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朗讀學習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8 04:54:00

導語:課堂朗讀學習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朗讀學習管理論文

記得一個真實卻令人痛心的故事:一個語文特級教師的公開課,有外國教師參加,課堂上學生發言積極,問題很多,教師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上到課末,學生已經提不出問題來了,中國專家大嘉贊賞,認為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外國教師卻搖頭不答。把課上到學生沒問題了,讓學生感到“我已經會了”,是教學的終結目的嗎?外國教師的搖頭動作給了我深深的思索,語文課應充分激發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疑的學習熱情,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體驗到課堂學習的快感。

以往上《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一首詩時,基本上遵循這一過程,簡介作者及背景,擴展關于魯迅鞠躬盡瘁的一些事例言行,然后聽范讀、練習朗讀,再逐節分析詩句。這樣上下來,學生筆記記得多多,知識學習扎實,可學習興趣不濃,僅靠學習習慣和毅力學好本文。今年教學這首詩時,我靈機一動,作了些調整,課堂氣氛大變,學習效果很好,故簡述于此,歡迎指正。

一、播放朗讀錄音。

二、學生模仿錄音朗讀2—3遍,爭取背誦。

三、四個組比賽朗讀,各組集體朗讀一遍,結束后評出朗讀最好的組。

四、組織能背誦的學生齊背一遍。

五、分角色朗讀。

1、男生女生分組讀,男生讀每小節的前兩句,女生讀每小節的后兩句。

2、師生分組讀:第一小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師生齊讀,第二、三、四節教師讀,第五、六、七節學生讀,但不是按課文的自然順序讀,而是師一句,生一句,教師讀兩種人的不同做法,學生讀兩種做法得到的結果的句子。如:

師: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

生: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師: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生:給人民做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六、全體師生背誦一遍。

七、思考討論

師:誰能猜出老師剛才讓男女生分角色讀的意圖是什么?你由此推斷出本文用得最多的表現手法是什么?

生甲:為了提起我們的興趣。

生乙:為了加深我們的印象,使我們能很快背誦。

生丙:讓我們體會文章的寫法,本文用得最多的手法應該是對比。

師:很好,真是知我者,你們也。那誰又能猜出我們師生分角色朗讀的意圖呢?

生:我知道,因為這是照應。

師:怎么照應呢?

生:第五小節和第二小節照應,第六小節照應第三小節,第七小節照應第四小節。

師:說得很對,那你們能給這首詩分層次了嗎?

生:簡單,不就是第一小節總寫,第二到第四小節寫兩種人的不同做法,第五到第八小節寫兩種人得到的不同回報嗎?

師:那你們知道這兩種人會是什么人嗎?

生:第一種是壞人,第二種是好人。

師:壞人的特點是什么?用詩中的語句回答。

生:“騎在人民頭上”、“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師:好人呢?課文中好人指誰?

生:“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愿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課文中指的是魯迅。

師:魯迅先生的哪些做法是“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哪些行動是“做野草”?從平時生活積累中尋找答案。

生:……

師:列舉得很好,剛才大家列舉的這一些就是魯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實論據,詩人臧克家就將這一切概括這兩個意象——“做牛馬”和“做野草”。看,詩歌的語言概括性多強,運用意象多美。

師:除此以外,你還能用一個意象來概括魯迅的這種精神嗎?

生:蠟燭、粉筆、春蠶、……

師:你們說的這些都很好,可為什么大詩人臧克家要用“野草”和“牛馬”來做本詩的意象呢?可以看練習第二題后回答。

生:這兩個意象是由魯迅先生的詩句轉化來的,分別來自《自嘲》和《野草·題辭》。用這兩個意象更貼近魯迅,更能表現魯迅對人民深沉博大的愛。

師:對,大家學力很強,你認為現代社會誰最有這種精神,搜集一下這個人的資料,下次課討論好嗎?

生:鄧小平……朱容基……楊利偉……鐘南山……

這堂課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整節課師生情緒高潮,課堂吵吵鬧鬧,連平時不愛學習的幾個調皮學生能跟著大聲朗讀,積極回答。我感受頗深,語文課堂不就是要激發起學生的這種學習熱情嗎?讓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中高質量的學習,我們稱之為學習的高峰體驗。到課末,學生沒有答應“好”,而是說出一些人的名字來,已沉浸在下一個問題研究中,第二堂課也成為一堂熱烈的討論課。學生為什么會愛上一些老師的課,覺得學起來輕松有趣,恐怕就是該教師善于激發學生的這種課堂學習高峰體驗,由此我很主觀的認為:一個真正成功的語文教師就是一個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