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對高職語文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08-14 09:49:16

導語:《學記》對高職語文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記》對高職語文教育的啟示

摘要:實施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發揮高職語文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中的積極作用,不能簡單摒棄傳統教育。《學記》作為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寶,很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值得高職語文教育借鑒。本文著重分析了《學記》中的教育思想對當今高職語文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學記》;教育思想;高職語文;啟示

《學記》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寶,全文用1229個字對教育的作用與目的、教育制度、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師角色等作出了精辟的總結和概述,是我國和世界教育史上成書最早、體系最完整的一部教學論專著,集中體現了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對儒家教育思想及成果的初步總結,對當今教育仍然有很大的指導價值。本文擬從分析高職語文教育現狀為切入點,探討《學記》對高職語文教育的啟示。

一、高職語文教育現狀

目前,語文教育普遍被高職院校忽視,多數學生不但認為語文容易學,而且認為與自己的專業技能聯系不夠緊密。以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為例,5個系部中僅有中專班開設語文課,且開課目的是為了應對技能高考文化綜合考試。其他專業的語文課均已產生分支或變形,如各院系針對大一學生開設《應用寫作》《社交禮儀》及《普通話》等課程,周課時為2~4節,考核方式以隨堂考試為主要形式。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內能夠使學生受益,卻無法從根源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學記》中的教育思想對高職語文教育有一定的啟示意義,要汲取傳統教育中的精華并加以創新,從而提高高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及課程地位。

二、《學記》教育思想對高職語文的啟示

(一)做反思型教師。《學記》中有一條原則是“教學相長”,“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相長”與當今社會提倡教師做“研究者”的理念非常契合。教師要注重專業發展和自我完善,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反思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與學生的交流過程,用“隨學定教”的方式代替傳統語文教學觀念。教師要摒棄生搬硬套和照本宣科,深入了解各專業學科特點,根據學生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側重點,適當地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以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汽修、汽配、市場營銷等專業應側重培養讀圖、讀表等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以及實用文體寫作能力,空乘服務、高鐵服務、市場營銷等專業應側重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和人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之間應該考慮“最近發展區”,以促進學生生成積極學科情感,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此外,教師要適應“角色轉變”,從傳統的“教書育人”轉變為“研究型教師”,注重研究學生、教材、教法。(二)德育與智育兼顧。《學記》不僅全面論述了智育的方法、原則,同時還論述了德育的重要性,強調德育與智育并重,這也是高職語文教育應該提倡的。《學記》認為,德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強調立志、尊師、敬業,在實踐活動中完成道德教育。例如《學記》中提到:“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這里“辨志、樂群、親師、取友”是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以學生的心智水平和成長特點為依據,強調道德教育的規范性。再如“禁于未發之謂豫”,“禁于未發”是指預防教育,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思想苗頭,在其不良行為發生之前將其抑制在萌芽狀態。高職語文教學僅僅教給學生語言知識和寫作技能是不夠的,還要注重人文素養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高職學生多數是高考落榜生,還有一部分是社會生源和3+2模式的中專生,整體素質低、自律能力差。例如校園中經常能聽到不堪入耳的粗俗語言,看到一些不得當的行為舉止,這些都是人文素養低下的具體表現。高職語文教學不僅要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還要側重體現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作品,可以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作品中的人物是學生書本中的榜樣,而教師則是學生生活中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多給學生正面教育,用榜樣帶給學生正能量,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此外還有許多優秀作品可以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獨立、學會自強、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任何一個用人單位在用人時首先考慮的是人才的道德素養而非業務技能,教師要善于利用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道德滲透,做到德育與智育并舉。(三)豐富語文學習渠道。《學記》強調以豐富的學習渠道使學生的內在潛能得到最大發揮,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有個性的人,提出“藏息相輔”的教學原則:“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師;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這里“藏”是指正課,“息”是指課外活動。這段話強調了第二課堂的重要性。學生僅有課內學習是不夠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應該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對于高職語文教育來說,第二課堂顯得尤為重要。第二課堂的概念很寬泛,既有國家大事,也有身邊小事;既有課堂學習,也有課外延伸;既有歷史故事,也有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這些都是無形的語文教育資源。以課外活動為例,它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增強自信,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做到學習與實訓相結合。筆者在教學活動中,通常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輔之開展諸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會、實用文體寫作挑戰賽等活動,還針對不同年級將語文教育的內容以選修課或社團活動的形式呈現出來。高職語文教育課內與課外的有效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成積極的學科情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四)注重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揚長避短。“因材施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視的教育原則,“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長善救失”是對“因材施教”的完善。“四失”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貪多”“狹窄”“淺嘗”“畏難”,也是高職學生的普遍現象。教師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幫助學生揚長避短。高職院校班級人數均衡,平均每班30人左右,有的班級甚至更少,便于師生溝通。但生源整體素質低,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愿望。要平等看待學生,深入了解學生心理,“長其善,救其失”。要多給學生一些正面教育,幫助學生將缺點轉化為優點、實現自我價值。例如,“貪多”的學生雖然性情浮躁,但教師如果給予正確引導,“貪多”就可以轉化為“博學”。可以著重培養這類學生探究鉆研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在“博學”的基礎上走向“精專”。

三、結語

高職語文課堂要做到語文技能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齊頭并進,探索一種適合高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最佳模式。盡管《學記》距離我們年代久遠,但是它的很多思想精髓值得借鑒。教師須加強對高職語文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在探索高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的同時活學活用,實現由單一模式到多樣高效的轉變,全面提高高職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馬永春.《大學語文》教學情感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方法[J].大理學院學報,2003(11).

[2]陳雯.《學記》的教育教學原則及其啟示[J].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2001(10).

[3]黎錦熙.語文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王瓊 單位: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