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小學語文復習意見

時間:2022-12-20 03:29:00

導語:小議小學語文復習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小學語文復習意見

進入十二月份,不少老師已經帶領學生踏上了復習之路。但復習的效果卻因人而異。

一、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據以往觀察,復習課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師生互動失調的弊端,它嚴重地影響了復習質量的提高。具體表現在:

1.“雙邊”忙。一是以做資料代替復習,教師熱衷于不停地把一份又一份資料讓學生做,大搞題海戰術。學生每道題目必練習,教師每道題目必講評;二是以考試代替復習,教師以為考得多,碰得多,容易“撞中”,于是不惜、東拼西湊所謂的模擬試題源源不斷地考學生。

2.“雙邊”閑。教師沒有明確的復習目標,沒有實實在在的復習計劃,心中無數,上一堂算一堂,敷衍了事。要么撿幾道習題讓學生做做,要么發一兩份資料讓學生練練,或者干脆叫學生自己看書、自習,大家“輕松”。

3.一邊忙一邊閑。一邊是教師上課時才在黑板上抄題目,一邊是學生坐等老師抄完題目才開始動筆,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反映出教師復習工作準備不足;一邊是教師為搜集、編寫復習資料忙得不可開交,一邊是學生不知怎樣復習,等“啃”完老師發下來的一大堆資料后就變得無事做。

二、如何提高復習效率

1.搞好一項活動

復習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減輕工作壓力,提高復習效率,應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開展科組、平衡班之間或校與校之間的集體定計劃、備課和編寫復習資料的教研活動。活動可以采取既分且合的形式。例如編寫資料,先召集校內同級(班、組)教師召開研討會,明確編寫的目的和要求;再把拼音、字、詞、句、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與實踐活動等分配給教師編寫;然后集體審議大家編寫出來的資料;最后,各教師在使用時還要結合班級實際有所增刪。這樣,集中了眾人的智慧,提高了資料的質量,實現了資源共享。

2.正確對待兩個問題

(1)學生的復習興趣與復習態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少學校為了增加復習時間砍掉了許多科目(有的僅剩下體育課),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易使學生對復習課產生厭倦情緒;有些復習課單調乏味、機械重復,也易使學生產生“炒冷飯”的感覺。因此,上復習課時,教師要通過開展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教學,拓寬學生參與的渠道,調動學生復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復習的興趣。

同時,教師還要適時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端正復習態度,克服畏難情緒,樹立必勝信心。整個復習階段,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使學生變“要我復習”為“我要復習”。

(2)資料的編寫與使用。

對于復習資料,要把準以下的“度”:一怕無,二怕濫,三怕生搬硬套。首先,復習課必須要有適當數量的復習資料,這是搞好復習工作的物質基礎;其次,正確對待自己手頭的復習資料。現在的復習資料鋪天蓋地,泥沙俱下,我們不能盲目崇拜、一味拿來。而要精心挑選,作深加工,重新編排;再次,教師要養成自編資料(包括試題)的習慣。編寫的原則是: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以教材為基礎;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

3.處理好三個關系

(1)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時時、處處可以學語文,用語文,復習階段也是一樣,不能把復習內容局限在書本里、課堂上,而要把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拓寬知識視野,發展思維能力。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如鼓勵學生多讀讀課外書、報紙,多看看電視新聞,多寫寫觀察日記,多關注人生百態,多說說生活見聞,多議議社會熱點、焦點;另一方面,注重拓展延伸,要指導并鼓勵學生運用課內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處理好打好基礎與鞏固提高的關系。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一個扎實的根基,才能筑成穩固雄偉的大廈。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更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因此,語文復習必須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落實,展開拉網式的既顧及全面又突出重點的拼音、字、詞、句、段、篇的系統復習,并憑借拼音、字、詞、句、段、篇進行聽、說、讀、寫的系統訓練。在此基礎上,還要促進學生的觀察、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學習方法解決實際需要的綜合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存儲與提取、重組與整合、理解與運用、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提高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體把握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3)處理好自主復習與老師指導的關系。

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多地給予自主復習的機會,堅決擯棄越俎代庖的做法,努力讓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思考結果。課堂上,教師讓學生練習、討論、交流,老師彎下身子走近學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實實在在的巡視和指導,教師盡可能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可能給予有效的指導,盡可能發現普遍的問題,以利于針對性的講評。學生能夠解決的,教師不包辦代替。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加倍關心。復習過程中,可讓學生自己確定最需要復習什么,自己梳理知識和題目呈現形式,自己總結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與同桌互相出題目考查等。教師考慮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講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導,怎樣指導;說得最多的話是啟發的話、點撥的話、激勵的話;做得最多的是巡視、傾聽、參與、引導和賞識;重點是引導學生尋找知識規律,歸納復習方法。

4.體現“四性”

(1)體現目標性。

復習目標是否明確,直接影響著復習計劃、復習過程的設計和復習質量的好壞。目標明確,能增強復習的針對性;反之,則導致復習出現盲目性和隨意性,造成學生無所適從,容易挫傷學生的復習積極性。我們應做到:①明確課程標準闡明的語文教學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②清楚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③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特別是單元訓練重點;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差異,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和發展。前兩點就是我們常說的語文教改的方向,后兩點則是課堂教學的實際。有了方向,又能從實際出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注重系統性。

教師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指導學生自己動手理清知識線索,建立知識系統,組建能夠涵蓋教材知識能力結構的網絡。以點連線,以線結網,使語文復習系統化、網絡化。從宏觀上,對拼音、字、詞、句、閱讀、習作、口語交際與實踐活動等方面梳理出各自的知識要點、能力要求與題目呈現形式。從微觀上,對每一知識點和能力點還需進一步細化、歸類。

(3)講求序列性。

復習不是簡單地重復舊知識,而是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重新組合,因而必須循序漸進,做到有序地進行精講精煉,使復習指導具有一定的步驟、過程,從而達到復習的深度。一般情況下,復習課可以按照“講、練、評、測”四步設計復習程序。如反問句和陳述句的互改:①講,呈現已經歸類的反問句和陳述句的互改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重溫互改的方法(抓住標點、否定詞與疑問詞進行);②練,運用方法進行相應的鞏固練習;③評,讓學生說說運用哪種方法來互改的,并說說理由,最后談談有什么收獲;④測,進行綜合訓練和測試,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利于查漏補缺。

(4)突出方法性。

結果重要,過程更重要;知識重要,方法更重要。在復習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復習中分析比較、歸納總結,舉一反三,自悟規律,掌握學法,由“復習好”向“會復習”轉化。例如,復習劃分層次的方法,可以按以下步驟引導學生復習:讀,了解內容;做,圈畫關鍵詞句;想,句子之間的關系;說,劃分層次的原因。重點是圈畫關鍵詞句。這樣,學生在切實有效的實踐活動中較易掌握抓住關鍵詞句劃分層次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要把復習的過程看成是查漏補缺的過程,是幫助學生總結提高的過程,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