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數學閱讀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0 10:16:00

導語:學生數學閱讀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數學閱讀管理論文

【關鍵詞】數學閱讀閱讀興趣閱讀方法閱讀習慣

論文摘要】數學也是一種語言,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也需要數學閱讀,然而目前小學數學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本文以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作為主要的指導策略,提出了若干可資借鑒的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并就數學閱讀的意義及更進一步的指導策略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是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遍喿x自學及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有專家指出:“閱讀能力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有效的數學閱讀可以擴大學生數學知識面,快速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數學分析、推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前蘇聯著名家蘇霍姆林斯基高度評價閱讀的作用,他認為,學生的智力發展、道德發展和審美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他特地指出,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轉變“學困生”費佳,親自把民間搜集來的200個數學問題編成故事的形式讓費佳閱讀,又搜集了100本書和小冊子,供費佳從三年級到七年級閱讀,后來又為他配備了一套書約200本。費佳終于從一個數學學習障礙極大的人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機床調整技師。

然而,反思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學生數學閱讀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人們常常片面地認為閱讀只與文科有關,與數學學習關系不大,很少想到數學也是一種語言,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也需要閱讀。學生往往缺乏閱讀數學書籍的能力和習慣,似乎研讀數學教材是老師的事,自己只要聽懂課,會解題就行了。學生學習數學時,僅僅注意算式的演算步驟,而忽略了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對數學文化的感受。數學課本通常僅當習題集用,偶爾老師布置了“看書”的作業,學生也往往只是浮光掠影,草草了事,讀不準要點,讀不出字里行間所蘊藏的數學思想,更讀不出問題和自己的獨到體會。

二、數學閱讀的策略與方法

1.策略:培養孩子的數學閱讀興趣

(1)提供材料,讓學生體驗數學閱讀的愉悅。

日常學習中,學生接觸最多的便是教科書,這雖然是數學閱讀的主要內容,但學生一般不會特別感興趣。課外讀物就不同了,學生都比較感興趣,我利用虛擬班級這一陣地為孩子設立了“今日要聞”這一欄目,每天上傳閱讀材料,內容包括與當日學習內容相關的簡單的數學史料。如《阿拉伯數字的來歷》、《+、-、×、÷等符號的產生》、《最早的尺子》等;時而穿插名題欣賞、數學趣題、數學故事,數學童話,甚至數學幽默笑話;另外也向學生介紹數學課外讀物,如:《馬小跳玩數學》、《我的第一本數學書》、《365趣味數學》、《數學學習童話》、《數學游戲》等等,每日進行10分鐘數學閱讀,并在第二天進行課前三分鐘交流,問題如:昨天你讀了什么數學故事,故事中的哪部分讓你印象特別深刻?雖然講的不一定都很深刻,可學生們卻都很開心。

在這次學校數學節關于數學閱讀的調查中,我任教的班級的42位孩子,覺得自己在數學閱讀中“收獲很大”的有35位;“很喜歡”數學閱讀的有39位孩子。

(2)巧設懸念,讓學生感受數學閱讀的作用。

《課程標準》指出:教材中要注重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在對數學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在適當的地方介紹一些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與數學史料,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源于人類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相關數學史料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知識內容介紹相關數學史料,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如在教學《統計與概率》部分,我介紹了與天氣預測和保險業有關的資料,使學生了解概率問題的現實來源和歷史上的統計工作,體會統計思想和方法的現實背景。又如田忌賽馬就是數學對策問題在生活中的一次具體運用,適時介紹古代軍事家靈活運用對策,運籌幃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好數學的愿望。再如在數數教學時介紹數的原始表示法(結繩記數與刻痕記數),使學生體會數起源于“數”(shǔ);在《圖形的認識》教學中通過原始社會石器與陶器的幾何形狀和圖案介紹,了解原始人對簡單形狀與圖案的認識,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充滿了圖形。

2)在數學思維拓展中引入數學故事

小學生對偵探故事總是特別感興趣,于是在選修課數學思維班里,我也同樣嘗試利用數學故事導入每一專題的學習。如在學習《書本的頁碼》這一專題內容時,就從李毓佩的《愛克斯探長》中的一個偵探故事引入,讓學生發現黑貓警長就是利用書本的頁碼知識輕松斷案的。新鮮,又具挑戰性的故事緊緊地把學生吸引住了,地導出這一講的內容,每當這時學生總是“老師再來一個、再來一個”。這時我則說:“如果想知道更多偵探故事,請看《愛克斯探長》?!敝蟮囊欢螘r間,我班孩子形成了一股李毓佩熱,李毓佩其他數學科普類系列書籍也成為孩子們的最愛。在學習新知之前進行相關知識背景介紹,或以故事或連環畫的形式引入,學生對這種數學閱讀非常感興趣。

(3)課外講座,激發學生數學閱讀興趣。

讓孩子了解數學文化歷史,明白數學是怎么來的,讓孩子對數學感到親切有趣,如我在學校第三屆數學節關于數學閱讀與欣賞的講座中講述《數學的童年》,有一位二年級的小朋友聽后對她的老師說:老師,我聽了這個講座對古代數學史都很喜歡了,古代數學真有意思。”能在孩子心中播下這樣的種子,這正是進行這場講座的初衷。

激發興趣和深厚思想的課外閱讀,數學史、數學故事、數學名題,都是滋養學生數學學科涵養的豐富素材,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發展和人類文明的價值,激起對數學內部的熱情,增強學習數學的持久動力。

2.方法: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能力

數學閱讀有其自己的特殊性。數學中的語言總是非常簡潔,一些數學概念、數量關系通常是隱藏的,含蓄的。小學生在閱讀數學文本時,要通過自己的數學知識,補足或擴展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義,才能充分理解。古人推崇“好讀書,不求甚解”,但作為數學的閱讀則應該是不理解不罷休。因此,有效的閱讀方法是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形成良好數學閱讀習慣的保證。

(1)掌握提高解讀文本能力的方法

數學教科書是數學學習的載體與最主要依據,其語言簡潔、抽象,思維嚴謹,內涵豐富,需要學生通過閱讀去領會其中的數學思想,形成自己的數學觀念,掌握數學方法,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因此,需要掌握科學有效的數學閱讀方法。

1)間斷閱讀

間斷地而不是持續地讀。讀一句,想一下,這一句是什么意思,想清楚了領會了,再繼續讀下去。到中高年級可要求學生一節一節地讀,讀一節,思考一下什么意思。使學生清楚的理順上下句之間的關系,上節和下節之間的關系。在閱讀時抓住關鍵,多問為什么。帶著問題讀,讀出問題來,養成邊讀邊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