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現行語文課改的必然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9 05:11:00
導語:剖析現行語文課改的必然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課程綜合化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趨勢,由于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生活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語文必須加強整合,向綜合化道路邁進。語文課程的整合既包括學科內的綜合,又包括與其它課程的溝通,還要加強與生活實踐的廣泛聯系。
論文關鍵詞:語文課程;課程綜合化;綜合性學習
當代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呈現出邊緣化、綜合化的趨勢,知識的整合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潮流。現今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諸如環境、能源、人口、健康等問題都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才能得以解決。這些現象反映到教育領域,就必然要求現代課程及其內容體現綜合化的特點,以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逐漸形成較完備的知識體系。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近l0年來,課程綜合化已成為世界各國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和熱點問題。語文課程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順應時展的要求,向綜合化的方向邁進。
如果說社會和科學的發展是語文課程走向整合的時代背景的話,那么,語文課程自身的綜合性、生活性和實踐性特點則是其趨向綜合化的內在要求。
一、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
首先,課文課程的內容是綜合的:天文地理、風土人情,上至宏觀宇宙、下至微觀粒子……幾乎無所不容、無所不包。尤其是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和基礎課程,它與其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必不可少地要包含大量其它學科的知識和信息,哲學的倫理的、美學的、歷史的、地理的,甚至物理、化學和天文的。所以,語文課程本身就具有濃厚的跨學科色彩。我們通常要聯系其它學科來學語文,借助其它學科的視野、方法和能力來解決語文方面的問題。譬如,運用地理學“氣溫的垂直差異”原理,就不難理解緣何“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自居易《大林寺桃花》);借助“繪圖法”給《失街亭》一文畫一幅“街亭之戰示意圖”,對于理解小說復雜的故事情節來說,無疑會有指津引路的作用。與此同時,語文作為母語通達各個學科,是學習各門課的基礎,誰能說數學、物理、化學中沒有語文學習和運用的機會呢?數理化教科書嚴謹的行文,對寫作說明文是有益的借鑒;在理解數理化題意、撰寫實驗報告時,語文知識和能力也會大有用場。
其二,語文課程的目標也是綜合的。貫穿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而“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課程目標上的具體體現就是要使學生發展成為一個“整體的人”,或立足于人的整體發展,即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發展。因此語文課程與教學并不能單純表現為知識傳遞和能力建構,即不是片面追求知識與能力目標,而是追求包括知性、感性和社會性在內的“全人”發展目標。據此,語文新課標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課程目標,并且“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可見,課程目標——語文素養是“三維”一體,不可分割。另外,從課程實施的角度講,知、情、意、行,聽、說、讀、寫,相互為用,相輔相成,不可呈割裂狀態一項一項地培養,須整體推進,協調發展,而后自然地融為整體素質。有一種觀點認為,語文素養的這種綜合性符合“木桶原理”,即整體素養中的任何一個方面的缺失都會導致語文素養整體水平下降,而使其它方面的長處受到抑制。
總之,語文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跨學科性以及目標的整體性表明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既然如此,語文課就必須遵循自身特點,加強學科內外的整合:注重語文知識的融:貫通和綜合運行,密切語義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推進語義素養的整體發展。
二、語文是一門生活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來反映和表達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印象、思想、感情的,天然地與生活發生著密切聯系。當我們理解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時,也決不可以脫離生活,否則就會陷入“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境地。語文及語文的理解和運用同生活具有血肉一體般的關系,還決定了語文課程只有與生活融合,才能發揮語文的特點,“才能生動活潑,學得又快又好”,否則,就會“枯燥乏味,勞而寡效”。
語文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作為母語教育課程,語文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不僅包括課堂上聽、說、瀆、寫以及學生的吟誦品味,而且還包括課外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無怪乎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課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語文。”語文課程應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盡可能地拓展語文實踐的時空,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語文實際應用能。公務員之家
課程綜合化的本義是指各學科之間(包括各學科內部各分支知識之間)的整合。近年來人們又認識到,課程綜合化除了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還要強調認知和情意共同發展,以及書本學習同社會生活和實踐相結合等,從而拓展了課程綜合化的內涵。據此,我們認為發揮語文教育自身的優勢,加強與生活和實踐相結合,也是語文課程綜合化的題中之義。面向學牛的生活世界,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學語文將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走向。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課程綜合化的世界性趨勢,還是從語文自身的綜合性、生活性、實踐性來看,加強整合走綜合化道路,當是語文課程改革的應然之舉。
然而,長期以來,語文課程在這個方面做得很不夠,如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缺少與其它學科的交融整合,甚至是“老死不相往來”;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承,忽視了語文實踐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學牛禁錮在書本上、教室里,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和經驗等等。語文課程的這種自我封閉、缺乏整合的弊端,嚴重地阻礙了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并使其難以發揮出牛機和活力以及應有的育人功能。由此看來,加快課程綜合化進程也址義學科現狀的必然要求和當務之急。
為此,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第一次提出了“語文綜合學習”的目標,目的在于“加強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以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并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瀆、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我們從其“目的”和“主要體現”中可以看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我國當前語文課程改革中旨在實現課程統整的一項重要舉措。它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綜合化的精神實質——加強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生活性與實踐性,統整課程內外一切有利于語文學習的積極因素,確保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綜合化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或組織形態,也是與語文課程自身特點及綜合化趨勢相適應的一種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若能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課程綜合化的理念果能落到實處,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就成現實了。
- 上一篇:國內有機食品貿易現狀與建議論文
- 下一篇:證券監管理念的市場化芻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