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改角色情境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11:20:00

導語:語文新課改角色情境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新課改角色情境探究論文

摘要:面對新課改,一些教師不能及時的轉變角色,不能很好的貫徹新課程理念。一名合格的教師,要與時俱進,必須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積極創設情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新課改角色情境反思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及時的更新教學觀念和方式。語文是工具,其它學科的學習,表達和交流都離不開這個工具。語文課教學如何走出傳統教法的圈子,教出特色、教出成效呢?筆者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摸索,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領會新課改精神,教師首先就要完成角色的轉變

課改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因為課改的實施必須通過教師的一系列行動和實踐才能完成,而觀念是行動的先導,什么樣的觀念決定了什么樣的行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轉變是課改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應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轉變為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者、設計者和參與者,應樹立起新的教學觀、學生觀,真正認識到新課改是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才是真正的課堂主人。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從頭講到尾,唯恐浪費一分鐘時間,一節課下來,口干舌燥,自己累得不輕,效果也不甚理想,學生只是充當配角,老師只是把學生當成一種機器,認為自己把該講的知識講完,學生就必須掌握,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動不動就是“把作業給我做好”,“把課文給我會背”,言語中無不透漏著學生的被動與無奈。而課改中強調教師不過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應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倡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好每一節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同時關注學生在知識、技能、方法、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變化。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利用新課程的評價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自覺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有了主動的學習,就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而且學習的東西在頭腦中根深蒂固。

二、結合實際,制訂可行的導學案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使學生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收集與教材有關的資料,經常適度地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比如筆者每次上新課前,總制定一篇導學案,提前一天發給學生,內容包括生字詞的注音、詞義解釋,作者的生平,寫作背景,文中優美句子的賞析,選取一些緊扣文本的文章供學生課前預習、練習。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讓他們通過合作、探究、交流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自學的內容。對于教學課堂而言,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學會交流與表達,善于與他人合作,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和積極的情感,培養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一名合格的教師授給學生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以漁。所以教師不論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在新課程改革面前都是新教師,都應從頭開始,結合具體實際,以認真的態度去學習和教學,才能適應課改的形勢,成為合格的教師。

三、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1積極創設情境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積極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這方面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時政、環保、體育等,都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能夠讓他們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比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七顆鉆石》的課堂教學中,設置了讓學生研討生活中有愛和違背愛的事例,學生的回答出乎筆者的意料,有的回憶向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捐物,有的回憶給敬老院老人打掃衛生、慰問演出,甚至初一學生居然還舉出了“湖北長江大學三名大學生勇救落水兒童不幸犧牲,打撈者漫天要價”,“網上傳的沸沸揚揚的血漿澆花事件”,“重男輕女,自己村剛出生的女孩送給別人”的例子,而且更可貴的他們還對這些事情進行了公正的評價。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到知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膽大,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表現自我。

3.2不要吝嗇表揚

在教學中,教師應恰當的引導、啟發、點撥,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你的回答很完美!你的表現真精彩!你想象力非常豐富!你很了不起!等。這樣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要知道,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美是人的內心最根本的需要。這樣每個學生就會產生成就感,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和老師發生共鳴。比如筆者在教學課文朗讀時,經常采用小組或個人接力朗讀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先找出別人的優點,比如讀的不齊但可能很響亮,讀的不響亮但可能發音很標準,教師然后給予肯定,這樣表現好的學生受到了鼓勵,表現欠缺的學生也間接地找出了不足,循序漸進,現在全班的朗讀水平已有了較大的提高。

3.3巧妙設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筆者經常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合作的熱情很高漲。盡管時間有限,但是合作的“產品”質量卻很好。比如,筆者在上《社戲》一課時,偷豆一事中,阿發有一句話:“偷我們的吧,我們的大得多。”從這一句,我們可以看出阿發的什么性格?筆者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最后得到的結論:阿發熱情好客,淳樸無私等。隨后,筆者又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阿發是小氣、自私的,當時他會怎么說?筆者讓小組討論,有的說,“廢話,還要問嗎,反正不能偷我家的”,有的說,“我家豆癟,還是摘六一公公家的吧”,有的說,“我家豆日里剛打過藥”,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把阿發的那種農村孩子的淳樸、熱情大方領悟的淋漓盡致。還有筆者在教學《斜塔上的實驗》時,當伽利略實驗成功后,人們是大吃一驚,然后竊竊私語,筆者當時就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假如你當時也在現場觀看實驗,你會議論些什么”,學生探究后,有的說,“這怎么可能,我不會在做夢吧”,有的說,“我們有時也不能絕對相信權威”,更精彩的一位同學說,“昨天,我剛罵過他,明天我怎么還有臉見他呢”。課堂氣氛十分融洽,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現在學生的合作意識大大增強,團體精神也得到提升。

四、終身學習,不斷反思

大多數教師對新課改的實際操作是沒有很多經驗的,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所以我們應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及時的反思。從表面上看,有些教師自以為已經領悟了課改理念的精華,課堂里常常是歡聲笑語、掌聲四起,似乎新程改已經進入了理想狀態。但是,仔細審視一下,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比如:有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還很片面,突出的表現就是認為新課改無非是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重形式不重實質,放開了手,卻不能及時的收回,導致課堂上出現混亂的場面。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與時俱進,經常反思自己,不足的及時糾正,虛心學習,以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為己任,應清醒的看到,我們前面的道路還很漫長,肩上的擔子還很重,但同樣也看到了希望!公務員之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筆者將會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用新理念、新方法去武裝自己,做一個與時代同步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