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怎樣對學生思政教育
時間:2022-04-11 02:45:00
導語:語文教學怎樣對學生思政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把中學語文教學與思想道德教育有機結合、堅持文道統一,這是一項持久性的工作。中學生靈魂的塑造,不是某一科、某一課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師生長期的共同努力。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教育并有機地加以滲透和結合,不露痕跡,達到隨風潛入的境界,這可以說是真正貫徹了文道統一的思想。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自覺地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實踐,真正實現葉圣陶所說的“千教萬教,教做真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文道合一。現在的初、高中生,他們對語文的認識,除了興趣之外,還有~種外在的壓力就是升學。因此,不管怎樣,他們對語文知識及其思想內容都要無選擇地加以接受;大學生,年齡較大,所受的教育時間也相對較長,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處在這兩者之間的中專生,尤其是理工科學校的中專生,他們許多是從初中畢業直接進入中專學校的,既不要擔心升學與否的問題,也缺乏較強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他們對語文的認識比較模糊,認為語文是基礎課,可學可不學,尤其認為語文中的思想因素意義不大。這樣,要使他們接受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基本技能,尤其是接受語文中的德育因素,那就全靠語文教師手中那根“魔杖”了。
1.強化教育,突出重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德育的主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因為,樹立為共產主義奮斗的遠大理想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標志。人之可貴,在于有志。愛國主義是學校德育永恒的主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仍不失為德育的主旋律。中專語文教材選編的都是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而這些文章往往凝結著作者本人的情感精華。因此,每次上新課之前,教師應該抓住“作者簡介”這一環節,把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簡介之中。對于學生比較熟悉的作者,教師可采用提問啟發式,讓學生共同回憶作者生平中的突出事跡,并從中得到啟迪。在講授作者簡介時,技師可以利用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進行對比,從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總之,作者簡介這一環,既不能花過多的時間去講故事,以免喧賓奪主,但也不能忽視這一環的教育作者,教師如何利用,關鍵在于一個“巧”字.
2.開展課外活動,在實踐中滲透道德教育。在中專語文教學中,課外活動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師可以舉辦講故事、看電影、演講、閱讀、書法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外活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既可以培養學生讀和說的能力,也可以讓他們在娛樂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熏陶,實現老師寓德于教的目的。舉辦講故事活動,將讀和說的能力培養與道德品質的形成相結合。語文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舉辦小型故事會可以引導學生多讀、多說。要做到言之有物、會說.必須多讀。開卷有益,只有多讀,才能豐富自己,提高自己。通過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鞏固了傳記文學的基本特點,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增長了他們見識,同時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
3.加強寫作教學,強化形勢教育。中專語文教材中,一般安排了應用文單元,其中包括調查報告,這也是有針對性的。因為社會形勢在不斷變化,學生不能總是坐在教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應該讓他們把眼光不時地移向社會。中專生畢業后直接走向社會。“下海之前先探風”,要把他們由單純的學生向社會化公民演變,必須及時讓他們去認識社會,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因此,每次假期臨近,語文老師應配合學校安排,結合“寫”的培養目的,布置學生撰寫調查報告,使他們不知不覺中受到國情和形勢教育。老師首先要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欲望。興趣是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之一,教師可以把握這一點,因勢利導,將興趣自然地引到預定的目的上來。其次要將時代熱點作為選題讓學生去調查、研究。社會形勢和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會形成一定的潮流,成為人們在一個時期的某種追求和時尚。教師還得指出,作文必須符合調查報告的要求,宜實不宜虛,宜活不宜死。
4.在討論認識深化中滲透真理愈辯愈明。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我讓學生就課文中所涉及的思想道德問題,展開討論,集思廣益,以求得認識的深化。討論不僅可以增長學識,培養與提高求異思維、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教授《談骨氣》這篇課文時,在學生理解了課文之后,要求學生做過這樣一件事:文中所擺的三個事例都是相對于我們來說是前人,在現在社會高速發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是否還有骨氣的人或事跡?或是沒有骨氣的人和事跡?我要求學生去觀察、去發現,然后把大家所觀察到的人或事進行課堂討論,使學生明確:有骨氣的人在社會中到處都是,他們處處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贊美;沒有骨氣的人也有不少,但他們最終的結局是受到人們的輕視、唾棄。討論過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寫了一篇短文《我怎樣才能做到有骨氣》。這樣,經過課堂分析、課后練習、討論、寫作等方法,使學生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甚至去規范自己的言行,“教其行文,使其明道”總之,在中專語文教學中如何堅持文道統一,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也是一項持久性的工作。中專學生靈魂的塑造,也不是某一科、某一課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師生長朗的共同努力。在中專語文教學中,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不露痕跡,達到隨風潛人的境界,這可以說是實現了文道統一的教學目的。為此立該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光榮使命。
- 上一篇:教師三信教育工作體會
- 下一篇:打擊破壞資源違法犯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