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在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的方法
時間:2022-11-12 09:17:33
導語:小議在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的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讓學生“心動”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沖動。筆者在教學這一課時,先從復習《七律·長征》入手,讓學生再次感受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以及為中國解放事業作出的杰出貢獻。接著,播放詩歌朗誦視頻《人民萬歲》。學生被著名藝術家張家聲高超的朗誦藝術所感染,為一心為人民謀幸福的偉人情懷所震撼,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隨后,我播放紀錄片《開國大典》。當雄壯的國歌響起,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學生們竟然不約而同地站起身,敬隊禮,高唱國歌。他們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1949年10月1日,成為參加慶典的一員。此時,學生對《開國大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二、讓學生“主動”
讓學生“主動”,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實踐。所以,教師要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先出示學習目標,再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此時,學生的“行動”表現出來的是“靜”,因為“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學生圍繞著某項學習目標,靜靜地讀書,靜靜地思考,在課本上圈劃批注,做好合作交流的準備。如教學《開國大典》一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這一環節,教師可以提出明確的要求:“想一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開國大典的,寫了哪幾個場面,畫出場面間的連接句,并利用連接詞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讓學生按要求自主學習。這樣,學生自主學習有了方向,也有了方法,自主學習的效率就提高了。
三、讓學生“互動”
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我們可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輪流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感受。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彼此相互評價、相互補充,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時,也讓學生都有當小老師的機會,因為有些問題對于這個學生來說是很困難的,但對另一個學生來說卻可能很容易。讓學生教會學生,這種學習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教學口語交際“不忘國恥,振興中華”這一內容,課前讓學生做好充分準備,結合自己的習作和搜集的材料,寫好演講稿,使學生每個人課堂上都有話可說。上課時,先在小組中交流,要求:1.人人都要演講;2.小組內推薦一名講得好的同學,代表小組參加班級的演講比賽;3.小組內的成員和即將參加班級演講比賽的組員代表一起修改演講稿,并指導演講者怎樣恰當地運用手勢、表情來配合演說,表情達意,增強演講的效果。學生都很努力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競爭非常激烈。組內選拔之后,學生們又投入另一個緊張的工作,他們由演講選手變成了指導老師,出謀劃策,培養優秀的演講選手,為本組爭光。在評比與指導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對演講的興趣,也掌握了演講的基本知識。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組內不能解決的,提交到班級解決。
四、讓學生“生動”
讓學生“生動”,就是讓學生人人勇于展示自我,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活動,課堂是自我展示的大舞臺,課堂有我更精彩。因此,教師的活動就是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人人有展示的欲望、有展示的內容、有展示的信心。在教學《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中,筆者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先讓學生自學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領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然后,學習小組交流;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匯報。學生的匯報非常精彩,不論是匯報的學生,還是在傾聽的學生,他們都很好地理解和感悟了文本。但是,他們還沒能將學到的方法加以運用。于是,筆者以一句話———“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引發學生的想象,讓他們想象這一夜,是怎樣度過的,他當時的神態、動作、語言、內心等,并用幾句話把它寫下來。隨后,讓學生上臺展示學習成果。一個學生說道:“一個堅強的男人也有脆弱的一面。秘書退出房間,抑制不住內心的悲痛,撲在床上,抱著枕頭號啕大哭……”一個學生說道:“夜深人靜,月圓人缺。呆呆地望著天花板,過去與岸英一起生活的快樂時光一幕一幕展現在眼前……”一個學生說道:“拿出枕頭下一直珍藏的照片。照片中岸英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輕輕地撫摸著,喃喃道‘:岸英、岸英……’頓時淚如泉涌,泣不成聲……”學生一個接一個上臺動情地說著,情深意切地感動著每個人。這時,凡人的情感和偉人的胸懷已深印在孩子們的腦海里;課文刻畫人物特點的方法也內化成了孩子們的能力。下課了,孩子們還不想離開講臺。最后,我讓他們把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墻上供大家欣賞。學生非常興奮,個別學生覺得自己還能寫得更精彩,自行修改滿意后才張貼上去。總之,打造高效快樂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動”起來,需要教師課前進行文本解讀,利用教材、整合教材,以設計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在課上當好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心動“”主動”“互動”“生動”,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真正體驗到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快樂。
作者:覃麗青單位:廣西南寧市武鳴縣城廂鎮第三小學
- 上一篇:信息辦廉能管理工作報告
- 下一篇:改進工作作風服務經濟發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