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
時間:2022-08-11 09:14:20
導語: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擁有悠久的文明史,并且在世界文化領域中,中國傳統文化光彩奪目,影響深遠。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不僅極具人文教育價值,而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利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創新以及教學內涵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開發和利用傳統文化,使其助力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開發和利用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能夠為當代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文化底蘊,并且更加容易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促使小學生自主學習。小學課堂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也提升了小學生文化底蘊,為其日后學習與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在中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下,傳承和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小學語文教育重要的任務,并且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小學生是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國家民族富強的重任。因此,小學生必須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形式,能夠熱愛民族文化,建立起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的背景下,互聯網技術遍布在各個領域,外來文化也給中國文化帶來了一定沖擊,為了能夠從小奠定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決心與意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已經顯得更加緊迫。比如,在學習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入中國民族傳統節日的典故以及文化內涵,為學生講解每個節日背后的意義,從而使小學生對中國文化有更加透徹的認知和理解,也能夠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興趣[1]。
(二)有利于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中國傳統文化中包括了大量指導人們言行、樹立生活榜樣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目標,合理提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促進小學生完整人格以及健康價值觀的形成。在以前應試教育背景下,大部分的教師都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習成績的提升,在學生價值觀塑造與培養方面有所忽視,這非常不利于小學生正確三觀的建立?;诖耍浞掷脗鹘y文化規范和塑造小學生行為思想,使其從小養成熱愛祖國文化、嚴于律己、誠懇待人的品質,擁有和諧互助、共同進步的思想,對于小學生未來學習與生活都具有非?,F實的意義。
(三)有利于豐富語文教育的內涵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也是基礎學科,其中蘊藏了豐富人文教育內容,而傳統文化能夠更好地契合語文學科特點,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其教學內容和形式,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包括詩歌、字畫、音樂、手工藝等,涉及了眾多領域,能夠滿足小學語文教學拓展的各種需求,推進小學語文教育改革,彌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為小學生打開了學習語文的新大門,也為小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傳統文化的強大滲透力與包容力,還能夠為小學語文教育資源共享與學科之間的聯系提供支持。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應用策略
傳統文化為小學語文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小學生人文素養提升以及人格品質的塑造提供了指導。結合上述小學語文中傳統文化應用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傳統文化教學。
(一)在識字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被識字所占據的,不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都需要掌握更多的生字,這是重點,也是難點,而整個過程中可以進行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教師以說文解字、引經據典的形式,巧妙滲透出傳統文化,促使學生在掌握生字時,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以此增進對燦爛悠久文化的詳細了解[2]。比如,講解課文《將相和》,教授學生認識“趙”這個字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談談百家姓,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再介紹有關“趙”字的本義,以此延伸到在本篇文章中要表達出的含義。又如,課堂教學講到“璧”字時,教師就可以有效結合文章的基本內容,重點講解和氏璧前后發生的故事內容,這樣能夠幫學[1]王華青.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傳統文化的融合滲透分析[C]//2020年第一期華中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2020:372.[2]張艷芳.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巧妙滲透方式解讀[J].名師在線,2019(36):79.[3]林美徽.讓優秀傳統文化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綻放[J].新教師,2019(12):57.參考文獻:生充分了解將相和前后表現出的變化。以古代文字為例,古代文字一開始是象形文字,所以字面上配有手動作的字,就是表達手行動的意思,后來自然演化成了提手旁。又如,“巨”字,該字有拒絕,強烈不愿意的意思,因此在學習“拒”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要仔細探討這種構字的方法,進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文化傳承的主要依據就是識字,漢字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有利載體。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明白,識字教學時將傳統文化一起融入進來,可以幫學生建立良好的傳統文化認識,并深入培養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從而在未來的學習中就能夠更好地發揚傳統文化精神,為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感受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應該充分借助閱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認知傳統文化內涵和形式。另外,傳統文化因其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于學生的思想也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融入經典的名著內容,以此來實現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進而激發出小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熱情,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質。小學教材中包括大量傳統文化素材,比如神話故事、經典詩詞等,小學語學教師應該充分和挖掘教材內容,通過合理組織閱讀活動,強化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引領學生去感悟人物性格,學會知識遷移。教師還可以結合重點段落、詞匯進行講解,并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體會本文中語言以人物性格、特點等,進而更好地感受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課外閱讀內容,主動思考,能夠從主人公身上學到哪些良好的品質。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經典中理解故事人物的智慧,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品德和個性的培養[3]。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諸多體現,比如古典文化名著故事。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古典文化的資料穿插進來,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還能從中領略到名著里人物的智慧,全面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的素養。
(三)在古詩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在傳統文化里,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有古詩。在歷史的積淀下,古詩慢慢發展成為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進行古詩教學的時候,只是朗讀無法充分理解當中傳統文化內涵,教師應該利用其他古詩文,讓學生學會熟悉使用,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接受來自傳統文化的正面影響,進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古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優秀載體。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應該充分開發和利用古代詩詞,從中挖掘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精髓,通過誦讀經典、欣賞經典的方式,引發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古詩中的傳統文化,從而更好地提升古詩詞傳統文化教育實效,也充分發揮出古詩的價值和作用。古詩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只靠教師教授的書本古詩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所以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新媒體平臺,通過構建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定期為學生推送經典古詩文。尤其是在傳統節日、紀念日來臨之際,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相關的課外古詩詞,并上傳至微信公眾號,或者班級群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從而更好地強化學生古詩體悟能力,幫助學生更好感受古詩中的傳統文化內涵,學習更多人生哲理。
(四)在寫作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要想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應該多注意讓學生積累有關素材,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需要讓學生將傳統文化素材的積累重視起來,不管是古詩文當中的名句,還是古名言,其實都能夠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服務。學生有了更多的文化積累,寫出來的文章才更有深度和文采,同時也全面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寫作是小學生知識輸入的重要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寫作這個平臺,引導學生抒發心中情感。教師還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即教師先組織學生閱讀文學經典,感受其中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在這個基礎上,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出來,實現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理解和體悟。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更好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進而促進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的形成。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不斷深入研究融入傳統文化的方法,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去滲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文化的積累,還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和寫作水平,進一步為學生傳承傳統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豐富中國文人墨客、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將小學語文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既是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需求,也是創新小學語文教學的需求。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傳統文化的人文價值、教育價值,使其更好助力于當代小學語文教育改革,促進小學語文內涵與形式的豐富。另外,傳統文化對小學生思維、行為都會起到規范和引領的作用,可以幫助小學生建立更加積極、正確的學習觀念與學習態度,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發展。
作者:宋芳婕 單位:甘肅省甘谷縣柳湖小學
- 上一篇:語文課堂教學深度問題設計探討
- 下一篇: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