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的熱鬧與樸素

時間:2022-05-09 11:25:09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的熱鬧與樸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的熱鬧與樸素

伴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普及、課程結構的調整、課程實施的變革、課程評價的改進,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語文課堂變得熱熱鬧鬧,講臺似乎成了教師的秀場。新奇的教學形式層出不窮,大有不怕你做不到只怕你想不到的勢頭,所以每次聽完課,讓人不禁想問一句:這是語文課嗎?學生真正學到了什么?顯然,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的弊端仍然存在。“樸樸實實教語文”“靜心學語文”成了老師們共同的期待!那么提倡樸實是否就一定要與多媒體、多元評價、小組合作、趣味朗讀等說再見了呢;是否就只能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貫串始終了呢。樸實和多媒體、多元評價、小組合作等并不抵觸,只要用得合理,用得適度,不但不會使課堂失色,反而會有畫龍點睛的功效。我覺得真正的樸實應該是這樣的:

一、樸素而有味

課改初期的語文課堂轟轟烈烈、熱熱鬧鬧,但并非是一無是處,毫無可取之處。因為語文學習需要情境,而情境的創設,僅靠講解、分析、討論,是很難奏效的,需要多種手段來營造、來激發。再者,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也不適應完完全全的樸實。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喜歡有趣的游戲活動,喜歡圖像畫面,把這些元素引入課堂,可以讓課堂更富有魅力。例如,學習爺爺這個詞語,不僅要讓孩子知道詞義。更應該讓孩子知道爺爺是有形象的,讓孩子說說或寫寫有關爺爺的故事,并讓孩子回家后給爺爺捶捶背或聽爺爺講講故事。這些看似華而不實的,與文本毫無關系的活動,卻能讓孩子深刻地認識爺爺,走進爺爺,同時也會不由自主的愛上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只有在這樣讓孩子感興趣的語文課堂上,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收獲。但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只取其形而舍其神,為了把課上得熱鬧非凡,謀劃一些靚點來裝扮課堂,為了生成而作秀,而缺少了求真務實的過程,只是為了表演而表演,為了活動而活動,要讓活動有效的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樸實而厚重

一提到“樸實”,很多老師的腦子里的第一反應就是抵制多媒體。因為采用了多媒體,引進了大量的圖片、視屏,大大的提高了課堂的容量,讓課堂變的直觀而厚重,所以在很多課堂上,多媒體開始泛濫了。一節課課始欣賞圖片,課中欣賞圖片,課末再欣賞圖片,40分鐘的課堂時間,真正靜心學習的時間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對多媒體的反思,也是因為很多時候多媒體的運用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多媒體利用視、聽、說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綜合信息,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很容易把學生引入詩文所描繪的意境,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供了一個理想環境。

在教《望廬山瀑布》一詩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深刻地感受到廬山的美、瀑布的美,可運用色彩鮮艷的簡筆畫配詩,讓學生感受詩中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緊扣字詞賞意境”,從而進入這首詩所表現的青山陡峭、煙霧繚繞、急流飛瀉、氣勢磅礴的情境。之后播放錄像:瀑布從陡峭的峰頂噴瀉而下,水流湍急,如滾滾長河般奔騰不息,猶如一條巨大、耀眼的白練懸掛于蒼翠青山之間,它以千軍萬馬之勢飛瀉而下,咆哮著,怒吼著,發出震耳欲聾的轟然巨響。這樣,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用多種感官去進行體驗,使學生入情入境,一種愛美、贊美的情感油然而生,進而讓學生暢談此時此刻的感受,領悟詩人那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

其實,濃妝艷抹不一定就是俗氣,素面朝天也未必就是清秀,花哨不等同于浮躁,素色不盡然就是枯燥,簡約也絕非就是簡單。讓“樸素”素這道營養豐富的家常菜,增添些美味,讓每個孩子都愛吃,豈不更好?

作者:蘇明陽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