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4 11:42:00

導語:語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英特網(Internet)”、“網絡”、“上網”,現在正成為我們生活中流行的話題,它已經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Internet的存在這一現實。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正因此而改變,并將繼續因此而產生更多的精彩。的確,網絡給我們提供了數也數不清的便利。網絡的發展與普及,使人類走出了工業文明,步入信息時代,人類將創造與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時代相適應的一整套全新、高效的學習。我們面對的這一代青少年學生將親身經歷并直接參與這場人類學習方式的偉大歷史性變革,樹立第三個里程碑以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在當前語文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取得的教學成效也最為顯著。各地探索出了許多閱讀整合模式,如“主題探索式閱讀模式”、“支架法教學模式”、“互動拓展閱讀模式”等等。

這些模式依托多媒體、網絡為教學提供的豐富資源環境,通過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篩選信息,從而提高信息加工和應用能力以及思維的流暢表達能力。實踐表明,這些手段被普遍認為是行之有效的。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搭建的是兩個平臺,一個是多媒體運作的平臺,另一個是網絡信息的平臺。現代教育不僅僅希望我們語文教師善于制作多媒體課件,更要求我們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傳統語文教學最嚴重的弊端上爆發革命。

一、同步的教學為多元、異步的教學;變過去單向傳遞為多向傳遞。這為語文教學改革,同時也為學生學習結構的深刻變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讀寫的基礎不單是常規的語言文字,還涉及到屏幕語言與屏幕圖像的表達與解讀,信息量大大增加了,無論是課內外拓展閱讀還是課內外作業設計,都發生了不少變化,我們不得不強調信息搜索能力的培養。

學生思維方式不再停留在邏輯演繹上,不再滿足于對一些概念、術語的了解,而是更多運用歸納方法。這就與他們掌握的資料、數據密切相關。在這種情況下,資料、數據的質量與可信度如何,就直接影響到歸納的正確性。課堂教學模式再也不能局限于教師的講解,而要倡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式活動,諸如資料查尋、問題討論、課題研究、論文答辯,等等,構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模式。語文學習的價值不僅是知識與文化的傳承,而且還要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與分享。

1、調動多種感官,激發閱讀興趣

借助多媒體電腦網絡“創設情境”,營造特定氛圍,激發學生情感,增強學生對美的感受。教師利用多媒體或網絡,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畫面、聲音、圖像、動畫等,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的情感參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接著向學生出示課文的學習目標,并向學生提出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人“自主學習”的環節。

2、動手動腦,積極參與

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及多媒體提供的信息資源進行個體學習探索,它是整個教學的核心環節,學生通過操作多媒體課件,觀察課件中的動畫、聲音、文字,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熱鍵”,隨時在計算機上觀察他需要的動畫、圖像,或查詢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宇詞;學生還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口述課文;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漸次學習課文的不同部分內容;學生也可以通過關鍵詞在網絡上搜尋相關信息,在搜集的過程中,隨時制作電子讀書卡片,將相關文字、插圖有機結合,進行信息的初步篩選、整理。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導者,通過人機交互自主獨立學習,掌握學習重點,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即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體現了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又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師指導,建構應用通過上面的環節,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但要內化于自己的認知結構,并且靈活應用于閱讀實踐中,還需要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度加工。這就需要在教師指導下,深人學習。這一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把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呈現給學生,指導學生逐次學習。學生一邊面對計算機良好的界面,一邊聆聽教師對閱讀的指導,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分析,給予適當的指導,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要領的理解,培養“在教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協作下,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建構應用”是讓學生把目前所學的內容,融匯貫通、深刻理解之后,把其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之中。教師和學生可共同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學生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自主探索,解決問題。這樣即拓展學習的范圍,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4.效果測評,及時反饋

與傳統閱讀教學“反饋慢,效率低”大相徑庭的是,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下,“效果測評”這一環節不僅可以及時把學生的學習結果反饋回來,更重要的是通過多媒體、網絡可以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對學習主體的態度情感等做到有效把握,并有針對性地做出指導,利用網絡的“監看”功能,教師可以在主機上隨時監看每個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并對在練習中遇到困難的同學加以個別指導。練習的設計以“自我測試”的形式出現,學生在填充題和選擇題的練習過程中可及時得到計算機的反饋,強化理解。教師也可以對有爭議的問題,分別調出不同水平學生的答案,讓全班同學一起評議,及時解決有共性的問題。

實踐表明,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于語文閱讀教學,及時、迅速地開拓了信息通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了學生感知、選擇和快速瀏覽能力、感悟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表達、創新能力。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強化了自我效能感,增強了自信心,通過協作學習培養了團結協作的意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整合

寫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問題。與傳統寫作教學相比,把多媒體、網絡引進寫作教學,明顯提高了作文教學的質量。當前,己摸索并建構出一些新型寫作教學模式,如,強調思維加工的“思維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既重視教師主導作用,又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雙主作文教學模式”;以及“看圖作文三維教學模式”、“命題作文三維教學模式”等。這些教學模式多由四至七個環節組成,如“創設情景—觀察想象—打字表意—評議批改”四環節,“創設情景—指導觀察—局部分說—打字表達—整體總說—打字表達—評議批改”七環節,但無論哪種作文教學模式,以下幾個環節是必不可缺少的。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情感是作文的原動力,沒有激情,寫出的作文必然平淡無奇,枯燥乏味,而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可為學生創設的一定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和沖動。多媒體軟件提供的圖像、動畫、活動影像具有圖文音像并茂的特點,以動態的畫面代替課本上的靜止畫面,學生耳聞目睹這些“真實情境”,很容易產生興趣,觸發內心的激情和想象力。網絡為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它能打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觀古今于一瞬,扶四海于須夷”。教師可根據寫作目的與要求充分利用網上資源,指導學生大量的測覽古今中外有關的佳作,從別人的作品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品味語言的情味,從而激發想要表達的沖動。

2.搜集素材,討論構思運用多媒體網絡進行作文教學時,學生可隨機調用計算機提供的相關資源或到網絡上尋找有用的素材,這樣寫作起來就不怕無“米”下鍋。為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在備課時預先測覽網站,對網上資源進行調查、篩選,課堂上向學生推薦相關的網站,以免課上學生在網上盲目的搜尋,浪費大量的時間,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可提供“關鍵詞”,讓學生在網上自行搜尋有用素材,并進行篩選、整理。這一環節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指導學生緊緊圍繞中心合理選擇素材。學生搜集好素材后,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進行構思,初步形成文章觀點和框架。構思雖然是一種個人內省的心智活動,但是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討論,卻可以激發彼此的思想火花,促進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3.打字表達,修改潤色通過前面兩個環節,學生早已產生了要表達的欲望。與傳統寫作不同的是,多媒體網絡下的寫作,學生要把自己構思好的內容轉化為書面語言,最后通過鍵盤輸人到計算機中。至此,作文還不能算最終完成,由于作文的寫作過程是在計算機上,學生邊想邊打,這樣會存在許多語法、字詞句等錯誤,所以,作文完成后學生要默讀和朗讀自己的文章,同時對文章的不當之處進行修改加工。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并不是無事可做,而是隨時對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通過點擊教學平臺上的“監控”鍵或“交互輔導”鍵,就可調出任一學生的屏幕供自己檢閱,了解學生的進度及學生遇到困難,及時得到學生寫作的反饋信息,進行有效的調控。

4.評議反饋,網上發表多媒體網絡環境具有反饋及時,交互性強,效率高的優勢,這將一改傳統作文教學批改反饋慢、批改籠統等缺陷。這里,每個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判他人也接受他人的評判,教師只是讀者中的一員,不再是最后的裁定者。教師可放手讓學生相互評議和修改自己或別人的作文,還可以選擇學生中的優秀作文或有典型錯誤的作文發送到每個學生的計算機上,學生可用插入腳注的方法修改注明文章的優缺點,進行賞析和評議,并存盤,然后發送給對方。這種基于多媒體網絡的作文教學的評議批改,由于全班學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能使每個學生都來積極參與評議和修改,完全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個別學生個別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學生根據評議反饋的結果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并傳送到校園網上發表,這樣一方面促進了學生修改文章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再次寫作的熱情。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口語交際教學整合

目前,把多媒體、網絡與口語交際教學整合的實踐探索,尚不多見。己有的一些研究也僅局限在小學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主要是通過多媒體、網絡來創設生動、活潑、有趣、愉快的說話情境,包括現場演示情境、實物情境、圖像情境、聲音情境等,來激發學生說話興趣。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些圖像、動畫,隨后分組討論發言,教師對學生說話中不完整、不規范的地方,隨時指導糾正,培養學生正確的說話態度和語言習慣。在多媒體、網絡下的口語交際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為學生提供了口語交際的模擬情境,學生能在這一情境中,交流互動,真正在“活動”中操練口語,學會表達,傳遞信息和情感。

從上面多媒體、網絡和語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的整合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整合模式主要是依據建構主義理論的四大要素———“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來構建的,無論是教學流程的設計,還是具體的教學環節,都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為教學目標,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在教學中,多媒體和網絡不但成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也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的工具,與傳統閱讀教學相比,對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探索的精神、協作學習的意識,自我調控學習的能力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文件,圖形,動畫,聲音,視頻,使信息的傳遞由靜態變為動態;通過“熱鍵”可隨時檢索閱讀中的生字,生詞,難句等,聆聽標準的朗讀示范音;通過網絡的超媒體鏈接,迅速收集、存儲大量的信息資源,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總量,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較好的發揮了教師擴導作用,使教師成為學生知識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

前述教學實踐中探索出的各種教學整合模式,在當前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中較具有代表性,在某些方面的優勢的確是與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但是,這不等于說上述模式是最好的,或者說是完美無缺的,我們只能說,這是我們目前所能探索出的較好的、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教學模式,而且這些模式本身也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教學模式的結構大同小異、表述基本雷同;教學模式的研究還過于籠統,沒有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進行相應調整;教學模式實用條件并沒有明確的說明;口語交際教學摸式的研究幾乎還是空白;在有些教學模式中,多媒體網絡更多的是發揮演示功能,尚未成為學生的認知工具等等。隨著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必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己有的模式,并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