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觀念下語文教育反思

時間:2022-07-04 09:16:31

導語:現代文學觀念下語文教育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文學觀念下語文教育反思

摘要:作為一門課程,語文是學習者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傳授著語言文字和口語、文章和知識的任務,學好語文對于學習者深入理解其他的學科有一定的幫助。語文教育與文學思潮息息相關,文學思潮是在適應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而產生的,它又能反作用于社會思潮及其變革,其中就包括語文教育思想和變革。本文主要探討了我國現代文學觀念語文教育的各方面影響,并進行語文教育反思

關鍵詞:現代文學;文學觀念;語文教育;教育反思

現代文學產生于20世紀資本主義社會高度發展的時期,是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國現代文學是在中國歷史變遷的發展中逐步盛行的,是由于廣泛受到外國文學的變化影響而形成的;致使其具有外國現代文學的特點,同時也發展變化具有中國自己特色文學的特征。現代文學觀念作為一種科學的、系統化的教育思想無時不刻的影響著我國的語文教育變革,其反應的教育思潮逐漸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教育是國之根本,人們的成長離不開教育,我國的語文教育在現代文學觀念的影響下如何取之精華、棄之糟粕,是當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應該面對的巨大挑戰[1]。

一.現代文學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近代中國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現代文學思潮逐步出現現代文學并隨之民族化,使其成為繼承民族文化傳統并現代化的主流思想。20世紀初期,許多國人抱著實現民族獨立的政治理想抱負,掀起一陣民族獨立的文藝思潮,努力打破陷入僵局的社會局面。這一時期,現代文學廣泛吸收西方各個時期的文化思想、以及文學流派,其中包括全面學習了西方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創作方法等,同時結合中國傳統文學思想以及當下社會環境的特點,對學習到的文學思潮進行了重組和弘揚創作。魯迅先生指出:中國現代小說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社會的要求,一方面則是受到了西洋文學的影響《且介亭雜文集》。”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積累和影響,中國的現代文學與中國人們的自身生活切實相關,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的真實環境,為實現中國民族的獨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魯迅、郁達夫、周作人、冰心等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各個領域的早期開拓者,他們的創作從一開始就突出了現代化與民族化相融合的特征,從根本上來講,服務于人民。隨著時代的進步,民族解放的順利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現代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在這過程當中,通過一步一步貫徹黨的文學方針,出現了老舍的《茶館》以及賀敬之、郭小川等的詩歌,巴金、楊朔等的散文,現代文學的發展逐步顯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思潮[2]。同時,歷史的發展要求文學界從思想上一步一步廢棄舊事物、舊思想,不斷推動發展新事物、新思想,弘揚傳統文化并勇敢創新創作新的文化。但有的事物并不會始終向著正確的方法發展,在這發展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偏差,這樣一來,片面性、絕對化的觀點會嚴重影響到現代文學的正確發展方向。文學的發展要求從實際出發,避免擴大化,一邊總結經驗教訓的同時,一邊深化文化發展的思想教育,有利于社會思想向著客觀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中國現代文學的特征

文學的變化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中國現代文學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龐大且具有重要意義的分支,其特征表現在各個不同的發展時期。2.1新文學與舊文學的碰撞和傳頌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新文學與舊文學、新思想與舊思想、新制度與舊制度,在不同時期不斷沖突、不斷發展、不斷新穎的一個過程。文學的發展不斷批判舊社會和舊制度,注重創新,又懂得傳揚寶貴的精神品質。2.2中國文學與西方文學的融合與傳承國外先進的文化是值得我國國人深入研究和學習的。通過對西方文化精華的學習,可以幫助中國新文化進一步擺脫傳統文化的束縛與禁錮,不僅使得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時時刻刻具有勇敢創新的精神,使得中國現代文學更加開放,由此煥發出新的光彩。但并不是所有的西方文化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西方文化是在國外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而產生的,并不是所有的都適用于我國的文學發展,吸收和借鑒是其一,懂得分辨事物的復雜性是其二,在學習西方文學的同時,也要去掉與我國不相匹配的文學思想[3]。

三.現代文學與語文教育的關系

談到這里,中國現代文學與語文教育的關系,一方面體現在二者都是文學的范疇;另一方面,現代文學時刻改變著現代語文教育的思想方式,而語文教育又無時不刻的影響著受教育者的文學思潮。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隨著中國歷史的產生與發展,文學的發展歷史悠久且濃厚。從早期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文學與教育息息相關的現象。比如,這一時期的諸子百家爭鳴,其中主要有墨家、儒家、道家以及法家等,反映了當時封建社會各個階級復雜的政治和經濟斗爭。“百家爭鳴”由此而得來的諸多思想讓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的春秋戰國,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思想流派。其中各個不同的代表人物著書講學,在當時的社會上出現了學術上的繁榮景象;其中以孔子為首的教育家對當下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進行了深化的改革,他們興辦私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教育傳承思想和文化,為社會經濟基礎和階級服務。這在當時不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也對今后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基礎。隨著思想的不斷解放,中國文學進一步發展;時至今日,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學以及文學作品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深,文學與教育的發展相融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4]。

四.在現代文學觀念的影響下

我國的語文教育反思語文教育反思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過程。語文教師通過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在語文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對語文課堂各個環節的觀察、思考和改善,有利于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反過來又作用于現代文學的發展。然而,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還有許多教師仍然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單就教師寫的教學反思來看,有的教師只是對教學過程進行簡單的描述和介紹,沒有實質性的改善和思考感悟,抓不住重心,只是表面的對教學過程進行泛泛而談,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要想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必須結合現代文學思潮,對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反思,這些反思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幾個方面:4.1以現代文學觀念為指導開展語文教學現代文學作品對我國的語文教育反思,主要體現在文學作品對于學習者的人格塑造。好的文學作品作為精神層面的口苦良藥,往往給予學生鮮明的形象和豐富的感情,讓學生在學習文學作品過程中感受到美的價值,從而達到開拓視野,學習知識的目的。我們都知道,文學的創作來源于文學家、作家,一篇文學作品反映了他們的思想和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又將蘊含在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和觀念授于學生,也就是傳達了文學家的教育觀念和理念。文學與教育始終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我國現代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胡適、老舍、豐子愷等等,他們的文學創作無一不和教育相掛鉤。時代在變化,思想在進步,他們也會隨之變化教育思想,將自己已形成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文學創作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整個時代的思想體系,這些都可以從他們的文學創作中體現出來,教育與文學創作、文學家的關系密不可分[5]。4.2完善和升華現代文學,去偽存真文學作品遍布于語文教育課本當中,這是中國教育不可變的事實。但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產生是適應當時的社會環境而發展并興盛起來的,對當下的教育形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舊的文學不再適應現代學生學習的目標,語文教學要教育的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勇敢的創新文化。所以現代語文教育的反思過程中,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的常識,摒棄舊的落后的老思想,取其精華去之糟粕,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環。同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帶給學習者真正的精神食糧。現代社會互聯網越來越發達,顯現出多樣化的思潮,這種時候市面上的“無根”文學得到蓬勃發展,這種欠缺積極向上的、漂浮不定的文學,沒有可靠的參考價值、沒有可學習和可借鑒的歷史經驗,對學習百害無一利。在語文教育反思中,應對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嚴格把關,幫助學習者認清現實,從實際出發。現代文學應該是反映現實社會的一面鏡子,作家創造文學作品要真實地反映生活這一面,如果不顧實際情況,按照社會當權者的意識創作,不真實的反應社會基層生活,盲目夸大,遮掩社會的陰暗面和悲劇,通過產生錯誤的文學來影響現代教育。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反思中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其自身能夠正確判斷事物的真實性,去偽存真,加大對學生語文教學的評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3完善語文教育評估的反思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育,應更加注重知識、能力、學習過程、學習方法以及價值觀等的培養。對于一堂課的反思,主要關注學習內容是否掌握、學習時機是否恰當、學習過程是否有效這幾個步驟,教師應幫助學習通過積累知識從而達到學習高質量知識的目的。現代文學觀念下的語文教育反思是當下新課改教育背景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反思中不斷修正,不斷成長,不僅是每一位應盡的責任,也是每一位學生應有的義務。只有不斷探索,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日臻完善,日漸充實。

參考文獻

[1]蔣進國.觀念史:現代文學史的嶄新書寫方式———評王本朝《中國現代文學觀念與知識譜系》[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8(6):65-71.

[2]陳厚誠.簡論弗洛伊德學說對中國現代文學觀念的影響[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2):57-64.

[3]周良.基于現代文學觀念下的中文教育反思[J].才智,2017(13).

[4]陳新.大學中文教育向何處去———以現代文學觀念為中心的重新審視[J].牡丹,2015(20):119-120.

[5]李木新.現代文學創作中的社會價值觀念影響分析[J].文學教育:中,2016(9):74-75.

作者:周薇薇 單位:鹽城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