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深層次閱讀教學探索

時間:2022-04-05 08:18:27

導語:學生深層次閱讀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深層次閱讀教學探索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深層次閱讀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及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層次閱讀;策略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的重要途徑。但是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只專注于對課文的條分縷析,占用了學生自主閱讀理解的空間,學生沒有深入閱讀與思考的機會,只是被動地聽教師講解,機械訓練,對課文的理解只處在淺層次狀態,導致學生人云亦云,缺乏問題意識與獨立思考的習慣,嚴重影響了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使學生進入文本中,進入人物的心靈與情感世界,獲得豐富的審美與情感體驗,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動機與興趣,進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與語文綜合素養。

一、誦讀品味,加深學生的審美體驗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有意識地加深學生的閱讀審美體驗,讓語文課堂充滿著濃厚的文學氣息、文化氣息與語文氣息。教學中特別要選取那些文質兼美的佳作名篇,或者選取其中的精華段落,讓學生通過誦讀,含英咀華,感受由文字營造的精神世界。如執教《雅魯藏布大峽谷》時,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的誦讀配以悠揚的旋律,采取指名讀、男女生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誦讀中領略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壯觀,然后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自己感觸比較深的詞語、句子和語段,或者根據雅魯藏布大峽谷中的某個景點或景觀寫出自己的體驗。有的學生想象自己站在高處,俯瞰雅魯藏布大峽谷,深不見底,只聽得河水奔騰的聲音,寫出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秘莫測;有的想象自己變成一只展翅高飛的神鷹,飛翔于雪山冰川與茫茫的原始林海,聽寒風陣陣,看冰山起伏,寫出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雄偉壯觀;有的甚至想象自己與藏族同胞載歌載舞,抒發了自己游覽大峽谷的浪漫情懷……可見,誦讀可以讓學生直擊文本,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想象,引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強化了學生的審美體驗。

二、合作互動,把握文本中心意旨

小學語文教學要注意結合學生的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因材施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好奇心強,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望,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這些特點,開展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化閱讀,進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執教《晏子使楚》一課,教師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讓學生將課文創編成課本劇,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先在小組內進行表演,之后到講臺前進行“展演”。學生需要反復閱讀課文,體驗晏子與楚王兩個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學生創編課本劇的過程,本身就是與文本人物展開對話、走進文本深處的過程。并且,學生要對人物的表情、神態、語言、動作進行設計,期望在“展演”中能夠取得好的成績。教師與其他學生作評委,按相關標準給各小組評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組必然成為“角色扮演優秀小組”,教師給予充分表揚與肯定,不僅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還滿足了學生樂于表現的心理需求,把握了文本意旨。

三、善于質疑,激發學生探究動力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阻礙了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愛因斯坦說過: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閱讀中能夠提出問題,產生質疑,才能產生解決問題的動力,才能促進學生深入閱讀。因此,教師要對在閱讀中敢于提出問題的同學給予充分肯定,并鼓勵其他同學能夠在閱讀中提出質疑,并通過交流,相互啟示與借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學習《釣魚的啟示》一文中,有的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離準許釣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而除了父親與詹姆斯沒有任何人知道詹姆斯釣到了鱸魚,父親卻讓兒子將魚放回湖中,這太不近人情了吧?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同學給予了充分鼓勵,并且把這個問題拋給各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有的同學說:父親是一個遵規守紀的人,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一個只有對自己,對家人嚴格要求,這個社會才能秩序井然,共同享受美好的環境與生活;有的學生說:父親對兒子嚴格要求,是想從小培養他遵規守紀的意識與習慣,如果父親對兒子放松要求,兒子就不能更好地樹立是非觀念,不知道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甚至連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有的學生說:父親為孩子樹立了榜樣,對孩子進行了嚴格的教育,雖然詹姆斯在這一生中再也沒有遇到這么大的鱸魚,似乎是很遺憾,但是他從父親那里得到了終生受用的精神財富,他成為著名的建筑師,他的成才,離不開父親對他的教導,離不開他對父親嚴以律己精神的繼承……可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究,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方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學生閱讀得法,才能產生閱讀興趣,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因此,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灌輸而忽視方法指導的弊端,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例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上課前教師與學生一起商量:今天我們學習《狼牙山五壯士》,我們應該如何來學習這篇課文?學生紛紛“獻計獻策”:有的說通過閱讀課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有的說了解狼牙山在哪個地方,五壯士是誰,他們有什么樣的壯舉;有的說通過閱讀了解五壯士的事跡,了解五壯士的壯舉發生在什么背景之下……這樣,教師與學生一起明確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制訂了學習目標,接下來讓學生按照學習任務,通過閱讀和小組交流互動完成。其實教師與學習一起制定學習目標的過程,也無形中滲透了閱讀的方法,為學生今后閱讀提供思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掌握閱讀技能,促進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總之,開展深層次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改革傳統教學中“輸液式”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自主閱讀的時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領學生深入文本,加深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重視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作者:周秀玲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青年東街小學

參考文獻:

[1]張小玲.依托文本,讓語文教學回歸原點[J].基礎教育研究,2012(24):38-39.

[2]陶莉.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4(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