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案例

時間:2022-12-23 11:29:00

導語:探析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案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析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案例

《應該聽誰的》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口語交際。這是一篇熟悉幽默的小故事,講的是爺、孫兩人騎驢的上路,他們先后聽從了四種意見,結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議,最后終于明白“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的道理。故事的情節雖然簡單,卻反映了生活中一個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在生活中應當學會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否則不但不能讓大家滿意,還會使自己無所適從?!稇撀犝l的》是由這個故事《騎驢》引發的討論。

一、課堂案例實錄

上課時讓學生朗讀課文,思考問題:課文中哪些人對父子倆的不同做法有評論?你喜歡的符號勾畫出這幾種人物說的話。你支持誰的觀點呢?

師:支持老人觀點的請舉手,說一說你的想法。

學生:老師,我認為走路其實不累,那天我跟著媽媽走了一天的路,也不覺得累。所以我覺得應該讓爺爺騎驢,孫子走路。況且孫子精力充沛,朝氣蓬勃,有的是力氣。

學生:我支持老人觀點,因為老人年紀大了,手腳不靈便,所以我們應該讓老人騎驢,這也符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學生:老師,我想小孩說的也對。因為爺爺畢竟是成年人了,力氣大,持久力強。讓爺爺走路也是可以的。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的都是這樣,爺爺推著自行車,孫子坐在上面。

學生:孩子小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如果長時間走路,易疲勞,影響身體發育。

師:我剛才發現你站在那邊,怎么又跑到這邊來呢?你的立場怎么這么不堅定,當“叛徒”了,現在就請你說一說自己怎么想的。

學生:我開始時想,做為孩子,我應當支持小孩子的觀點,因為這也是實情,孩子小走不了那么長的路??珊髞硪幌?,爺爺愛我們,我們也應當愛爺爺,所以,就跑來這邊了。

師:你也改變了當初的想法,說一說,你的心里轉變過程吧。我開始想:讓孩子騎驢,因為孩子小,力氣也小,后來想,爺爺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也不合適,就轉而支持種菜人的觀點。

師:種菜人什么觀點?有驢不騎太笨了。那你認為誰騎好呢?爺爺騎?孫子騎?那你不是應該支持前面的觀點嗎?

學生:“不是,我給他設計了一種新方法:先讓孫子騎一會兒,當爺爺走累了,孫子下來,爺爺騎驢,孫子累了,爺爺下來這樣交替騎,不就既可做到尊敬老人,又體現了關愛孩子。

師:你說的真好!來我們一起表揚他??此挠^點多么新穎,真是個有創意的想法,這是第五種意見。同學們可以開動腦筋,李明壇已經給我們開了個好頭,拋磚引玉看誰能想出更絕妙的方法來??梢孕〗M四個人一起討論、討論,想出你最有創意的方法。

學生:老師,我們的方法是用一輛車,讓驢拉車,這樣爺爺和孫子就可以一起坐車走了,而且還不重。

師:這是一個好主意,你們組的同學真聰明。特別善于利用外界事物。真是非不能也,其善假于物也。

學生:老師,可以訓練毛驢,讓毛驢很聽話,如用打口哨的方法訓練,小毛驢聽到口哨就跑回來。這樣就可以讓毛驢先送爺爺去,到了地方,孫子打個口哨,毛驢再回來把孫子馱去,不也挺好的嗎?

師:你們的想法太奇妙了。簡直是可以和中央電視臺的異想天開、奇思妙想一較高下了。老師都沒想到呢!

學生:可不可以這樣,老師,讓爺爺和孫子一起騎,騎一會兒,感覺到驢累了,受不了就下來,讓驢一邊吃草,一邊休息。祖孫二人則一起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休息一段走一段。

師:你們的想法很有詩情畫意,很有情調。不錯。

但是,咱們這是幫他們想辦法,向著好的一面發展。如果爺爺和孫子還是按照原來的思維走下去呢?最笨的,最不好的方法,會是什么呢?

學生:老師,不會是背著驢走吧!

學生:老師,是抬著驢走的吧!

師: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力令老師刮目相看,你們真的可以當導演了,就是抬著驢走的。

二、案例簡要評析

1、創造自由表達的情境

口語交際離不開一定的語言情境,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是打開語言閘門的一把金鑰匙??谡Z交際伊始,老師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課文中哪些人對父子倆的不同做法有評論?他們分別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問題?綜合自己的分析,你覺得老爺爺應該聽誰的?它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挑起學生表達的愿望。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想表達,又樂于表達的交際氛圍。

2、口語交際應因思而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薄翱谡Z交際”是一個多向互動的過程。課堂上,該教師安排了多次的師生互動的交流,由于學生對自己熟悉的話題感興趣,所以持不同意見的學生就爭先恐后地進行激烈的思維碰撞和言語交鋒。如教師在學生說支持種菜人的觀點時,恰到好處的質疑:種菜人什么觀點?有驢不騎太笨了。那你認為誰騎好呢?爺爺騎?孫子騎?那你不是應該支持前面的觀點嗎?面對教師的質疑,學生也在開動腦筋思考,教師的質疑是學生思考的前提,是對學生思考的引導,是激烈的思維碰撞和言語交鋒。在同學各抒己見,把表情、動作、語言都用上了,說的話有理有據,把各自的想法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得益于教師創設的情境讓每位學生都進入了角色,也得益于教師在交際過程中的引導、啟發和激勵。教師在有一位同學說出不同意見后對學生的一番表揚和激勵:你說的真好!來我們一起表揚他??此挠^點多么新穎,真是個有創意的想法,這是第五種意見。可以小組四個人一起討論、討論,想出你最有創意的方法。

在整個口語訓練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碰撞出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學生的表達意見雖不一致,但極富見地。交際的熱情被點燃,課堂上充溢著學生充滿童趣的語言。他們并不畏懼說話,而是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樂于幫助老爺爺解決難題,樂于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就這樣,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得到鍛煉,同時也學到了如何處理左右為難事件的辦法,真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