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識字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07:43:00
導語:新課程識字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低年級識字量大,我覺得是好事。恐怕大家的擔心之處,一是學生會遺忘,二是識字考試考不好。引用崔巒老師的話:“要依據課標,準確把握兩種識字要求。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本課認識,放到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不抄、不默、不考。”注意“不考”兩個字。學生認了字忘記了,這很正常。可以想一些辦法讓他少遺忘,例如多認認生字卡片,多讀書、搞一些識字游戲等等。如果認為學生認識了就應該記住,這是不符合認識規律的。以后學生還要和這些字見面,多見面就記住了。再說我們大人都經常會忘記一些字,為什么小學生就不允許呢?老師們還普遍反映新教材識字量大,說期末考試時許多學生識字量達不到要求怎么辦。他們的擔心有道理,但是應該看到,傳統的評價觀是引起這種看法的重要原因。一說到認字,總要讓孩子一個一個地認字,一次認幾百個字,誰受得了?大人們還經常有不認得的常用字,有一下子不會寫的常用字,為什么要讓孩子們那樣去認字?何況是一個一個單獨的字,沒有語言環境,生活中誰這樣認字?我覺得測查學生的認字可以分散進行,適當集中。“分散進行”就是在復習期間,把一冊課本要求認的字分為3~4次測查。也可以是平時2~3個單元一測,期末就認為測過了。“適當集中”認字時可以只選一部分字測查,比如50個、60個字。要盡量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下測認字,如在詞語、短句中或閱讀中認字。認字要給學生以寬松的環境,可以在小組里互相測認字,認錯了可以再認。同學之間還可以適當地給予幫助,隔一段時間后再認。這樣,認字測評的過程就不僅僅是認字,而且是三維課程目標全面檢測的過程,是充滿人文關懷的過程,這本身也是在培養學生誠信的品質,在學會與別人共處。另外,集中測查還可以讀一篇短文,短文中要含一定量要求認得的字,也有學生沒有學過的字。這種測查最符合實際使用漢字的情景,學生在閱讀中有不認得的字就要想辦法。課標不是說“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嗎?我還覺得,不要以學生一下子把四百多個生字全認會為標準,認會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就算通過了。還可以看看學生自己在課本以外認了多少字,也算到他的識字量中。識字量大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不要斤斤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關鍵是要從孩子的終身發展來認識識字量多的問題,來處理測查認字的問題。
- 上一篇:識字教學探索分析論文
- 下一篇:識字主動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