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互動交際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7 10:33:00
導語:語文互動交際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著眼互動,因文設境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是面對面你來我往的信息交流,是雙向互動式的動態語言實踐活動。在低年級口語交際課教學中,應著眼互動,依據交際內容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交際情境中“情動而辭發”,產生交際欲望,樂于交際,自主交際,習得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些口語交際話題直接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學中,可設計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引發學生的心理需要,調動學生生活積累,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說得真實,說得具體,說得有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教《買文具》,怎樣讓學生自己學會買文具呢?可先引發學生的生活需要:“在生活中我們偶爾一兩次沒帶文具可以向同學借,應應急。可要是自己沒有這種文具,學習時又要用,該怎么辦呢?”再創設三個生活情境使學生回到生活,在生活中交際,在交際中生活。①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嘗試交際——“我去買文具”。現場即興和教師一同表演買文具的過程,在嘗試中發現交際中存在的問題。②憑借錄像、道具,進行實踐交際——“紅領巾文具店”。在觀看生活錄像中明白如何文明購物,并由小組借助實物道具“搭設”若干個“紅領巾文具店”,實踐體驗買賣文具。③拓展生活情境,進行求異交際——“該怎么辦”。教師以買到一支斷水的香水圓珠筆為由,請學生幫助教師解決問題。接著展開學生討論:在平時買東西時還遇到過別的情況嗎?遇到這些情況該怎么辦?學生自己創設了“以次充好”“價錢太貴”“忘了找錢”等生活情境,與同學一起進行口語交際,不僅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學會了交易的生活技能,豐富了生活經驗,為“學會生存”奠定了基礎。
2.眼動耳動口動手動心動。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部分口語交際內容是指向景物的。在進行以景物為內容的口語交際時,應以觀察、想象為基礎,因為即使是可感、生動的外界景物如若少了學生自身的形象感知、內化,口語交際也只會是蒼白無力的。而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低年級兒童的動作思維占優勢。在教學中,要創設充分調動學生感官的情境,使之眼動、耳動、口動、手動,進而由感生情;真正心動,在動中認識事物,在動中思考問題,在動中幫助交際。如:教《秋天里》,為了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創設了三個情境。①走進秋天,親身體驗——“我們眼中的秋天”。秋天,教師和家長帶著學生走進大自然,在樹下撿落葉,在田間看稻田,在花前賞菊花,在山頭聽鳥鳴,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觀察、感受、交流,收集秋天的圖片。②開展競賽,合作貼圖——“我們手中的秋天”。以開展小組合作貼圖競賽的形式創設競賽情境,學生一邊動手合作將準備的圖片貼成一幅圖畫,一邊商量貼什么圖和怎樣貼圖。③看圖引思,分享趣事——“我們心中的秋天”。以書上的情境圖為依據制作動畫課件,創設圖像情境,激發學生對秋天趣事進行回憶和想象,在師生、生生的詢問交流中一起分享心中的秋天。隨后,虛擬“秋天”,讓學生以“秋天,我想對你說”的形式吐露真情。這樣,學生在多種多樣活潑有趣的情境中,真正地做到了眼動、耳動、口動、手動、心動,不僅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還在關愛自然、關愛社會中學會了人文關懷。
3.人事景三位一體。圖畫故事和情節故事有時也作為低年級口語交際的話題。這類口語交際內容都是出示一個不完整的故事,將話題蘊含在故事中,要求將故事補充完整,或續情節,設置懸疑,使交際內容具有模糊不確定性,為發揮想象力提供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應從低年級學生的認識心理特點考慮學生思維、表達的承接性,抓住故事的三要素(人物、事件、場景),創設三位一體的故事情境,使學生感到真切,達到交際目的。如:《小兔運南瓜》一課的口語交際,教材上只有開頭、結尾兩幅畫圖,至于小白兔用什么辦法運南瓜,書上只給了一幅空白圖。課堂上,教師在讓學生了解故事大意的前提下,創設了三個情境。①走進故事,置換角色——“小白兔想辦法”。以書上的兩幅故事圖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為藍本制作卡通畫片,吸引學生走進故事,引發疑問,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小白兔,你會用什么辦法運南瓜?”讓學生獨立思考、交流,把辦法說清楚。②設置場景,各抒己見——“小白兔的記者招待會”。作為小白兔運南瓜這個故事的延伸部分,設置記者招待會,現場布置好場景,并配以記者證、話筒等道具,讓記者們和小白兔們各抒己見,據理力爭。③人物表演,完善故事——“小白兔運南瓜”。學生先在小組里安排好人物角色,由“導演”組織大家排練,再用立體圖板搭設起“菜園里”“路上”“家門口”等場景,選出幾個小組戴上不同角色的頭飾,分別按故事情節表演。學生在一個個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饒有興致地進行口語交際,既培養了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綜合素養,又張揚和發展了個性。
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聽懂對方的交流信息,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雙向互動中實現信息的溝通和交流,這就需要憑借情境實現互動交際。
1.讓學生會問答。一問一答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際形式。在低年級口語交際課中,如何把自己的意思說清楚,如何讓對方把意思說清楚,可以采用問答的形式。如《買文具》一課中“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嘗試交際”的環節,可創設“我去買文具”的交際情境,讓買過文具的同學說說自己的體會,其他小朋友提問,促使他(她)把話說清楚。請看片段。生[,1](上臺介紹):上次,我的橡皮掉了,就自己去商店買了橡皮擦。我問售貨員阿姨有沒有橡皮擦賣,售貨員阿姨就賣給了我一塊。生[,2]:那你一開始怎么問的?生[,1]:阿姨,請問有橡皮擦賣嗎?生[,3]:那阿姨說了些什么呢?生[,1]:她說:“我們這兒有好多種橡皮擦,你要哪種?”我說:“我要那塊黃色的‘白雪’橡皮,它擦東西干凈。”生[,4]:你沒問她價錢嗎?生[,1]:問了,她說:“1元錢。”生[,5]:那后來呢?生[,1]:后來我給了阿姨1元錢,阿姨給了我橡皮擦。我說聲“謝謝,再見”就走了。從上述片段可以看出,學生學會了問答,不但能使交流可持續發展,而且能使學生的口語能力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2.讓學生學會商量。商量,是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一起出謀劃策,互相提議、補充的一種口語交際方式。讓低年級的學生會商量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創設好商量的情境;二是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培養一批有組織能力和號召力的,虛心、樂學的小組長。如:《秋天里》一課中“開展競賽,合作貼圖”的環節,教者讓小組合作把課前準備的圖片貼成一幅美麗的秋天風景圖,商量先貼幅什么圖,再商量貼在什么位置。生[,1](小組長):我們先把自己收集的圖片放中間,看看貼幅什么圖。生[,2]我們貼個“公園的秋天”吧!生[,3]:不好!我們的圖片有不少是在學校的,應該貼個“校園的秋天”。生[,1]:那就貼“校園的秋天”。生[,4]:先貼黃葉飄落下來的圖吧!生[,2]:要貼了這幅圖,那花園和跑道上的圖貼在哪兒呢?生[,4]:那就先貼遠處的花園圖,再貼近處的跑道圖。生[,3]在跑道圖前可以貼上操場圖。生[,1]那這幅黃葉圖就可以貼在操場圖的大樹旁。你們看這樣行嗎?生(齊):行!從上述片段不難得知,讓學生商量,能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自然、流暢,并“學會合作”“學會做人”。
3.讓學生會辯論。在低年級的口語交際課中,可以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辯論,指出對方觀點的不合理性,闡述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如《小兔運南瓜》一課中“置換場景,各抒己見”的環節,教師創設了“小白兔的記者招待會”的情境,一部分學生扮“小白兔”一部分學生扮“記者”,就“小白兔用什么辦法運南瓜好”這一話題展開辯論。生[,1](扮記者,面對生[,2]):你剛才說可以把南瓜側著身子滾回家,我有不同意見。你想,如果一路上地很平那還行,如果路不平就滾不動。生[,2]:(扮小白兔):這個辦法省力又方便,要是路有點不平,在滾不動的地方不是可以搬一搬嗎?生[,1]:這樣的話,那個南瓜顛來顛去保管要顛爛掉。生[,1]:就算顛不爛,小白兔這樣彎著腰滾南瓜也不會省力,而且時間長了,還要腰酸背痛。生[,2]:你也太小看小白兔了!從上述片段可以感到:在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學會辯論,學生不敢說的心理障礙消除了,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交際情緒也越來越高漲。這樣做,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語言組合的準確性、快速性都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其幼小的心靈深處也埋藏了一顆“民主、平等、言論自由”的種子。
- 上一篇:企業改制無形資產問題論文
- 下一篇:企業邊界決定理論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