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語文學習中的愉悅

時間:2022-03-28 09:01:00

導語:小議語文學習中的愉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語文學習中的愉悅

摘要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聽者昏昏欲睡,這樣的課堂不但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嚴重影響了師生的生命質量。“課堂應成為師生精神的天堂”,學生在課堂上應是快樂的、自由的,能享受思考的快樂、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語文教學;師生精神;學習興趣;成功喜悅

我校以“享受教育”為宗旨,提出“煥發享受型課堂神采”的“享受教育”觀,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初見端倪。

一、表演——在愉悅的活動中享受

表演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前不久,一年輕老師為前來觀摩的同志上的一堂《口語交際:改編課本劇》的研究課,讓與會人員贊不絕口,嘆為觀止。授課老師將一切主動權都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解讀文本,自己將課文改編成劇本,自己來表演,然后由同學們自己來評議,老師在旁邊只是起到“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學生可以“胡思亂想”、“異想天開”,可以對傳統教材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編排,不同的表演。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熔化”課文,去進行“再創造”,去用自己的語言和形體把情節再現出來。這里的一片天地是廣闊而自由的,學生可以任意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模仿的天性,游戲的本能,借助一個個經典故事都能充分發揮,而綜合能力也隨之得到錘煉。智慧的火光在這樣的課堂中迸發出來,活躍的課堂氣氛在這樣愉悅的活動中形成,同時,學生們也享受著才情釋放帶來的歡樂。這樣的課,既有場面上的“活”,又有內在的“實”,聽者紛紛拍案叫好,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對話——在平等的交流中享受

傳統的教學將學生束縛于教師設定的條條框框中,學生在這種接受性學習中思維比較單一、呆滯。享受型的課堂是多維互動的,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從而也是課堂活力的源泉。學生應有足夠的勇氣在課堂上發表見解,表露真情,表現自我。學生應敢于走上講臺,與教師對話。對話的關鍵是沖破師道尊嚴的籠子,砸碎神壇權威的桎梏。有些教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表現出“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從中體驗著自己的“尊嚴”,只是威嚴。教師應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對話。

如教學《松鼠》一文,在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或是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一生提出:“老師,我認為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最后兩句話,是這篇文章中一個不和諧的音符。”學生的提問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笑了笑,把問題拋給他:“為什么你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生答:“讀到此處,我感到很別扭。如果我們真心喜歡一個小動物,比如說小貓,在夸獎它一番后,會告訴別人,它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成皮襖嗎?”面對學生的質疑,我發動全班同學一起討論。《松鼠》的結尾是不和諧的音符嗎?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當然是有分歧的。在課堂上常常會遇到這種對同一問題“甲說甲有理,乙說乙有理”的情形,大多數時候,到底誰說的更好,老師的表態便是一個“權威”的答案。但有時候不必一定給學生給出誰是誰非,因為事物的答案本是豐富多彩的,完全可以兩種觀點兼顧。對于學生的不同觀點,我都盡可能給予肯定。我欣喜地看到,學生“關心松鼠的命運,喜歡松鼠的感情”溢于言表,而這一點正是本課的情感目標。

在無拘無束的對話中,課堂的空氣洋溢著智慧和靈性,自然流露的討論使學生的思想飛揚。

三、辯論——在激烈的爭討中享受

辯論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形式,它可以引發人們運用大腦中已有的一切知識去聯系、去思考。辯論使學生從中獲益,使知識得以接受,智能得以開發。這種課堂的形式相對于傳統的語文課有較大的改變,更多展示的是學生而非教師。學生成了真正的主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思維品質和生命質量得到相應提高。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有一個關于“狼”的專題。如何讓學生全面地認識、評價狼?我帶領學生開展辯論,讓學生學會一分為二地、多角度地看待周圍的事物。正反兩方圍繞“人類對狼應當是以獵殺為主、還是以保護為主”展開激烈的辯論。基于課前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課堂上雙方唇槍舌戰,各自列舉了一條又一條的論據,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正方幾位同學的機智、幽默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方同學也不甘示弱,他們的一番論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發出一輪輪美麗的火花,對于師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愉悅的精神享受。打造享受型語文課堂,讓每一堂課成為師生生命成長的天堂。

總之,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聽者昏昏欲睡,這樣的課堂不但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嚴重影響了師生的生命質量。“課堂應成為師生精神的天堂”,學生在課堂上應是快樂的、自由的,能享受思考的快樂、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