
3.歸納總結法
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層次,根據各部分或層次的主要內容,進而分析他們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從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為人師表,而且要認真學習新《大綱》,鉆研教材,精心備課,以提高教學質量。
- 上一篇:社區公推直選工作匯報
- 下一篇: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