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聽說訓練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8 03:12:00

導語:語文聽說訓練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聽說訓練管理論文

聽說訓練的要求與內容

(一)聽話、說話教學的要求

《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對初中階段聽話與說話教學要求是這樣提的:

聽話能力

聽新聞廣播和一般性發言,聽讀深淺適度的文章,能復述基本內容,說出要點和中心。參加討論,能聽出不同意見的分歧所在,會作聽講筆記。養成專心聽話的習慣。

說話能力

說普通話。回答交談,講述見聞,介紹事物,發表意見,做到語音清晰,意思明白,條理清楚,態度自然。養成有禮貌說話的習慣。

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和把握上述教學要求呢?

語言交際中的聽話與說話,涉及到語言心理學、言語交際學、社會語言學等多學科知識,又包含辯論術、講演術,以及談話、說理的藝術等等。聽說之學應當說是廣泛而高深的。但是,從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培養目標和語文課的特點出發,應明確把握聽話、說話教學的最基本的要求。

“大綱”所列的聽話與說話訓練的要求,是基礎性的要求,是一個人聽說能力最根本的要求。這些基礎能力練得扎實,用得熟練,成了自己的本能和習慣,才能生發出高一層次的聽說能力。例如要求“做到語音清晰”就是十分重要的基礎;有不少人一生也沒做到“語音清晰”。

“大綱”所列的聽話與說話訓練的要求是“少而精”的。所列各點,明確具體,易于操作。每點都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例如“參加討論,能聽出不同意見的分歧所在”,其中就包含準確的語音感知,語言的瞬間記憶與語義的理解,對所聽到的各種語言信息的比較、分析和判斷,以及自己的知識、理論水平等一系列因素。

“大綱”所列聽話與說話訓練的要求,體現了德育與智育的統一。德育的重要內容是為人的態度修養與良好行為的養成。“大綱”在聽話能力中,專列“養成專心聽話的習慣”,在說話能力中,專列“養成有禮貌說話的習慣”,都體現出在能力訓練中貫穿著為人修養的教育。

“大綱”所列聽話在與說話訓練的要求,也體現出訓練能力與發展智力的統一。例如說話要求“條理清楚”。做到“條理清楚”,除語言表達技巧訓練,還必須有很好的邏輯思維的訓練,而且對所表述事物的內在矛盾與聯系要有明晰的認識。條理清楚的口語表達過程,必然包含著明晰的邏輯思維。

此外,我們還應看到,聽話與說話訓練要求應把普遍性與特殊性結合起來。同是一個班的學生,聽說能力差別可能很大。有的可能講起話來滔滔不絕,頗富鼓動性,有的可能吃吃訥于言表。由于各種原因,在聽說能力上個性差異十分明顯。有的長于描述,有的長于論辯;有的說起話來眉飛色舞、多彩多姿,有的冷峻簡約,點到為止。因此,基礎性的要求應普遍訓練嚴格訓練,同時要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聽話與說話訓練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二)聽話、說話訓練的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在“教學內容”中規定:

聽話訓練

與人交談,耐心、專注的傾聽別人說話,了解對方的意思

聽新聞廣播和一般性發言,抓住中心和要點

聽讀記敘性的文章,聽清楚所寫的人和事

聽讀說明性的文章,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征

聽讀議論性的文章,聽出作者的觀點和理由

聽課、聽報告,能作記錄,不遺漏主要內容

參加討論,聽出不同意見的分歧所在

說話訓練

說普通話

當眾說話,語音清晰,音量適當,態度自然

說話語句連貫,意思完整、明白

說話注意對象和場合,用語文明、得體

課堂答問,參加討論,積極主動,說話比較簡要,有針對性

講述見聞,內容具體,有條理性,用比較恰當的語調表達感情

按一定的順序,用恰當的方法,口頭介紹事物的特征

扣住話題發表意見,觀點清楚,有一定的說服力

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在聽說訓練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外交人員、節目主持人、廣播員、公關人員、思想宣傳工作者、商業營銷人員……在聽說能力上,都應進行適合于其專業需要的訓練。其訓練內容層次較高,也較為專門化。而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中的聽說訓練,其內容應是基礎性的。因為聽說能力是公民素質中的一種必要的、不可或缺的能力,應據此確定訓練內容。這種訓練十分重要。學生投身社會生活后,不論作什么,都用得著。即使今后需要特殊的聽說能力,也要以這種訓練為基礎。

1.聽話訓練內容舉要

(1)聽話的態度

聽話是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聽覺分析器,接受有聲語言吸取信息的過程。因為這個過程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的,而口語又具有一閃即逝的流動性的特點,所以聽話的態度十分重要。“大綱”提出“與人交談,耐心、專注的傾聽別人說話,了解對方的意思”,融德育于聽話訓練之中,很有指導意義。

“耐心、專注的傾聽別人說話”,是與人交往中應有的禮貌。但在社會生活中,卻常見一些人聽別人說話左顧右盼、漫不經心;或心浮氣躁不待人講完,隨便插嘴;或人們集中談論某一話題,有人心不在焉隨意插上另一話題,等等。這些表現都有意無意流露對說話人的不尊重和不禮貌,給人一種缺少教養的印象。這樣一種聽話態度,也很難理解別人的意思。

與人交談,應當專注于談話內容,以誠懇的態度,側耳傾聽。尤其是較重要的談話,更應如此。集中注意力于對方的談話,是誠摯的尊重。這種態度會喚起對方共鳴,從而實現良好交流。聽別人講話,應儀態大方,眼神、神態,都要與談話者形成交流,使說話者感到你“聽進去了”。要注意:不要隨意打斷對方的話,不要用“啊?”或其他方式要求說者重復一遍。可以在對方說完一個相對完整意思后,提出自己的問題或看法。

“耐心”,是一種修養。特別是對自己不愛聽的話,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話,批評自己甚至是挨罵的話,要冷靜克制,讓人說完,自己也應認認真真地聽。哪怕是你要反駁的話,總是把說話者的意思弄明白搞準確才好。“耐心”聽別人談話,實在是一種了不起的修養。

作到“耐心、專注的聽人談話”的過程,就是提高人的注意品質的過程,也是將注意應用于聽話的過程。

聽話中要善于集中注意力,善于保持注意的持續和穩定,克服注意的分散;聽話過程中順利實現注意的轉移,話題的轉移,包括在不同的說話人間的轉移;聽話中要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以兼顧一個聽話過程中的若干要素,如邊聽邊觀察周圍環境,邊聽邊抓住重點,或邊聽邊記錄。聽話中還要善于排除干擾,排除說與聽之間的難免產生的客觀的和主觀的干擾。

“了解地方的意思”,是指聽別人說話應有一種客觀的、求實的態度。聽,堅持客觀性,方能達到準確無誤的了解。聽別人談話,有自己的感受和評價,這是自然的;聽別人談話引起自己感情的沖動和變化,也常常是難免的。主觀性較強的人,聽別人談話的過程中,往往不知不覺就摻進了自己的東西,或是感受或是理解,或聯想與想象,一邊聽,一邊染上或濃或淡的個人色彩。于是我們常聽見這樣一類爭執:甲說你是這樣說的,乙說我不是這樣說的,我是那樣說的,你歪曲了我的意思。為一句話、一個詞雙方爭執不休。所以,我們聽人說話,應客觀地、如實地將語言信息傳達到大腦,在記憶中保持“原汁原味”。主觀的評價與判斷是第二層次的事。聽話之中,客觀性與準確性是聯系在一起的。

(2)聽話的能力

聽話能力,是人對有聲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只要沒有聽覺殘疾,人在生理上都有聽力,但聽話能力不僅僅是聽力。聽話能力包含著復雜的智力活動,而且與人的知識水平、生活閱歷、為人修養有著密切的聯系。把聽話能力只看作是一種生理機能,看作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能力,因而忽視學生聽話能力的培養,顯然是不對的。聽話能力更需著力于后天的培養和鍛煉。在初中階段尤其應注意給學生打好這方面的基礎。

①語音辨識的能力

語音是以說話者的發音器官所發出的聲音為載體的,含有一定意義的信息流。對聽話者來說,就是用聽覺器官接受語音載體,以吸收、分析和理解說話者所發出的信息。聽話者首先接觸的是語音,人的聽覺分析器對語音的辨識是聽話的第一道關口。辨識能力是聽話能力構成的重要因素。

語音辨識能力,是指對特定語音序列和構成語音各要素的辯別和感知能力,如對音素(元音和輔音)、音位和音節組合規則的感知和辨別,對語音音波(音高、音強、音長、音色)的感知和辯別。這種對語音的感知和辯別應當是準確和敏銳的。我們訓練學生的聽話的能力,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訓練他們語音識別的準確性和敏銳性。

識別語音是一個復雜的動態變化的過程,要受主客觀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辨別語音要受上下文關系的影響。每一語音都處在系列之中,都是相聯系相比較而存在的。詞語要放在句子中,放在與其他詞的搭配和聯系中來辨識。語音中的抑揚頓挫對語音辨識有很大影響。句法、句義也對語音辨識產生影響。其他如語速、方言等,也會對語音辨識產生不同的影響。聽話在人的主觀因素,對語音辨識也有很大影響,如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熟練地領悟語詞間的聯系搭配,能否準確辨別方音影響等。

語音辨識過程中的主客觀因素,其影響有消極的,也有積極的。訓練學生辨識語音的能力,就是要利用這些因素中的積極方面,限制克服其消極方面。

②聽話的記憶能力

聽話的記憶能力,是聽話能力的重要構成因素。聽到的話若不能記住,“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聽話就沒有什么意義了。聽別人說話能迅速作有意識記,把外部語言材料所負載的信息轉化成一種心理形式輸入大腦并儲存起來;聽話者一邊通過語音吸收其負載的信息,一邊記住,不斷地聽,不斷地記住,使記憶的材料形成網絡和系統,這樣,聽話才是有意義的。我們正是要訓練學生具有這樣一種聽話的記憶力。

聽話中記憶與理解是不可分的。外部信息只有納入記憶中已有的信息網絡,才是可以理解和記憶的。記憶中的已有知識,是理解新聽到的話的基礎;理解又是記憶的前提。聽話中的記憶,不僅僅停留在記住詞語的聽覺編碼,更重要的是以語言的聽覺編碼為橋梁,達到深層次的意義編碼。據心理學家研究,在大腦中,語言的表層形式和它所表征的意義,是分別儲存的。由語言的表層形式建起“意義”,這個“意義”被記住,而語言的表層形式漸被“淡忘”。需要表達這個“意義”的時候,會用儲備的語言材料生成相應的語句,來表達這個“意義”。新生成的語句不一定與原來的語句形式相同。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聽話記憶是和理解密不可分的。當然,如果是以記住語句為目的,如背誦,貼近原文的復述,記住講演辭等,那就又當別論了。

聽話要記住“意義”,不等于說詞語不重要。利用詞語進行記憶,是人類獨有的本領。詞語標志事物本身,又是一種信號,有極強的概括力。聽話時利用關鍵詞語進行記憶是一條捷徑。聽話時著重記住說話人的觀點和提法,著重記住對重點場景的描述,對重要事物估量的分寸等等,都能強化聽話的記憶。

從語文學習的角度看,語言本身的記憶是重要的。人們從聽話中積累詞匯,掌握多種句式,培養和增強語感,可見,語言表達能力是建筑在豐富的語言材料的感受基礎之上的。因此要重視學生在聽話之中學習說話。

③聽話的理解能力

聽話的理解力是聽話能力的核心。聽話,就是為了理解說話人的意思。

聽話的過程,是聽者接受了說話者發出的語音,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對其語言信息進行解釋,揭示說話者發出的語音的含義的過程。由語音感知提供的輸入信息與已有的知識結構相互作用,由此產生對說話者說的話的理解。這個理解,既包括對話的含義的理解,又包括對其說話的意圖、情感色彩的揣度。這個理解,不是消極的“翻譯”,而是加進了聽話者的推論、聯想。所以說,聽話者是處在積極的思索、領悟和揣度的狀況中。

培養學生聽話理解力,就是使他們具有通過說話人的外部語言,追溯其內部語言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對詞義的理解,對句子的理解,也包括對段與篇的理解。聽的時候必須前后照顧,互相呼應,抓住其外在條理和內在聯系。若是一篇講話,必須把各個部分,“各個零件”進行整體組合,進而理解其主旨。

以上,都要求在聽話過程中,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思維的嚴密性、邏輯性以及聯想力和想象力。

對話語的理解,還應包含一種深層次的組合,就是在聽話時,要聯系背景材料,要了解說話者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要思索說話者的本義和言外之意,要領悟和探尋其深層次的含義。因此在聽話訓練中還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和深刻性。

④聽話中的語感

語感是人對語言的一種直覺,一種對語言的敏銳的感覺;感覺語言的正誤、文野、雅俗、工拙、莊諧,以及語言風格中的種種特色。聽話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渠道;而人具有良好的語感,又必然會大大提高他的聽話能力和水準。

以上四點,是關于聽話能力訓練內容必須首先加以考慮的。

2.說話訓練內容舉要

(1)說話的態度

說話是主體以有聲語言實現人際間的思想交流,以使人了解為目的,因此說話的態度十分重要。“大綱”在“教學”內容部分,對“說的訓練”列了8條,其中也包含著“說話的態度”的訓練要求。

說話訓練包括對話與獨白兩大類。中學生的說話訓練,重點在獨白,即訓練他們能夠較為連貫地、系統地當眾講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意思。當眾說話與私下交談都有態度問題,都需要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