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3篇
時間:2022-07-15 03:19:45
導語: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發人深思、情節起伏不定的小說,有激人奮進,充滿詩情畫意的詩歌、散文、童話、寓言等。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曾經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因此,一節課的導入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好的導入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感到身臨其境,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求知欲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能合理運用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文章、圖形、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媒體方式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表達出來,通過這樣把生動形象的畫面配以美妙和諧的音響,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創設出極佳教學情境,以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探索,那么就能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海底世界》這一課時,這篇文章主要講解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的物產。作者以獨特的眼光、神奇的想象和聯想向讀者展示一幅海底世界圖,字里行間洋溢著對海底特產、對海底景色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語言文字的同時,也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述的神奇的境界中去,那么課堂就要創設一個符合課堂內容良好的情境。在開始上課時,我叫學生關上教室的燈,拉上窗簾,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打開電腦和投影儀,在投影儀上慢慢出現一個神奇的世界,伴隨著瑰麗無比的海水,豐富的水產,美麗的貝殼,各種各樣的海魚,笨重的海龜,還有樹林中的海鳥的慢慢出現。學生們已經充分融進了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對美麗的海底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美麗的畫面讓學生積極主動探去探索。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于學、勤于學。
二、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形象直接教學手段,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荀子曾經說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因此,聞見是教學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教材內容所描述的人或物,跟學生現實接觸的東西偏離較遠,學生的理解也僅僅極限在教師對課文介紹和分析,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形象、生動的參照物,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用計算機展現出來,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誘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雖然有許多插圖,有助于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這時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如在講授《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篇文章時,我通過形象生動的動畫幫助學生認識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過程,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通過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蝌蚪在與烏龜、鯉魚、青蛙等小動物的對話和觀察他們的外形特征,在動畫中讓學生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這樣的直觀形象教學方式,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使教學難點變得淺易,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從而達到了有效教學的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建立適應新課程體系需要的教學理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巧設懸念,借助直觀的聲、圖、畫、像等媒體信息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樂于學、勤于學。同時應該跟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與學生對話,跟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讓語文課堂成為充滿活力的現代課堂。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情不自禁地參與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總之,多媒體技術為語文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開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吳雙友工作單位:福建省安溪縣感德中心學校
第二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注意的問題
雖然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但如果教師沒有合理地利用,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大大降低教學的學習效率。為此,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如下問題:首先,多媒體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它教學方法,其只是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手段。例如,有的教師將文章完全搬到屏幕上,通過屏幕為學生講解文章,這樣學生很難用心去細讀文章,之后也不會有任何收獲。其次,在多媒體手段使用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因為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形象、具體的教學資源,在一定意義上講,這種教學資源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為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必須更加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習體會文章的意蘊
在小學語文中,有很多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都會在文章中彰顯出對美景的向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感受文章所描述的美景,進而感受作者想象表達的感受。多媒體技術有視頻、動畫、聲音等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演示文章所描述的美景,可以形象地為學生創設貼切的教學情境,進而讓學生感同身受地理解作者想表述的感情。例如,在講解《秋天來了》這一現代詩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秋天的美景,讓學生親自感受秋天的美麗,然后結合有感情的詩歌朗讀,讓學生感受詩歌中所描繪的秋天景色,進而真正理解和體會到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勤勞人們的贊美之情。
2.情感再現,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和情感的形成初期,對一些事物的思維和感覺還不是很貼切,對于作者描繪的一些事物,學生可能沒有接觸過而不能感受其中想要表達的情感。而且很多學生的閱歷還不夠,對文章產生的情感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還有一定差距。而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再現一些情景,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其中的感覺,進而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例如,在講解《藏羚羊跪拜》這一課時,學生可能沒有藏羚羊是瀕危物種的意識,對于作者呼吁大家保護瀕危動物的情感也不能理解,為此,可以采用多媒體視頻技術,讓學生觀看保護藏羚羊的宣傳片,讓學生意識到生命對整個物種的重要性。進而在結合對文章的講解,讓學生產生對生命的敬重之情。
3.創造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
雖然小學生具有很強的記憶能力,但是如果在背誦一些課文時憑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就曲解了要求學生背誦的目的。因此,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背誦,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積累和語言表達能力。為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形象地再現一些文章描述的內容,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例如,教學要求學生背誦《馬詩》,為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可以讓學生觀看馬的清晰圖片,讓學生在圖片上都能定位到詩句中所描述的情形,進而通過圖片的形式輔助學生對《馬詩》的背誦記憶。
三、小結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學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教學手段,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要認清在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而真正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作者:許志蘭工作單位:吉林省梨樹縣郭家店鎮一小學
第三篇
1、利用圖形動畫,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高年級要讓學生流利地復述課文。教師一定注重教材的研究,關注培養小學生復述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多媒體課件以圖形或動畫為主要展示,讓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再現了作者筆下描述的人物或事件起因發生發展及結果,小學生親身所見所聞,自己實地觀察,大有身臨其境、清晰明快的感覺,輕松流利地復述出學習的課文。例如講授《撈鐵牛》時,這節課重點教學目標是學生能有條理的復述撈鐵牛中的準備過程和打撈過程。教師精心設計撈鐵牛過程的多媒體課件,上課時,學生自己演示,從“并船搭架”到“船裝河沙”再到“潛水摸牛”,學生一邊演示,一邊跟著動畫的演示復述課文。一遍不行再來一遍,絕大部分學生正確流利地復述課文,口頭表達能力達到的空前的提高。
2、營造思維空間,拓展學生想象思維
多媒體課件屬性之一就是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想象思維的天空。語文文本描述的人物或事件,距離學生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容易囿于自己的定勢,和課堂教學融合一起較為困難,有的學生甚至是呈游離狀態。教師必須注重教材的研究,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還給學生一雙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海洋中盡情遨游,實現自己的夢想。例如講授《山溝里的孩子》時,教師結合課文提問:孩子找到“金鑰匙”能做什么呢?經過老師的介紹,雖然學生了解了山溝里的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況,但是學生對山溝里的孩子的生活學習模式只限于自己的膚淺認識,回答的答案蒼白無力、蜻蜓點水。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將山溝里的孩子的衣食住行及我們這里的生活狀況一一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深深被山溝里的孩子生活學習情景所震撼、所沉思,一個一個低下了頭。接著學生開始了自己無限的想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講述著山溝里的孩子們努力學習,找到了金鑰匙,他們可以修路、辦學校,也可以辦工廠、建養老院……多媒體課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拓展了學生知識視野,讓學生的思維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多維發展傾向。
3、注重寫作訓練,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和發展。提高語文素養必須注重學生寫作訓練,這一點毋庸置疑。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多種渠道的訓練,教師一定結合學生學情,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想象的寫作空間里馳騁,享受寫作成功的愉悅,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講授《別董大》古詩時,講完詩詞后給學生布置作業:結合老師的講述內容把《別董大》這首詩編成一個小故事。學生寫來寫去,寫去寫來,表述的都是和這首詩的譯文相近的短文而已,寫不出一點故事味道。多媒體課件演示:北風呼呼叫,黃沙漫天揚,大雪紛飛的曠野上,詩人和董大依依惜別的動畫。學生感受了凄涼悲愴的畫面,被詩人和友人分別之時的情景所感染、傷心,有的學生淚流滿面,教室里聽見一片“沙沙”的書寫聲音,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一篇篇小故事應運而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寫作能力。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促進了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必備手段,然而,教師不能為了運用多媒體技術而濫用,也不能為盲目地追求課堂氛圍活躍而濫用課件,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精心制作,恰當安排時機,注意運用策略,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功能,優化語文教學,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作者:姚華工作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章漢小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6篇
- 下一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