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基礎語文教學的實踐

時間:2022-05-31 09:58:24

導語:信息化基礎語文教學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基礎語文教學的實踐

摘要:闡述采用互聯網、計算機的使用,在語文基礎教學中的信息化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育手段,實現核心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基礎教學,教育目標

在課程標準推行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等,為課堂信息化發展提供支持。通過為學生營造生動、趣味化的學習環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將學生帶入到課堂學習中去,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提高語文學習質量。

1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1)充實教育資源。在新時期發展下,信息技術適用范圍有了明顯的增加,尤其是在網絡中數據種類與數量也在不斷豐富。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就要從挖掘信息技術優勢入手,做好教材內容與網絡資源的融合,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深入開發。在研究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參與寫作活動時,因自身素材積累量不足,很容易出現作文雷同等問題。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可以從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資源出發,利用互聯網查閱適合的寫作素材,將其納入自己的作文中去。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及時為學生推送思想健康、內容豐富的素材與網站等,便于學生借鑒與參考,實現豐富教學資源目標。(2)激發學生興趣。當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出濃厚興趣以后,也就可以保持主動學習動力,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高語文學習質量。但是在研究中發現,因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十分單一,學生的語文知識想象力發展受到限制,甚至造成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過于淺顯,難以深層次理解其中的內容。但是從實際上來講,語文知識有著抽象性、包容性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借助信息化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同時可以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果[1]。(3)提高教學直觀性。在研究中發現,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科存在著錯誤的認識,如部分學生認為語文這一學科的整體難度相對較小,并不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與精力進行深入學習。但是從應試教育層面來講,這些觀點也是比較合理的,在考試中學生運用慣用的套路能夠獲取到高分。但是從實際上來講,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取高分,而是需要掌握其中的思想與內涵,提升抽象思維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快速發展階段,在抽象思維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所以教師需要及時調整教育計劃,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打造信息化的語文課堂,不僅可以降低教學的抽象性,同時也可以實現語文知識與實際之間的有效聯合,將抽象的知識與內容具體展示出來。可以說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學習壓力,同時也可以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認識。(4)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因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受到限制,甚至還會影響到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整個課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但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從落實課程標準內容出發,結合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主觀能動性。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就要從引入先進教育理念出發,以促進學生未來發展為主,發揮出信息技術優勢,鼓勵學生在自主探討與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效果。

2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部分教師因長期從事教育工作,逐漸養成了固化教育思維,以按部就班的方式針對教材內容開展授課工作,并未挖掘課堂本身所具備的趣味性特點。許多教師習慣按照指定的教育計劃開展教育工作,使得教育模式與方法十分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壓力增加等問題。當學生長期處于壓力較大的學習狀態下,很容易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甚至還會對學習語文知識產生抵觸心理,最終也就影響到了學習效果。(2)教學目標不準確。由于教師自身綜合素養不足,并未積累充足的教學經驗,也沒有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使得語文教學中存在著教學目標不準確等問題,造成語文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從課堂教學表現上來講,雖然教師所講解的知識涉及大量的知識點,但是卻表現出了內容冗雜的現象,完全以教學計劃為主,并未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重點。(3)學生主體性被忽視。因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許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并未主動創新教學方法,依然以灌輸式教育模式為主,使得學生主體性得不到顯現。且在這一課堂氛圍中,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最終也就影響到了課題教學效果。從另一層面來講,雖然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短期內產生理想的效果,但是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卻有著不利的影響[2]。

3信息化教學措施

(1)做好教學預設工作。在正式開展初中語文教學以前,教師需要從做好備課工作入手,針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掌握學生具體學習情況與能力水平,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預設活動。在預設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及時觀察學生,明確學生心理特點,做好學習方法指導工作,提升學習能力。通過使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輔助教學預設的開展,同時也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在預設環節中引入教學情境、游戲教學、直觀教學等方法,能夠實現對教學的創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清楚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在教學預設階段中需要主動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活動中,做好備課設計,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如在進行《中國石拱橋》備課時,可以借助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預設,選擇趙州橋、盧溝橋來針對中國石拱橋進行深入解說。為了幫助學生做好區分工作,還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兩個小組,第一組學生針對趙州橋的起源、特點等進行歸納,而第二組學生則需要針對盧溝橋的起源以及特點進行歸納。在這一教育模式下,不僅可以提高分析的系統化,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動力,以直觀的方式將探討的結果展示出來。在正式教學以前,還需要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收集相關視頻資料,在課堂中展示出來[3]。通過這一教學方法,能夠鍛煉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與學習能力。(2)幫助學生保持學習動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使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樹立起學習好知識的自信心,保持學習動力。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針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動力的驅動下主動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在課堂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詳細閱讀文章的基礎上來掌握文章的內涵與中心思想。(3)充實課外知識。由于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有著廣泛、豐富的特點,其中又包含了較多的可延展性內容,所以在課堂中如果教師單純要求學生學習教材中的知識,很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甚至還會造成學生知識面過于狹窄。(4)做好教學評價工作。教學評價與教學活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評價屬于對活動的反饋,并不是針對學生的成績來提出的,而是針對教學質量做出的一種評定,對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從教學活動出發,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信息化平臺,要求學生在課下利用平臺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而通過這一方式教師也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反思教學不足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準確的評價。其次,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制作電子檔案,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綜合能力等情況進行總結,保證評價的多元化,并利用檔案制定適合的教學任務,確保語文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4結語

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將多媒體、微課視頻、圖片等融合到語文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在保持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洪榴.從有形到有效——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江蘇教育,2011(34):31-32.

[2]李雪.試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05):235.

[3]方芳.探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方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8):13-14.

作者:李島 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