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生活讓作文教學更漂亮

時間:2022-04-14 11:23:00

導語:貼近生活讓作文教學更漂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貼近生活讓作文教學更漂亮

內容摘要:“掘開生活之源,引來創作清泉”。針對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皺眉頭”“咬筆桿”“擠牙膏”等作文“焦慮癥”、“恐懼癥”,尋求生活中學生的真是生活,寫出自己內心真實感受。

關鍵詞:求真;求實;求活;求新

閑暇之時,總不免要翻開《衢州晚報》小學生專刊,這里面匯聚了衢州地區各縣市的小學生優秀習作。其內容的豐富,形式的創新無不讓我為這感到新喜。如一篇《孫悟空開店》的習作中,采用了標題式的創意寫作格式,在孫悟空取店名,招服務員,為店作廣告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中濃濃滲透了現代的生活時代氣息和孩子富有想象的童趣。可在這新喜的同時也陷入了深思,因為在大多的習作中還是明顯地露出了這么一條規律:寫人——高,大,全;寫事——意義深刻;寫景——一番贊嘆。除此之外,如果是描寫做好事的,那便會產生兩句“經典名言”。低年級孩子的“名言”是:“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高年級孩子則是“望著胸前鮮艷的紅領巾,我感到天是這么藍,花是這么紅”之類的借景抒情的頗有“一顆紅心向著黨”的立意。

很顯然,孩子能有如此深厚的“立意”,是我們老師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的功勞。以前,認為有這樣的“立意”就能提高文章的哲理性,具有畫龍點睛之功效。猶如自己小時寫文章一樣,只要寫拾金不昧,老師帶病工作,在車上讓位等內容就能體現出別人或自己的心靈美。直到今天,我才感覺自己的可悲。試想,此種立意是孩子的真情流露嗎?那只是我們這些成人的“一廂情愿”,對于他們而言,那是空話,套話,大話,是“無奈的選擇”。就像嘴里時時嚷著要為“四個現代化”好好學習,可又有誰知道什么叫“四個現代化”呢?追求“真善美”的立意沒錯,但必須是學生來源于生活的情感,否則再好的立意也只是“一大敗筆”。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也就是說,作文教學必須回歸生活,以生活為本源。本著這種理念的指導,我認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應做到:

一、求真——求童真,求童趣,求童語。

著名女作家莫小米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過三個女孩子拿蘋果的事,第一個女孩望著紅艷艷的蘋果很想吃,可一想起媽媽對自己的教育,只好禮貌性地說聲謝謝便作罷了。第二個看了看蘋果,又看了看媽媽的眼色,在猶豫后才敢接受。第三個女孩一看到蘋果如此漂亮就大發感嘆:“多漂亮呀,媽媽,我想要”這么一件事如果在思想品德課中,那么我想第一個孩子會得到最大的紅花,因為她最有禮貌,具有“孔融風范”。而第三個則是最無教養的。莫小米畢竟是莫小米,她則意味深長地說:“在這三個女孩中,也許最后一個女孩是最讓人厭的,可大家有沒有想過,你們對她的厭正是她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啊,對于這么唯獨一個敢說真話的女孩,你們還嫌得不夠少嗎?”是啊,我們這些教育者不就是這樣嗎?在寫老師時,要求學生給老師定位的就是“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紅燭春蠶”的精神,從不會發脾氣,從不會打人,儼然就是“圣人”。而體現這種精神的素材就是帶病上課,夜深備課,幫差生補課……這樣以來,學生的作文勢必充塞著偽圣化、功利化的色彩,語言成人化、千人一面,因此,作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寫真話,抒真情。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呼喚作文本質的回歸,強調作文訓練要從學生的主體性需要出發,與學生的生活掛鉤,還學生作文本來的面目,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用充滿個性的語言表達,寫真體驗,抒真感情,展現出學生作文的童心、童真、童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學生寫給班主任的話吧:

我們的班主任一天到晚泡在班上,既是爹,又是媽,還是保姆和管家,更是裁判和警察,要管柴油醬醋茶,燒火弄飯帶打雜。

引用現在流行的一首校園民謠,那就是:

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

你是我的胃,你是我的肺,你是我心中的紅玫瑰。

你是我冬天的小棉襖,你是我夏天的大雪糕,

你是我黑夜的電燈泡。

這是兩則非常明顯的對比材料,前者雖然立意“光輝”,但那缺乏真情實感。而后者呢?也許“不敬不孝”但這不正是用通俗的話語道出了孩子真實的想法嗎?所以我們在鼓勵學生,希望學生能寫出富有真情的習作時,千萬別忘了寬容的心態,跟學生真心交流,鼓勵學生多講真話,放膽去寫,少干涉他們。如果能這樣,我想我們的孩子們必能寫出如這番有趣而真情的話語。

二、求實:講內容,講樸實,講稚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意義的表達……”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我運用張化萬老師的作文教學策略(關注人性本真,發展兒童語言。讓學生寫真情實感,做到習作清通具體。)在三月放飛箏的日子里,讓學生在雙休日盡情地放飛箏,再寫一寫活動所感。事后,我在他們的日記里看到了他們的心聲。有的說父母沒時間帶他們去,又怕他獨自一人去會不安全,只好把他關在家里。看著窗外的一些風箏,他好不羨慕;有的說雖然自己去放了,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他的風箏就是和他作對,只知道胡亂轉,由于自己很愛面子,所以干脆在那兒看別人;還有的說放得太高了,可由于天色己晚,爸媽又在那兒催,不能及時收線,干脆用剪刀剪斷,只要風箏,不要線……在這所有的話語中,沒有什么描繪風箏的多姿多彩的好詞好句,很樸實,但憑著這是一次有內容的真實活動,所以他們的習作中透露了自己的酸甜苦辣,這樸實的真話比那些描寫景物的優美詞句不是更讓人喜歡嗎?前幾天,我的好友給我看了她的學生描述她的一段話:我們的老師胖得像一頭小豬,可愛得像小白兔一樣蹦跳,有時還跳牛皮筋,跟我們一樣大。”我笑著問她:“說你像小豬,你不生氣嗎?”因為這是女孩子最忌悔的。可她笑著說:“這就是孩子最難得之處,她們敢說敢做,雖然童言稚氣,但這不正是最可愛之處嗎?”從她的笑聲中,我找到了答案:要讓學生抒真情,寫實感。除了提供學生真實的情境,還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正所謂“落在貓爪里的夜鶯是唱不出歌來的。”

三、求活:寫生活,寫感悟,寫自我。

眾所皆知,要讓學生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的真情實感,就必須讓學生接觸生活,因為生活是真實的,是活的文本。而且每個人只有經歷不同的生活,那所感悟到的也必定是不同尋常且各有特色的。但我們也不能不看到這么一個現實:由于現代的孩子中獨生子女居多,太多的安全事故使我們不得不減少戶外活動。在這樣的條件下,僅僅靠到大自然尋求生活實踐只能是“杯水車薪”。所以,如何引進新的泉水呢?

1、加強課內外閱讀的讀寫結合。

任何文學作品都不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現實基礎上的。而當學生與這些作品互相對話時,也會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所以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語言,如名言警句,詩文佳作后,再進行運用,也是來源于生活的間接資料。在此基礎上同時結合課文進行讀寫,如填補空白,續編故事,暢談體會,而這些所有的讀寫結合正恰恰是學生情感交流后的真實反映。

2、組織開展豐富的活動作文。

活動作文雖然不是真實的生活素材,它有一定的人為痕跡。但它有實實在在的內容,能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所存在的素材,并據此而進行真實的寫作。這對于提高學生寫作的真實情感表達也是很有幫助的。

3、挖掘學生的喜好作為材料

對于學生來說,一架紙飛機,一堆泥沙,一部動畫片……都是孩子喜歡的,他們可以在紙飛機中享受童年的快樂,在泥沙中感受自然的親近,在動畫中感受人物的多彩。最為重要的是他們對于自己的喜好會投于最真的感情與思考,如模仿蠟筆小新的一舉一動,思考游戲的意義價值……這所有的一切也無不是學生寫真情的最好材料。

四、求新:新言語,新思維,新形式。

大凡看過《新概念作文》的人們都喜歡并佩服這些中學生的獨具匠心。對,他們能以自己的風格寫法,不尋常的語言表達方式寫出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正是因為他們能不受選材的限制,可以有感情表達的自由,有語言個性表達的自由,所以他們能在文字中徜徉自己的真實感情,也使自己的文章有了新意。對于小學生來說,要像中學生那樣有創意的表達是較難的,但我們也不妨可以這樣嘗試:

1、充分利用修辭手法寫句

句子是組成文章的基本結構單位,所以要寫出有個性的語言表達,必須從句子入手。如我在上《夸張法出擊》時,我出示這樣幾組夸張出擊填空練習:

()胖得像()一樣,()。

()()得像()一樣,()。

下雨了,磨菇是我的小花傘;起風了,柳樹成了大自然的舞蹈家。(比喻)

天是藍的,海是藍的,我的心也是藍的。

天真熱,自來水都可以泡茶喝了。(夸張)

2、用多元的角度描繪事物

對于狐貍,人們一貫的態度就是“狡猾陰險”。可一篇描寫狐貍的詩歌卻在全國轟動。原因在于他能反其道而行之,以小孩的口吻“我喜歡你,狐貍!”寫出了它聰明能干的另一面。所以我們應時常教會學生用不同的多元的角度來描寫事物,人家“橫看成嶺”,你就得“側看成峰”。如我在教學生寫“我是一只蟑螂”時,我便是采用多元的解讀和描繪。事后,學生的習作也是妙趣橫生。如把它“黑漆漆”的衣服說成是“國際流行色”,把“偷吃的惡行”說成是“為了更好地讓愛美的女性減肥的先人后己”。很明顯,這就是多元描述的累累碩果。

3、提倡寫作形式的標新立異

通常在小學階段,我們都是按記敘文的“三階段”起因,經過,結果和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程序寫的。這己是習慣中的習慣。所以,我們可以一改常態,讓學生在形式上“百花齊放”,可采用對話式,樂章式,小標題式的表現手法進行嘗試。記得在上我的同學這么一個內容中,我班的一位學生變以《變臉王》作為題目,通過一系列小標題〈調皮王〉,〈觀架王〉,〈跑腿王〉,〈聰明王〉的形式,再現了一位富有多變性格的男孩子形象。其語言的風趣,形式的新穎,真實的情感在作文比賽中脫穎而出。

時代的腳步在不斷地前進著,一切都在變,教學的方式也在變。但我認為評價學生的習作標準始終不變。那就是“抒真情,寫實感”的生活本源。只有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觸摸真實,在真實的情感中求得創新。尊重他們的情感,寬容他們的稚語。那我們的作文教學就可以真實地再現的。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標準》

[2]《小學作文教學》陳正南編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3]《話題作文T型臺——七彩作文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