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語文教育須構建教育價值觀
時間:2022-12-23 11:15:00
導語:高職語文教育須構建教育價值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價值觀是指“人們對教育的評價體系,反映了對教育功效的追求,從這一角度看,教育價值主要表現為教育目的論。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制約著人們確立不同的教育目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乃至不同的教育內容與方法,從而決定了不同的教育功效。”在古代,教育的價值體現在“化民成俗”“建國君民”方面。而今,在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中學教育更趨向功利性。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教學應大膽改革,重建教育價值觀,讓教育回歸對“人”的培養。
一、重建教育價值觀是社會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
重建教育價值觀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職業學校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適應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它打破了以高考為中心的傳統教育價值觀。隨著社會的發展,整個社會趨向多元化,對人才的要求也趨向多元化,不少“高分低能”的案例帶給人們許多思考,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如何培養適合社會的“人”而不是“知識機器”?
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教育的價值不在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而在于對“人”的培養。隨著職業教育的興起,高考不再決定一個人的終身命運,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再是學生的高分成績單。在職業教育中,我校曾提出“適合個人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口號。基于此,筆者認為,職業學校應該重建教育價值觀,即尊重生命個體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發現生命個體的價值才是教育的真正價值。
二、重建教育價值觀不是無根之木、無水之源
1.教育價值觀應該建立在教育本質上
什么是教育?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1985年版)是這樣定義教育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葉瀾將教育定義為“有意識的、以影響人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不管其定義如何闡述,其核心終究離不開“人”。忽視了對個體生命的培養,這樣的教育是無本之教,教育的價值又從何談起?
2008年9月,江蘇省教育廳制訂的《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里,除了強調對知識的掌握外,還強調要關注學生的精神領域,如“熱情”“興趣”“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向往”“追求”“探索”“勇于”等。由此可見,學生生命個體的塑造已經開始被關注了。
2.教育的最高價值與馬斯諾需要理論的最高層次相吻合
馬斯諾需要理論中的社交需要指的是:人是社會的一員,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宿感,人際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贊許;尊重需要是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自我實現需要是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從而對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義。教育是對“人”的培養,注重“人的需要”是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教育影響著人身心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應該考慮:高職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學會積極交往?大部分學生受到中考失利的消極影響,他們應如何建立自尊、自信?如何通過語文學習感受自我實現?
因此,高職語文教學應該重建教育價值觀,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走出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目標,轉為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驗到生命個體的價值體現。這種轉變并不排斥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筆者認為,聽、說、讀、寫是語文最基本的要素,無論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方法如何改革,基礎知識不可或缺,我們所說的重建教育價值觀,是在學習聽、說、讀、寫的基礎上,發現每個學生不同的特質,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3.多元智能說為重建教學價值觀提供教學實踐操作可能
葉瀾教授認為,學校教育就是要培育富有積極情態的個體。筆者也認為,這正是高職語文教學中最能體現教育價值觀的一點。那么,如何讓學生主動去體會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被人尊重,從而更好地超越自我呢?
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教學應大膽打破常規,首先在教學內容上做調整,沒有內容作為這個基礎,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空話;教師還應大膽利用平時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其他智能,讓學生全面認識自己,而平時成績的構成就取決于教學內容的構成。把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念融入高職語文的教學中,開發多元智能教學內容與評價模式,肯定學生的各種智能,并且改革評價體系,讓學生的某方面智能可以有展示的平臺,并且得到認可。以高職一年級語文教學為例,在平時考核中,筆者認為可以增加如表1所示內容:
可以看出,多元的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為所有的學生都提供了發展的多元途徑,它以培養學生的積極生命情態為目標,通過教學內容的設計,充分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到“總有一款適合你”。這些活動的形式豐富多樣,可以課內與課外結合,也可以個人與小組結合,全憑學生自己開動腦筋、贏取分值。學生每贏一分,都是一次成功的經歷。在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個人成長的過程,有學生個人的多方面智力成長,也有個人與外在世界交往的成長。同時,也體現出學生以何種態度學習。“適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高職語文教學就是要為學生搭建更多平臺,幫助學生發現在哪一個平臺上能最大地體現自己的價值。
綜上所述,高職語文教學應該針對職業教育的特點,讓學生不再做語文知識的“收納箱”,而是借助語文學習,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高職語文教學的最高價值是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重新找到學習的自信,重拾對語文的熱情與好奇。說到底,就是尊重生命個體、發現生命個體價值,培養有著主動求知的、健康向上的生命態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