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游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0 10:08:00

導語:教學游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游戲管理論文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游戲辨析

論文摘要】在幼兒園體系中游戲和教學都不可相互替代。游戲能滿足兒童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需要,幫助他們自由表達意愿,從而達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而教育機構是不可能沒有教學的,幼兒園也不例外。本文從整體上概述了幼兒園教學與游戲的區別和聯系,應該將二者進行有機的融合,同時對當前幼兒園教學與游戲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并提供了一些建議。

近年來,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時也是為了尊重兒童以及體現兒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戲被推崇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課程設計以及教師的教育行為,無不在游戲性、活動性上下功夫。這本是可喜的現象,因為要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個性化,游戲理應受到重視,理應成為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理應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又出現了另一種現象,即幼兒園游戲與教學之間關系的淡化。

幼兒園是實施學前社會教育的專門機構,幼兒園活動是由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共同構成的。在這個特定的教育環境中發生的游戲活動絕不等同于游戲活動,在這個環境中的教學活動也絕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教學活動。因此,探討游戲與教學的關系對開展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教育家眼中游戲的地位及其與教學的關系

上有不少教育家對游戲的地位和作用進行過論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眼中游戲和教學的相互關系。其中,柏拉圖是“寓學習于游戲”的最早提倡者。他要求“不強迫孩子學習,主張采用做游戲的方法,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每個孩子的天性”。[1]同柏拉圖一樣,在理論上賦予游戲重要地位的還有福祿貝爾,他認為游戲是幼兒自我表現的最高形式,強調應通過游戲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是著名幼兒教育家的蒙臺梭利,她關于游戲及其與教學的觀點不同。蒙臺梭利反對有想象活動的游戲和玩具,否定創造性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她認為“兒童只有從事真實的活動,才能產生活動的目的性、責任感和其他社會性的品質”。[2]在她的“兒童之家”,教師們使用“教具”,而不是“玩具”進行教學活動。杜威擺脫了福祿貝爾和蒙臺梭利等人將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對立起來的思維模式。他認為教學必須通過“對兒童的興趣不斷地予以同情的觀察”,教學中需特別注意“抓住兒童的自然沖動和本能,利用它們使兒童的理解力和判斷力提到更高的水平,使之養成更有效率的習慣;使他的自覺性得以擴大和加深,對行動能力的控制得以增長。如果不能達到這種效果,游戲就會成為單純的娛樂,而不能導致教育意義的增長”。[3]在杜威看來,教學中應該滲透著游戲,并且借助游戲達到“教育意義的生長”。

他們作為歷史上杰出的教育家,由于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理論基礎等,造成他們在具體的教育觀、兒童觀的許多差異。但是,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才使得幼兒教育變得“多元化”、“多樣化”,直接影響后世的人們對游戲和教學關系的不同觀點。

二、關于幼兒園游戲與教學的三種不同觀點

1.“分離平行”的觀點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在“分離平行”的狀態下,幼兒園游戲與教學無關,教學主要在課堂中以讓幼兒直接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表現為“教為中心,學依從于教”。[4]主張把游戲排斥在“教學”范圍之外,認為游戲僅僅是兒童在學習之后的一種放松和調劑,它可以滿足幼兒自發活動的需要,因此可用作“獎勵”的方式,以鼓勵幼兒的表現和學習。這種觀點只看到游戲與教學的區別,沒有看到他們之間的聯系,視二者為平行的關系,沒有交匯的可能。持這種觀點的教育者常出現的一種問題是“游戲功能手段化”。因為游戲和教學是無關的,游戲僅僅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其功能就是加深和鞏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知識技能。

2.“游戲和教學等同”的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游戲就是學習,學習就是游戲;幼兒園的教育不用提教學,不必有上課,游戲和教學是一回事,同一活動既可能是教學活動,也可能是游戲活動。于是,將教師引導下的幼兒活動都說成是游戲,將所有的游戲都賦予了特定的教育目的,本該屬于教學的活動,成了孩子們圍著老師團團轉的“游戲”,而本該屬于游戲的活動,則成了教師圍著孩子團團轉的“教學”。這是當前幼兒園實踐活動中比較多的一種觀點。這種觀點淡化了游戲與教學之間的界限,只看到了游戲和教學之間的聯系,而沒有看到二者的區別,是將二者混為一談了。

3.“相互融合”的觀點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在“相互融合”的狀態下,“教”追隨和支持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表現為“學為中心,教依從于學”。[5]這是當前幼教界最提倡,也是最流行的觀點。這種觀點主張系統、全面、辨證的看待游戲和教學的關系。即既看到了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又看到了二者是有區別的,把游戲寓于教學中,教學寓于游戲中,游戲是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是游戲中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