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問題探析3篇

時間:2022-06-10 09:34:56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問題探析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問題探析3篇

第一篇

1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足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已經開展了一定的時間了,可是提升的效果遠沒有理想中那么好,這是因為有許多的問題存在。

1.1教學和生活沒有聯系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對于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根據語文課程教學標準來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打破與生活的隔膜,和生活相融合。對小學課文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教材的生活氣息比較弱,因此小學生比較難理解課文內容,他們的生活經歷非常的有限,其價值觀尚處于形成階段,如果無法對課文進行理解,那么勢必會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有一些心理學家對于學習的研究發現,和生活聯系緊密的事情往往是人們比較感興趣的事情,因此學習需要和生活進行聯系,這樣才能夠讓小學生產生興趣,才能夠繼續的深入學習。那么如何的將生活和教學進行聯系呢?其實,小學教材中有部分內容表面和生活聯系性不大,可是實際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建立聯系,例如小學課文中有陶罐與鐵罐這節課,鐵罐認為自己堅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當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鐵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卻毫發無損并成了文物。這節課的本意是告訴小學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但是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該道理的認識并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原因就在于現在的小學生的生活中根本沒有鐵罐與陶罐這兩種事物。與此同時教材的內容與中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如果不一致的話,很容易造成中小學生認知上的分裂,進而對其人格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1.2教學方式枯燥

小學語文教學現階段還是延續了應試教育的灌輸式教學,因此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而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非常的單一,以至于增加了教學的乏味感,學生無法產生興趣,因此教學效果無法提升。填充式的教學,不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不能夠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因此動手和實踐能力非常差,過度的壓迫反而會導致逆反。因此教學方式應該要創新,要突破,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去接收教師的信息。

1.3評價落后

將成績作為教學效果評價的唯一指標,這是應試教育所遺留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成績確實可以判斷一個階段的教學效果,但是對于學生的整個一生來說,并沒有多少意義,因此我們過度的看重成績評價方式,僅僅是顧及眼前利益而已,并沒有將學生的未來作為考慮范圍內,小學語文教學的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多對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這樣能夠培養處人格比較健全的人才。

2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趨勢

鑒于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性,盡快采取有效措施來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已是刻不容緩,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應把握以下幾個趨勢。

2.1語文教學內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做到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論教學與小學生的生活互為印證。具體來講就是通過尋找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生活的契合點,來使教學內容與生活進行有效融合,這樣可以大幅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小學語文課有這樣一個課文小馬過河,講述的是一匹小馬要渡過一條小河,但是卻不知道河水的深淺,于是就問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結果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使得小馬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之中,沒辦法就去問自己的母親,母親告訴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淺,必須自己去嘗試。語文教師在講授這一節課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生活化的任務,來學生去自己去探索,親身體會小馬所悟出的道理,從而使得語文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語文教學手段多元化趨勢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小學生天生好奇,這種特性我們不應該抹殺,而是要善于引導和利用,通過對小學生的引導來讓他們可以進入學習狀態。課堂中我們除了簡單的板書外,使用圖片、表格、影音都是非常好的教學方式,要增加對他們的感官刺激,讓信息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他們的頭腦中。

2.3語文教學評價模式動態化趨勢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希望讓學生具備語文能力,這種能力不局限于聽說讀寫,而且還要有更深層次的含義,能夠對美的鑒別,對與錯的鑒別,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都是語文教學的目標,因此評價模式就不能夠忽略這些目標,而只關注與聽說讀寫上,應該要讓評價模式和教學目標相一致。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已經開展多年,理論上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可是實踐卻比較少,因此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應該將重點放在實踐上,通過對理論的實踐來不斷的總結經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需要根據學校、教師、學生這幾個方面來進行靈活的變化,以創新來尋求符合自身需求的改革措施,努力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作者:徐艷杰工作單位: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莫里鄉中心小學校

第二篇

1改革前后小學語文教學的對比

改革之前,有的小學語文教師表示,因為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比較乏味,使學生學起來沒有興趣,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未重視這個問題,這就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十分沉悶和呆板,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在改革之后,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加入了很多的互動環節,比如:提問、角色扮演等等,這從根本上轉變了課堂的氛圍,使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在這樣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了溝通,教師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并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對知識的轉化率。與此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對于教材而言,在以前,小學語文教材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內容也比較呆板枯燥,而教師也只是照本宣科地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解讀,這些都不利于勾起學生對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在改革之后,教材的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同時,還加入了很多現代化的內容。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也在不斷地進取和努力,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效率。教師在研究教學方式方法的同時,也會結合一些課外知識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專門為學生舉辦演講大賽、班會活動、課下實踐開拓等活動,而這些活動不單單可以勾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能將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和轉換。

2改革促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而今,教師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從前以教師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創新出學生之間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那么,什么是學生之間協作學習模式呢?就是把學生分為幾組,然后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讓一個小組的學生共同完成一個任務,而教師的任務就是適當地給予學生以引導。在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之中,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競爭的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心中的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而在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可以相互幫助,靠自身的能力加深對課本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改革之后,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已經不再是以老師教為主了,而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更多的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這就很好地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也不會獨自一人在講臺上唱獨角戲了,學生將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學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從而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要讓學生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而在課后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歸納,找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和方法。在教材、教學模式、授課方式和方法都在發生改變的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性質也有所改變,它漸漸轉變為研究性教學。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課本給出一個選題,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究和摸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都需要自己進行資料的收集,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必須依靠自身和同學的力量進行解決。在與同學交流研討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將得到全面的提升。而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要遵循以下幾點來進行選題:(1)挑選的課題要貼近生活,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2)選題必須要與課本知識相貫通;(3)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情景,從而更好地勾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4)創建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以此消除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膜,消除學生的消極懈怠情緒;(5)創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聽課效率。而在研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幫助和引導,從而實現自己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3結語

在改革之后,小學已經改變了以前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加強了教學的管理和發展。人本教育的理念從能力上培養了教師與學生的素質,教師開始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實現了與學生零距離溝通和交流。教師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以鼓勵式教育為主,關注和保持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而這一切的改變和完善,都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雖然現今的小學語文教育仍舊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創新,但是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成效是不容忽視的,它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促使小學語文教育的水平走在了時代的前沿。總而言之,作為一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小學語文的特點和實際相互結合起來,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與此同時,要構建一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要以素質教學為根本,加強小學語文對素質教育的作用。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進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作者:尤紅艷工作單位: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新興小學

第三篇

1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要求

1.1構建多元化知識結構

語文課程所具備的最大特點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而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也是涉及各個領域,具備極強的綜合性和廣泛性。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自身所學專業的知識,還需要具備其他專業的知識素養,要充分了解與小學學生密切相關的知識,從而更好的擴大自身的知識儲備。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就需要教師自身構建起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效率,真正實現專業化發展。

1.2具備自主創新意識

新課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學的重點開始逐漸轉移到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而對于教師來說,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只有教師善于創新,才能將自身知識深入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從而更好的解決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更要具備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并且將其融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好的解決問題。

2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對新課程理念僅僅停留在意識上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核心內容就是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通過采取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來授課。自我國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后,我國各個中小學校都開始加強了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訓。為了使教師更好的掌握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和理念,各個學校都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教師培訓,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使教師能夠具備更為新穎的教育理念,并且將這種理念具體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但是,在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卻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存在著“形似而神異”的現象。

2.2教學思想與教學行為不具備統一性

新課改的實施,不僅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還促進了教師教育模式的轉變。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新課改實施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了許多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們的教學方式更加自由,也更具有合作性。但是,對于另一部分教師來說,其并沒有真正滿足新課改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而是只做表面功夫,單純的追求課堂氣氛而不注重對于學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知識。

2.3缺乏課堂教學的反思與總結

在改革小學語文課程的過程中,雖然小學語文老師對于課程的準備和設計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創新,在教育教學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但是,在對教學過程結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實施上,還并不完善。目前,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說,缺乏對于課堂教學的反思與總結也是阻礙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一個重大障礙。雖然一些老師寫了教學反思,但是卻并沒有真正將教學反思與提升自身專業化發展結合起來,這就使得教學反思趨于程式化。

3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3.1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通過巧設問題、實踐活動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的故事性比較強,教師可以通過層層鋪設的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例如課本劇表演、講故事等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電教化設備來直觀、形象的展示課本內容,來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或利用講故事來讓學生體驗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2融入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情感教育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學內容之一,也是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淡化和忽視的一點。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需要通過師生情感的互動與交融,教師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職業情感,在課堂教學中以情促情、以情激情,來達到師生情感的共鳴與回應。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需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正確處理情感與教育的關系,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滲透情感教育,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個人情感的到集體的熏陶而得到升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3.3開展合作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改革的強調的是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只有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才能真正的激發起其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內容應著重放在開展探究性學習上。與此同時,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也應當適時的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和指導,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

4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也在不斷進行中,教學改革應當將著重點放在對于教學觀念、教學策略、教學結構的轉變上,此外,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也應當準確的把握教學轉變的關鍵點,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改革不僅能夠更好的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還能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肖彩霞工作單位:湖南省隆回縣東方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