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與德育的融合
時間:2022-07-04 09:21:03
導語:語文教育與德育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越來越成為當前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全民素質的基礎。而技工院校教學豐富多樣,包含了許多德育內容,因此將語文教育與德育相融合是教學的主要方向。這不僅有利于語文教學的開展,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如何將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成為技工院校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基于這一背景首先闡述語文教育與教育教育的關系和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了技工院校語文教育中開展德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對語文教育與德育相融合的主要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語文教育;德育;融合;關系;重要意義;問題;策略
一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關系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語文教學中缺乏人文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具備人文精神,這是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但是當前語文教學中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而中國學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實際上也是社會意識教育,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這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德育教育的內涵和對他們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對語文教學有充分的認識,這是開展德育教學的根本。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的認識德育教育,將德育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當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意義
(一)語文教學在滲透德育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通過提升學生的語文技能、利用情感教學優化語文教學效果,這也是杜宇教學的重要內容,由此可見,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且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因此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資源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學生為本貫徹落實德育教育,為提升語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奠定基礎。(二)語文教育內容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實施。語文課本中設計多個方面的內容,比如愛國之情、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親人之間的親情等,這為開展德育教育奠定了基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學習與德育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三)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實現育人的主要途徑。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已經不再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不是主導作用而是引導作用,教師是為學生解決困惑的,是為學生服務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語文教育和德育教學相結合是技工院校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為德育教育提供資源,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因此將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對教育學生、培養人才有重要作用。(四)語文教育與德育相融合有利于讓學生學會“真善美”首先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學會誠實和真誠,隨著西方文化的沖擊和世界多樣化發展,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真誠成為當前人們缺失的基本素質。。社會上虛假事例屢見不鮮,讓學生學會真誠待人是當前提高社會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而語文教學為學生學習真誠品質提供了條件,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學會抵御誘惑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其次,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可以讓學生學會“善”,它是中國傳統美德的根本。語文教學通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道德瀆職,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客觀地生活態度,讓學生能夠對他人友善。同時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受到歷史人物的熏陶,從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堅強不屈、勇敢、自信、積極地優秀品質,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此外,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學會“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也是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通過課文中涉及的各種形式的美讓學生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形成美的意識,注重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語文教育中德育教學開展存在的問題
(一)要求不嚴格。1.對學生要求不嚴格。要想保證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嚴格管理學生,針對學生存在的不足進行指導和幫助,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地完善自己。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語文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上,忽視對學生的管理,以至于學生在學習中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監督是十分必要的。2.教師對自身要求不嚴格。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產生直接的影響。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應該發揮榜樣作用,規范自己的行為,嚴格的要求自己避免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經常不守時、對自己的工作不負責,甚至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爆粗口,對學生的成長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從而阻礙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二)家庭方面。目前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集中了家長全部的愛,因此他們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家長過分寵溺孩子會導致他們的思想存在一些問題,他們很容易被困難打敗,而且極易產生叛逆心理。另外還有一些家長堅守“棒下出孝子”的理念,使用暴力教育孩子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這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產生不良影響。(三)教學方法存在不足。教師首先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德育教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工作。而且教師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一些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至于一些學生認為語文課堂枯燥無趣,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以至于沒有達到德育教育的目標,德育教育的效果難以保證。
四語文教育與德育相融合的主要策略
(一)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各項德育工作。實現語文教育與德育融合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各項德育工作,比如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作文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生在學習寫作文時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思想,只有立意深刻才能保證作文的質量,作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識。作文體現的是學生的價值觀念,因此要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為什么活著,或者想要做什么,通過思考寫出自己的觀點,以此教育學生要認真對待自己的人生。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比如通過學習《孔雀東南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通過學習《鄧稼先》,讓學生體會科學家鄧稼先同祖國命運休戚與共的民族情結,執著追求、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他嚴謹的工作態度,為事業犧牲自我的忘我精神。
綜上所述,將語文教育與德育教學相融合是提升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而且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德育教育的優勢,將德育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慧臣.基于微博的中小學生道德教育的模式建構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2(6).
[2]潘來寬,劉虹谷.微博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新思路[J].新課程•小學,2014(2).
[3]石哲菁.古詩文誦讀: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力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4(10).
[4]胡素華.小學語文德育生活化問題的幾點思考[J].科學導報,2016(5).
[5]吳曉嵐.中學語文中滲透道德教育的意義[J].品牌,2015(3).
[6]衛燕紅.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12(10).
[7]黃宇佳.將德育滲透到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性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26):215-216+220.
作者:龔立 單位:常德技師學院
- 上一篇:職校語文教育對策研究
- 下一篇:初中語文教材古詩詞選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