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有效互動分析
時間:2022-08-26 09:20:06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有效互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互動可幫助學生建立多元化思維體系,構建良好的知識平臺,促進學生人格體系的健全。本文基于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進行了探究,期望對小學語文課堂環境的構建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多元化思維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互動是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的不二法寶。在素質教育的框架下,小學語文對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互動要求越來越高,簡單的問答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課程改革的要求。從目前來看,小學語文互動教學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在師生互動的有效性上,十分值得探討。
一、互動教學的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此框架下改革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成了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無數優秀教師嘗試新教法,積累了大量先進教學經驗。語文學科具有知識性和工具性結合的特點,語文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師生之間有效互動,可以增進雙方的相互理解和情感,將一方思維平和地引入另一方,使雙方建立更加全方位的知識體系,為整體心理和知識體系的構建提供完善的教學環境。想要獲得充分互動,必須有科學的引導方式,否則師生之間很難產生共鳴,便無法愉快地互動。
二、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師生互動缺乏合適的氛圍。隨著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師對互動的理解逐漸加深,在課堂上或多或少都會進行一些互動。但從實際來看,師生互動情況不容樂觀,并不是教師不想互動,而是缺少了形成互動的前提條件。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只以簡單的提問方式進行互動,這個過程過于僵化,互動效果差強人意。雖然提問可以產生師生交流,但在一定程度上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這樣便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能力鍛煉的需求等把握不到位,所以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2.師生互動缺乏新意。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應當是有節奏的,互動隨意或缺乏設計,那么便很難把握互動時機,往往達不到良好的互動效果。可能造成教學中有的時候互動過少,不能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練習;有的互動過于頻繁,結果一堂課下來全是互動,卻少了總結,過度互動會讓學生思維發散,過猶不及,甚至會影響上課秩序。不能準確把握互動時機,原因是在課前沒有對互動環節進行設計,所以在課前一定要設計好互動環節,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既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又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3.教學中師生互動層次不高。在實踐生活中互動是一種交際方式,語言或肢體的互動并非難事。但將互動放于教學中,許多教師不知該如何做,互動模式單一、課前也不進行互動設計,內容選擇老舊,缺乏對學生素質培養的考量等,導致即便在課堂上進行了互動,效果并不顯著。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價值觀培養等素質的培養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互動策略
1.多樣化的互動手段。僵化的互動是低效的,其本質在于未掌握互動的手段。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日常互動中摸索經驗,了解學生們的心理訴求,因地制宜地創新互動方法。一方面,要從不同角度進行互動,避免單純提問使互動陷入僵局。比如教師設置了若干個用以互動的小問題,可借助多媒體營造情境,這樣在提出問題時學生便更容易接受,再設置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便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這一過程的互動被認為是更高效的。此外,還可以利用師生互動游戲提高互動樂趣,比如師生共同完成一幕情景劇,角色由學生定,教師的角色由學生安排,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便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體驗得到加深。另一方面,互動講求全面性。傳統提問一般是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回答,這樣不能保證全部學生參與,可能使一些喜歡偷懶的學生濫竽充數。對此,教師可將學生分解為若干個小組,先讓小組內互動起來,然后組與組之間形成互動,教師也參與進來,這樣就形成了比較和諧的氛圍,保證了學生能夠全面參與。2.注重對師生互動環節的設計。師生互動并非隨意而為,因為教師不是天生的活動家、演說家,也沒有能力隨意駕馭一節課。因此在上課前,師生互動的環節已經準備好了,只要將設計的環節再現于課堂就可以了,所以教學互動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學環節等,提前對師生互動環節進行合理設計。教學互動環節的設計,應當對互動過程、互動時機、互動運用的量等加以重視,互動過程要確保切入合理,能夠發揮對教學的幫助作用,在互動結束后還需要有相應的總結,強化互動的價值。一定要把握好互動的時機,準確的切入點可以使內容與互動相得益彰,切入失誤便有可能造成互動失敗。師生互動遵循適度原則,教學中互動環節設置合理,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會因全程互動而顧此失彼。通過科學的設計,保證師生互動的效果。3.注重優化互動內容。互動的目的是為了教學,所以任何形式的互動不應脫離教學目標。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即任何一門課程不應是純粹性的知識。比如小學語文,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鍛煉他們各方面的素質能力。因此在對互動內容的選擇上,應當充分考慮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價值觀培養等素質需求,借助書籍、網絡等多元化的渠道,搜集可應用于師生互動的素材,從中精選優質素材作為師生互動的內容。
總之,師生互動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優秀的教師可以通過高效的互動為學生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課前互動環節的設計、課上新穎的互動手法以及對互動切入點精準的把握,使教學富于節奏感,使課堂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顧春淼.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
[2]崔燕.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模式及其建構[J]中華少年,2018(25)
[3]李潔.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拓展延伸教學”的運用[J]中學語文,2017(33)
作者:杜瑩曉 王宜峰 單位:金鄉縣興隆鎮洛城小學
- 上一篇:大學語文人文教育論文
- 下一篇:初中語文課程建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