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教學探索
時間:2022-11-05 10:38:37
導語: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推行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文章通過分析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作用,以及現階段我國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現狀,探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語文實踐。對于語文而言,其教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言文字并熟練地運用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而語文素養的表現不僅僅是有著較強的語文能力,學生在具備一定的寫作交流和閱讀能力之外,還必須有將語文思維綜合運用在實際生活中的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通過能力和實踐活動兩方面進行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知識并將其長久地運用于實踐生活中,這就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主要目標。
一、新課改背景下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性
1.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初中階段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優勢就是能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在語文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學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既有關于物質方面的,也與精神層面相關,學生在學到語文知識的同時,語文實踐能力也得到提高。實踐活動教學過程所注重的是學生外部能力與內部深化的共同進步與強化,是一種內外結合式教學,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2.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傳統教學相比,初中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課堂的突破與創新。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一直擠壓著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一直是由老師牽引著走,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會使課堂氛圍呆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得到提高。而在語文綜合實踐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意識得到極大地挖掘,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強化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使他們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探索者與發現者。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眾所周知,傳統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的學習習慣是各自為戰,主要強調個人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與其他同學的互動與共同學習。在這種模式下,學生雖然能夠全神貫注的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卻難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這對他們的后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尤其是現在社會對于大眾的團隊意識有一定的要求,在工作中具備一定的團隊合作意識已經成了基本素質之一。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學生可以在小組內共同學習,在共同完成目標的過程中,他們的合作意識自然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初中語文實踐課程開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1.教育素材過于繁雜化。《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規定: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要有十個以上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一來,語文實踐課所涉及的范圍就極為寬廣,其內容也紛雜多樣,并且要求語文教學在一個學期之內要完成三個綜合實踐活動,這對于初中語文課程來說是極難實現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難以在短時間內就完成教學目標,而相關規定的教學內容又如此繁雜,教師和學生的精力也會因此而分散,其教學效果必然是難以得到提高的。2.教學理念的錯誤把握。在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這樣才能在實踐課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然而,有部分教師曲解了新課程理念對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引,給學生過于寬松的空間,從活動主題的選定、資料的收集以及信息的整合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而教師自身的引導價值也沒有得到發揮,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是難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的。3.教學不具有針對性。在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強調的是活動的本身以及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收獲,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在課堂中的運用極為頻繁,尤其是小組合作方式。小組合作方式因學生的高度參與性以及教學目標達成的高效性而備受推崇,但這種教學卻有著很大的弊端。在進行小組分工時,往往都是由一兩個成績比較優秀的人挑大梁,其他人則是袖手旁觀。這樣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小組成員都參與到了其中,但真正得到鍛煉的學生只有少部分。
三、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綜合實踐課的優化策略探討
1.明確課程目標。在進行相關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就要針對班級學生不同的興趣特點,為他們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只有將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興趣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夠設計出更為高效合理的活動內容和實踐目標。例如,班級上有的學生由于自己的語文基礎不好,而在進行聽課時也沒有認真地進行,如果在小組活動中讓他踐行課文的背誦與思考是極為困難的。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活動時,就要針對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方面設計不同的環節與主題。又如,在一個單元的學習中,老師可以把小組分為收集資料、編輯資料、表演劇情和主題演說等以不同活動形式開展的幾個部分,同時在每個小組當中還可以選擇學生有興趣的方向進行研究,對小組的人數進行合理的配置,強制性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并且為他們制定相應的目標。在后期的活動中,要讓不同的小組進行工作的互換,并根據他們的能力制定活動難度。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從這些活動中收獲到自我的成就感與自我價值的發現,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也會得到明顯的提高。2.多樣化實踐活動主題。在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主題的選擇對于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占有決定性的關鍵地位,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就越發能夠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首先,教師應認識到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并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最大程度的結合教材內容,以此來保證實踐活動和教材知識的相關性。例如,在語文教材中常常都會有語境的設置,教師便可以借助此類內容,為學生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如開展口語交際,讓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回顧與自身生活的結合展開敘述,還可以以情景模擬和演說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這種實踐活動的展開,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銜接教材內容,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提高學生興趣,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除此之外,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課堂格局,為學生建立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初中生的心智與理智尚且處于一個成長階段,他們的自制力也極為薄弱,而能夠使學生得到長期學習的則是新穎的課堂模式。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外部資源,將實踐活動與課外生活進行聯系,營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活動課堂,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創設語文實踐的空間,以此提高語文教學效率。3.重視學生實踐成果的展示。學生活動成果的展示是教師對于學生實踐活動的肯定,也是學生不斷保持學習熱情的動力源泉,同時,這也是一種對學生成績的評價方式,因此,教師對這一環節要加以重視。在初步展示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活動成果在班級之內進行展示,以表示對學生的贊揚;其次,教師還可以把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拍攝并發送到相關的班級家長群里、學生或者是學校的相關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并保持良好的心境去探索新知識。與此同時,還能夠不斷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和生活探索的興趣,進而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素養的教學效果,實現“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伍延開.淺談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J].大觀周刊,2013,(12):145.
[2]顧正海.初中語文教學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策略摭談[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40).
[3]崔曉鳳.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幾點看法[J].科技資訊,2012,(10):14-16.
作者:孫琴 單位:江蘇省靖江市第三中學
- 上一篇:生物餌料在水產養殖中綜合應用
- 下一篇:探析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