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自學能力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8 03:13:00
導語:語文自學能力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指導中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實際上是交給學生以開啟人類知識寶庫的鑰匙;指導中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過程,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自我學習能力的過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要從根本上做好這一工作,必須了解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
(一)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
1.積累一定的語文知識。包括掌握足夠的認字數量,用詞數量;基本的語法、修辭、文學史知識;一般的文章結構、文章體裁知識;常用的聽、說、讀、寫知識;相關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常識等。
2.掌握基本的語文技能。包括能夠熟練地翻查常用的工具書,正確選用注釋;能夠根據學習目的查找資料、編制目錄索引;能根據讀物的特點選擇適當的閱讀方法、把握適當的閱讀速度,能對讀物作圈點、摘要、筆記、評注等。能較自覺地積累寫作材料,借鑒范文的構思、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具有基本的聽記能力,能會活、作簡單的演講等。
從教育學的觀點看,能力是在積累一定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指的是由于練習而鞏固了的行動方式,心智操練方式)的基礎上形成的,知識越多,技能越熟練,就越有助于能力的發展;相反,無知便無能,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是能力發展的主要障礙。但是,積累知識,掌握技能又要以一定的能力為前提,能力的高低制約著知識的積累,制約著技能掌握的快慢、高低、難易和鞏固程度。能力是積累知識掌握技能的結果,又是積累知識掌握技能的前提。所以,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在專業上應該包括積累知識和掌握技能這兩個方面。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質。包括聽讀寫較專注集中;記憶較持久牢固;聯想和想象較豐富多樣;判斷、分析和綜合較深刻嚴密;在知識和能力的應用方面較正確較靈活較能變通等。
4.有較完善的非智力素養。包括有比較明確穩定的語文學習動機;有比較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有較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較高漲的語文學習熱情;有較堅強的語文學習意志;有一定的自我檢測、自我調控的個性修養等。
中學語文課是促進學生情(情感)、理(思想、理論)、智(智力)、知(知識)、能(能力)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很強的基礎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吸收了思想營養而成為感情豐富、思想健康的人;思想的進步又促進其知識才能增長,激發其豐富的高尚的情趣;情趣的豐富又促使學生有更多的寫作沖動、閱讀沖動和聽說的沖動,促進其各種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智力培養和發展的過程;而智力的發展又會為學習更豐富的語文知識,培養更高強的語文能力準備更好的腦力條件。所以,語文自學能力的構成,應該包括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相輔助相成的諸方面。
(二)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
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可根其自學能力的結構,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其較完善的非智力素質,使其喜歡學,自覺學,習慣學;
2.培養其良好的智力品質,使其善于學,學得懂;
3.指導其積累一定的語文知識,使其學而有識;
4.培養其基本的語文技能,使其學而會用。最終使其具有較健全的較主動的語文的自學能力。
具體做法有:
1.通過說理和指導實踐,提高其學習語文的思想認識,使學生有正確的學習語文的目的和態度。
2.通過說理和指導實踐,提高其學習語文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在意志、情感和個性上有較好的學習語文的心態。
3.創設語文學習的良好環境,創造讀寫的濃厚氣氛,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4.通過指導其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能學到應學的語文知識和文化知識,培養應具備的各項語文能力。
學生有了自學語文的能力,離開教師也能自學,這就實現了都是為了將來不需要教的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指導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學習方法
讀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要。讀是聽說寫的基礎,讀的能力也是自學能力的基礎。自學簡要地說就是自讀加實踐。要學會自學首先就要學會自讀。我們要學的東西有許多已在人們所寫的書本、文章中有所記載,所以自學要先自讀。培養自學能力首先必須掌握自讀方法。關于讀書的方法古今中外介紹甚多,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異,讀書方法也存在著異同。中國是個讀書大國。中國人有悠久的讀書歷史。中國是最早出現書本的國家之一,中國人寫的書累計下來可說是世界各國中最多的。以中國人口之多,歷史的悠久,中國的讀書人累計下來也應是世界上最多的。自古以來,中國出現過許多大學問家、大藏書家、大讀書家,從孔夫子的“韋編三絕”到朱熹的“四時讀書樂”都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中國人應該說是很會讀書,富有讀書經驗的人。前人讀書的豐富經驗,這筆寶貴的遺產我們必須很好地繼承。
1.從文章的構成要素入手進行閱讀的方法
這是閱讀的最基本的途徑,最根本的方法,是一切閱讀法的基礎。中國古代的讀書家已經在這方面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有很多很精辟的見解。總結這些經驗,可把閱讀的過程和本質概括為四句話,即:
循文入義,披文入情,據義品文,評義發意。
所謂循文入義,就是循著文章的文字、文路,從形式到內容,了解其文義。
所謂披文入情,就是通過文字的閱讀,了解作者的情懷,即作者的內心、用心。
所謂據義品文,說是根據文章文字表達出來的文義來品評其文字工夫如何,文章技巧怎么樣。
所謂評義發意,就是對文章的文義作出分析評判,在對文義的了解中得到啟發,萌生新意。
以上是閱讀的全過程,也是閱讀過程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首要的是“循文入義”。“循文入義”是整個過程的基礎,是閱讀的基本功。會不會讀首先就看這一條。
根據古今讀書家的經驗,“循文入義”就是:
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文尋其脈,篇會其旨。
“字(含詞、短語)訓其義”,就是在閱讀的時候,要弄清楚每個字詞在句子中,在篇章中的恰切的含義,特別是關鍵的字眼著筆的用意。
字訓其義的方法有:
讀古文,可以看注解,可借助古漢語書籍而“訓義”;讀現代文,可以查字典詞典。查字典詞典,又可以用選義推敲法,語素分析法而訓其義。
還可以聯系實物、圖畫、模型等,認清各個詞語所反映的事物和現象。
可以用比較的方法訓其義。諸如,用刪減比較的方法、換詞比較的主法來體會詞義。
可以用比喻聯想的方法訓其義。有些詞很難下定義,有時查出了字典詞典里的詞義后仍然很難理解,這就可用比喻聯想的方法解詞,訓其義。
字訓其義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學會以整體感受法來訓其義。即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在閱讀中,應該學會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從上下文,乃至全篇的文章去理解詞義,體會用法。
句(含復句、句群)貫其意,就是在閱讀時句句融匯貫通,在文章的語流中,把握每一句的用意。
句貫其意的方法有:
①從句子的語言形式貫其意
句子是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句貫其意,可以從句子的結構、句式、句型方面的特點入手,從而理解句子在文章表達中的作用。
②深入句子的內容,通過把握作者的表達意圖貫其意
高明的作者寫文章時總是句句有著落,筆筆有發展。讀文章要讀到其著落處有所知,讀到其發展處有所悟,才能句貫其意。
“文尋其脈”,就是閱讀時弄清文章的脈絡,弄清全篇語言的內部聯系,包括段落層次之間,段落層次同文章整體構思之間的聯系,尋脈問篇。
文尋其脈的方法有:
①文章的字脈而尋,從文學明顯的語言標志入手,把握文章的脈絡。如《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
②依文章的意脈而尋,從文章中交代的寫作意圖入手,把握文章的脈絡。
③依感情發展之脈而尋,如《茶花賦》。
④依入意抒懷之脈而尋,如《岳陽樓記》。
⑤依邏輯論辯之脈而尋,如《“友邦驚詫”論》等。
“篇會其旨”,就是綜合文章各方面的因素,確切領會作者為文的意圖,領會文章的要旨。
篇會其旨時要研究:
①文章的題目。文章的題目往往能夠直接或間接揭示文章的主旨。如《同志的信任》、《普通的人,偉大的心》等。
②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貴的襯衫》等。
③文章的抒情議論句。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揮手之間》等。
④文章的重復句(段)、反復句(段)。如《扁鵲見蔡桓公》、《溫馨的風》等。
⑤文章的環境描寫和交代。如《筑路》、《老山界》等。
⑥作者和時代背景。如《岳陽樓記》《菜園小記》等。
⑦文章的中心內容同其他內容的關系。
2.從讀物的種類特點入手進行閱讀的方法
如一套叢書的讀法,一部書的讀法,一本書的讀法。成書的讀物一般先要看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再看內容介紹、序、前言、跋、出版說明等,這些都對書的內容的了解,對作者寫作意圖的了解有幫助。接著是看目錄,了解全書的框架。然后確定是通讀還是選其中的某些篇章讀,確定是精讀還是略讀抑或是選讀等。
一本雜志讀法,一般先要看雜志的名稱,主辦單位,出版日期,再看有些什么欄目,各欄目有些什么文章,然后根據需要確定選讀些什么。
一份報紙的讀法,先要看報紙的名稱,主辦單位,出版日期。報紙分版刊出,一般為每份/張4版或2張8版或3張12版等等,各版各有一至兩個欄目,若干篇文章。看清欄目后根據需要選讀其中的某些文章。
書籍一般知識的系統性較強,體系較完整,材料較齊全,但時間性不很強;雜志內容較龐雜,較缺乏系統性,但時間性較強,是各門知識發展的前沿陣地。
報紙的時間性、新聞性更強,其文章一般較精要,文字一般較通俗。
書籍一般知識較專門化。雜志、報紙有普及性、綜合性的,也是提高性、專業性的。
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少年既可泛讀各種通俗的書籍、報刊,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也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選讀某一類的書籍,定向跟蹤讀某一類某一種的雜志、報紙,或雜志、報紙中的某一欄目的文章,以便學有所專。
3.從學習需要或閱讀時的思維特點入手進行閱讀的方法
這些閱讀法種類甚多,這里擇其較有普遍意義的10種作簡要的介紹。
①瀏覽法
是一種大略地看,泛泛地讀的讀書方法。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包括速讀、略讀、跳讀和細讀等方法。已有閱讀基礎而善于學習的人并不是逐字逐句仔細精讀的,通常是對整本書或一篇文章作快速閱讀,了解大概內容,遇到有價值或所需的內容的時候,才停下來細讀。一般來說書名、作者、序、前言、目錄、大小標題、段落的起句結句、特殊字句、文章的結論等,都是瀏覽應注意的目標;而書中的引文、推理過程、敘述經歷等,則采用略讀、跳讀的方法。
瀏覽完畢,應合上書回憶瀏覽所得,形成總印象,如果發現其中有值得深究的信息,應及時捕捉,或做好筆記,或進一步閱讀。
- 上一篇:互聯網營銷價格策略論文
- 下一篇:道德情操修養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