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

時間:2022-06-12 09:54:22

導語: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詩歌審美性教學

素質教育作為現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審美教育因為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廣受高中生喜愛。在新課標實施以來,審美教學已經成為詩歌教學的主要方式,將審美教學應用到詩歌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因此,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必須將審美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對詩歌有正確的理解與鑒賞,從中感受美、發現美。

一、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教學的意義

詩歌審美作為一項創造與審美結合的活動,它的目的是在解讀詩歌的同時,更好地欣賞、感受、創造美。在詩歌教學中,利用審美感受以及創造性表現與思維,不斷提升鑒賞水平。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中,審美教學和傳統的技能訓練、傳授不同,它是利用文學作品展現更為寬廣的世界;在發揮學生個性的同時,更加深入地感受、欣賞、創造美,達到教學目的。同時,也只有在教學認知的同時增強審美教學力度,才能更好地彰顯語文本質,還原詩歌教學屬性,最后達到豐富學生精神的目的。在新課標改革中也明確要求:高中語文教學必須在基礎知識的環境下,不斷培養實踐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力與探究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語文技能的積累,還要引導和啟發學生的審美意識,通過豐富精神、情感世界,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詩歌審美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突出審美特性,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欣賞詩歌美,建構學生的精神世界,最終塑造學生的審美人格。

二、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教學的措施

1.拓展審美空間

在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教學中,拓展審美視野就是給學生一雙捕捉美的眼睛,并且引導學生發現、觀賞美。在詩歌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詩歌原本存在的美,通過領略詩歌隱含情感以及表達方式,從中感受詩歌意境以及隱含的藝術特性。例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初次讀這兩句詩感覺很平淡,細細咀嚼,就可以慢慢感受到作者的意境綿長。從動作來看:采菊非常人動作,它隱含著作者熱愛自然、超凡脫俗的意境與情趣。“見”不是刻意刻畫的場面,展現了詩人的悠然自得。詩歌作為文學的最高境界,只有領會了創作意境,才能感受到作者特有的韻律以及審美視野。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領會詩歌內涵。例如,《孔雀東南飛》展現了劉蘭芝與焦仲卿之間的堅貞愛情,《水調歌頭》描繪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從軍行》則表現的是保家衛國的壯志與豪情。在學習這些優秀詩歌的過程中,不僅能豐富精神與情感世界,對提升審美情趣,塑造正確的思想道德觀也是極其有益的行為。

2.重視審美情感的引導

在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教學中,為了保障教學質量,除了要滿足學生的審美心理,還必須符合情感發展。在這期間,審美心理對教學有明顯的作用,有目的地應用這個特點,對加深對詩歌審美形象和意境的理解具有很大作用。例如,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心理,為學生展現杜甫詩中描繪的人民痛苦以及自然災難,詩人不是為了個人,而是心懷天下人民,只要能解決其他人的困難,自己甘愿承受“死亦足”和“獨破”的局面。也只有學生在心理上接受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整合,才能真正領會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情感以及憂國憂民的胸襟與哀思,真正領會“安史之亂”對國家造成的危害以及詩人對人民的同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學成果和審美能力。

3.創設教學審美環境

物境、意境、情境作為詩歌本身所特有的方面,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我們必須正視情境對審美教學的作用,并且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意識,促進教學目標順利完成。在課堂教學中,詩歌情境具有兩層含義:一方面,它是詩歌文本情境,需要根據詩歌意境,促使學生得到審美收獲;另一方面,只要老師創設語言情境,就能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另外,在課堂練習中,也包含各種情境創設,詩人將意象、景物、地點進行組合,表達常人難以述說的情緒與體驗。例如,《念奴嬌》表現的緬懷之情,《石頭城》對歷史滄桑的感慨,《秋思》表達游子的鄉愁,這些詩歌審美環境的創建,更帶動學生融入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情境中,更能深刻體會作者當時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感情,更輔助學生體會詩歌意境,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詩歌教學有效性。

4.引導學生主動創造美

詩歌審美性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能主動創造美,所以高中語文教學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創造美,讓學生進行自我審美教育和自我審美完善。語文教學課堂是詩歌審美教學的主陣地,除此之外,課外、校外和社會實踐等都有很多種方式讓學生主動創造美,另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讓學生在海量詩歌審美性資源中挖掘適合自己的學習素材,提高審美情懷。“教育之美在于創造美”,只有在詩歌審美性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學生個性張揚地表現美和創造美,提供整體綜合審美素養。

詩歌審美作為現代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語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方面鑒賞詩歌,幫助學生塑造審美特性,在滿足詩歌教學要求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在陶冶情操,提高鑒賞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發現美、體驗美的能力。

作者:王益新 單位: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