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
時間:2022-06-10 04:14:32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更加強調教學中對學生身心發展方面的重視,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和分數,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須要打破這種原有的教學理念。小學語文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能夠利用文本教育等多種方式滲透心理教育,幫助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在語文教學里,很多教師都不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們經常都只注重語文學科的成績、教學的成果,卻缺乏對學生一些素養和能力方面的培育,學生們無法得到全方面的教育。教師沒有緊跟教育的改革,所以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經常都只是向學生們教授一些和課本的知識有關的內容以及考試中會考的內容,忽略了如何培育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質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其次,不少小學語文教師不會挖掘語文教材里和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內容,不懂得如何準確的利用語文教材內的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課文、課文輔助心理健康教育,甚至為了教學的進度,會有意的忽略有關于這方面的內容,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成果大打折扣。傳統教學課堂中,課堂是教師一個人的“一言堂”,學生們不敢多說話、不敢反駁教師,長久以后,便會產生很多消極的心理問題,缺乏質疑精神,這樣的情況會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帶來很大的阻礙。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有效策略及建議
(一)教師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切實擔負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小學語文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應該要發揮出語文科目里的人文價值,讓語文的教學更加的具有“人文性”,通過語文的教學來培育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養等方面的能力,讓小學生有更加完善的人格和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加的注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負起對小學生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大任。同時可以利用一些容易挖掘人性光輝的教材內容,來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五課“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中,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于雷鋒的優秀事跡。一位英雄人物的真實事跡比起空泛的理論知識會更加容易影響到學生的心理與思想,從而達到教師想要的效果。想要幫助學生們打造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個平等的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讓教師的教學更加的被學生吸收和接收,還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極限。首先教師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工作,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放開自己教師的身份,在教授小學生的時候可以盡量選擇用朋友的身份和小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更容易打開學生的心門,在發現學生們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站在朋友的立場進行開導,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幫助小學生們一起解決。其次,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多用過來人的身份教導孩子們,教師對于小學生而言,有著很大的榜樣的作用,學生們會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好學生對自己的尊敬和認可,以長輩的身份多和小學們說一些道理和知識,讓小學生們時刻保持一顆健康、向上的心理,為心理健康做鋪墊。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講述一些自己的故事,不僅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用故事中潛藏的道理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學生。(二)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讓學生輕松學習。小學語文的課堂是教師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環境,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好課堂的作用,在課堂上為營造出一個舒適的氛圍和環境,這樣,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詢問學生問題的時候,有的學生因為心理原因,回答問題經常小聲、結巴、不敢說話,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讓課堂處在一個輕松的氛圍,減少小學生們的緊張情緒,讓他們能夠自然的回答問題,教師可以多鼓勵他們說:別害怕,大家一起給他鼓掌讓他回答。并且回答正確之后,教師要馬上給予他肯定。這樣以來,學生能夠慢慢培育自信心,對于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并且,教師在平時可以舉辦一些演講,選擇合適的課文作為題材,例如第十一課“我是一只小蟲子”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學生在公眾面前講話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逐漸鍛煉自己心里的過程。在得到教師與同學們的認可與鼓勵以后,學生會有更多的正面情緒產生。這樣的正面情緒會對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十分有利。這樣的形式不僅讓大家對于課文的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兼顧了學生的心理狀態,是一舉兩得的。(三)組織語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小學語文科目,是一個具有很多的操作和實踐的科目,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結合小學語文科目的這個特點,多為學生們組織一些語文學習上的活動,在活動的過程里,學生能夠不斷的培育良好的心理,以此來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通過話劇表演開展相關活動。例如:在教授《巨人的花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小學生們分組來演繹這個文章所描寫的故事,讓小學生們分別扮演文章里出現的各個角色,觀看哪個小組表演的最有趣、最成功。在表演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同學針對其余小組的表演進行評價。學生們在表演的過程里,能夠感受文章里的情感和知識,學習其中所表達的精神,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辟第二課堂,利用現有的生活資源,比如帶領學生到孤兒院、敬老院等地做義工,鼓勵學生家長帶領自己的孩子參與社區工作,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之中感受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魅力,傳承中華美德,讓學生們在社會勞動中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為孩子的未來鋪平道路,打造基石,而不是打造一批只會學習和讀書但是心理狀態不健康的萎靡的人才。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分析目標心理健康教育里存在的問題,采用合適的策略,讓小學生們能夠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健全的成長。當然,在研究過程中,由于筆者的精力與時間有限,本文可能會存在著一些誤差,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夠加以斧正。筆者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經驗知識應用到教學之中,充分的對本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與教訓,完善小學語文課堂,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做好準備。
作者:李佳慧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李哥莊鎮三屯小學
- 上一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意識探究
- 下一篇:小學語文書香味兒呈現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