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5 09:49:00
導語: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論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意義,并從學會預習方法、注重情境創設、調動學生質疑、提倡多讀感悟、組織討論交流、重視激勵評價六個方面闡述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自主學習語文教學新課程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①。而以往長期的灌輸式學習使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恭順……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創造性。轉變學習方式就要轉變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
葉圣陶先生說過,學語文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②。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改變過去我們熟悉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以及大量演練習題的“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和“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作為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新方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歸納總結出了如下方法:
一、學會預習方法,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朱作仁教授曾在《語文教學研究文集》里指出: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可以是預習新課,鞏固舊課,復習舊課,形式不一,要把自學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③。這就充分說明了預習與自主學習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預習自身固有的任務。
小學語文義務教育教材第七冊至十二冊每篇課例都包括“預習、課文和思考練習”三部分?!邦A習”這一內容主要是為培養學生閱讀中的自學能力而精心設計的,編者圍繞學法指導和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這兩個方面的目標具體設計了豐富多彩的“預習”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的“預習”來組織預習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v觀教材中的“預習”,其一大特性是具有可操作性,有劃重點句、劃疑難句、做筆記、圈詞語、想內容等多種形式的操作。這些可操作的要求都滲透著學法的指導,但學生不易獨立地概括發現和自覺習得,需要教師在強化的改進操作的過程中將學法凸現并完善之后才能讓學生獲得。操作的強化和改進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使操作有具體的步驟;二是操作要可以檢測。
二、注重情境創設,激發主動參與意識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具有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啟迪智慧、以及陶冶情感、增進審美力等多種功能,小學語文包含了促進兒童發展的諸多因素?!爸挥挟斀虒W走在兒童發展前面的時候,才是好的教學④?!痹诮虒W中,教師應把情感帶入教與學的活動之中,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喚醒學生潛在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諸方面充分發展。
首先,要根據教材重點、難點、特點去設計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心理。其次,創設的情境應是整體的、連續的、有效的,從而強化學習動機。再次,充分利用情境,憑借所創設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調動學生質疑,培養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學貴多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⑤。”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疑問,才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解決。也即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那么,從何思起?怎樣思呢?
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思維訓練因素,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布疑置難、詢疑問難,釋疑解難,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字詞的音、形、義方面存疑;從課題之處存疑;從重點之處存疑;從句子的表達形式存疑;從文章的內容存疑;從矛盾之中存疑;從聯系之處存疑;結合課后思考題存疑;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標點符號、寫作手法,甚至是作者的寫作觀點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
四、提倡多讀感語,進行自主閱讀獲取。
葉老指出:“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俾善于讀,則其功至偉⑥?!庇纱丝梢?,讀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讀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更好地掌握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⑦。”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緩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自主地進行閱讀。
1、注意以情激情
好的朗讀導入語猶如表演的“序幕”,應具有“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教師動之以情,以情動人,通過語言描述,渲染描摹,引起學生或興奮、激動,或悲傷、哀愁等情緒。
2、注重情境模擬
教學中,恰當地借助視聽媒介,創設場效應,如利用掛圖、投影、錄像等輔助設備,化抽象的文字符號為生動直觀的畫面,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解說,模擬當時當地的情境,使學生“直接”見其人、聞其聲、觀其事、臨其境,盡可能地與作者達到“心情相契合”。
另外,還要注意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加強誦讀的指導。如齊讀、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師范讀、生打擂讀、分角色讀等等,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積累語言。
五、組織討論交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
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⑧?!庇懻摻涣鞯暮献鲗W習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將學習的信息大容量、高頻率地在課內互動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1、討論形式要多樣化
課堂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中運用得最多的學習形式。它打破了課堂上學生個體學習之間的隔閡,給予他們合作、交流的機會。但是,這種課堂討論形式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譬如,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一些程度好的學生常常會搶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使得其他程度較差的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發表意見的機會。再如,若課堂討論形式過于單一,學生會漸漸地對討論產生厭煩情緒……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我們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辦法:①協商法。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這樣可保證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②補充法。在小組中每位成員獨立思考后,推薦一位成員陳述自己的意見,其他成員以他的意見為靶子,對他的意見發表見解,在這種具有團體性質的爭論中,學生們更容易發現差異,發生思維的碰撞,從而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③提問法。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本的基礎上互相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考大家。實踐證明,學生總期望能提出難住對方的問題,他們閱讀得比以往更認真,提出的問題有的是已知的,有的是大家都不懂的,有的問題甚至可延伸到課外,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討論的興趣。④動態法。在課堂討論中,小組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采用流動的辦法下位自由組合。這樣,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不斷地有機會了解更多同學的觀點,給每位學生提供平等發展的機會。2、合作方式要注意及時調整
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時又會暴露出許多問題,需要教師及時、適當地給予指導,靈活調整學生的合作方式。一次,我在讓學生分組表演《陶罐與鐵罐》時,發現有兩組同學始終在那兒互相埋怨,合作得不愉快。經了解,一組同學中有兩名同學都想演鐵罐,都互不相讓;而另一組同學中又埋怨那個扮演鐵罐的同學不能表現鐵罐的傲慢無禮。于是,我迅速將兩組同學進行了重組合,結果,兩組同學都表現得非常投入、認真,合作得非常成功。因此,在組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是等待、觀望,而是深入到各個小組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并在必要時給予合理的指導,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環節的教學。
3、靈活組織分層學習
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不同,閱讀能力參差不齊,如何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可以采用分層學習法。如教學“鯨有多大”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4號同學用數字來說明,3號同學通過對比來說明,2號同學另舉兩例分別用上“數字說明法”和“對比說明法”,1號同學思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樣針對各小組中不同層次同學的情況,由易到難,讓他們既了解說明事物的幾種方法,又認識到這樣寫的好處。這樣,差、中、優三類學生盡其所能,各有收獲。由于四人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而且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
六、重視激勵評價,樹立堅定學習信心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⑨。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特別是對于后進生在學習上的障礙,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充滿溫情,但決不是越俎代庖。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學習中的障礙時,教師及時地給予鼓勵。如贊賞的目光、親切的話語、滿意的微笑,讓他們為自己感到驕傲,充滿自信。那么,在課堂上,教師應如何使用激勵性評價語言呢?
1、要真實表達,不夸大其辭。教師在課堂上,語言要科學、客觀、真實,不能言過其實。對學生的評價,只有三四分好的,不能說成七八分好,更不能說成十全十美,不然被評價者會認為老師是在諷刺他。如,學生字寫得不好,老師可以這樣說:“字寫得完全正確,如果再寫工整、美觀一點就更好了。”這樣的語言,既起到了點撥引導的作用,又在真實評價的基礎上尊重了學生。
2、要真心欣賞,不應付了事。當學生得到老師的欣賞與肯定后,他會充滿自信,自我激勵,平穩地成長,健康地發展。如學生讀書讀得好時,教師真心地說:“讀得真美,老師簡直都被陶醉了。”當學生有了進步時說:“你努力了,這是最大的進步,老師為你感到驕傲。”當學生回答問題出色時說:“你回答得真精彩!真是一個才思敏捷的孩子,老師真佩服你?!边@樣的評價語言,可以激勵學生勤于動腦,勇于創新,對學生的影響會很深刻,甚至終身難忘。
3、要真誠寬容,不能急功近利。不苛求孩子完美,能包容學生的不完美,給他們反省自新的機會。當學生回答出錯時,老師會說:“沒關系,再好好想想,你一定會行的?!比绻麑W生回答問題離題萬里時,老師可以這樣說:“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會這樣思考……”或說“其實,你很能干,比老師小時候聰明多了,只不過這道題的思路應該是這樣……”當學生感受到這份真摯的愛心時,這份愛自然會化作內驅力,督促學生向著教育目標努力。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置于教育的主體地位,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看作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以此激起創造性地采用各種教育教學的措施和方法,自覺地上好每一堂課,就一定會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學習過程中不但學會而且會學,促使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①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②葉圣陶著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部出版社
③朱作仁著朱作仁語文教學研究文集[M]廣西人民出版社
④楊金萍在情境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J]
⑤譚云清小語“自主學習”研究[J]
⑥喬華周光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C]
⑦程瓊注重語感訓練提高語文素質[C]
⑧何新反思與感悟----摭談學習方式的變革[J]
⑨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上一篇:電教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分析論文
- 下一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