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1 11:26:00

導語:地理課堂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理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好歌兒能給人以心靈美感和精神享受,既可直抒胸臆,又可借景傳情。當代歌曲,內容豐富多彩,其中許多歌謠蘊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在地理教學中,若能緊密結合教材的內容,巧引蘊含地理內容的歌詞,則能使教學情景交融、生動活潑,使學生興趣盎然,樂于探索。便于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并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和國情國策的教育。真可謂一舉多得,妙不可言。

關鍵詞:歌以狀物;歌以言志;歌以抒情;一歌多用

好歌兒能給人以心靈美感和精神享受,既可直抒胸臆,又可借景傳情。當代歌曲,內容豐富多彩,其中許多歌謠蘊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在地理教學中,若能緊密結合教材的內容,巧引蘊含地理內容的歌詞,則能使教學情景交融、生動活潑,使學生興趣盎然,樂于探索,便于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并受到良好的愛國主義和國情國策的教育。真可謂一舉多得,妙不可言。但引用歌詞要注意:一要明確目的,“引”歌是為地理教學服務。引用歌詞是運用歌詞中蘊含的地理知識內容,為地理教學服務,切忌在地理課堂引吭高歌而喧賓奪主。二是“引”就要引得巧,引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一、歌以狀物

地理學科很大一部分內容是通過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描述來揭示地理規律。對于中學生來說,這種描述應盡量形象、生動。有時候幾句歌詞就能發揮大作用。只要你留心,這樣的例子真不少。例如,在講長江概況時,引入《長江之歌》:“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苯柚柙~,在地圖上引導學生找到長江發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格拉丹冬雪山,自西向東注入東海。長江不僅為沿江地區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溝通了沿海和內陸的交通,促進了沿江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孕育了燦爛的華夏文明。與黃河并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首歌深情地表達了華夏兒女對母親河的依戀和贊美。可以說蕩氣回腸,意味雋永,若能配以畫面和音樂。效果甚佳。

再比如講解我國季風氣候顯著時,我引用了《黃土高坡》中的幾句:“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在學生還在回味歌詞的時候。我趁機拋給學生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黃土高原的盛行風是東南風和西北風,而不是東北風和西南風?那么何時刮東南風、何時刮西北風?”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興趣盎然地討論起來,有的小組甚至爭得面紅耳赤。這樣使學生在興趣高漲的狀態下進入季風氣候的學習。經過老師一步步地引導,同學們在討論中明理,于探究中釋疑,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過程中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歌以言志

歌曲《歌唱祖國》有一段詞:“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此走上繁榮富強;地是我們可愛的家鄉。人民共和國站起來了,我們團結勇敢堅強如鋼……”這段歌詞我常在講中國地理開篇時引用。因為她唱出了新中國成立帶給中國人的豪情。我們的祖國曾經苦難,但我們的人民從未屈服,經過不屈不撓的浴血戰斗。終于迎來今天獨立、自主的祖國。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氣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在中國地理學習之始引用這段歌詞,既可導入新課,又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學習情緒昂揚,教師可趁此機會鼓勵學生從小立志,勤奮學習。

三、歌以抒情

我們的地理課堂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豐富的地理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把握教育契機,營造良好教學情境。在講授《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時,我做了這樣的嘗試:先講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幻燈片呈現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歡聚在天安門廣場的畫面:接著以深情的語調介紹:“我國民族眾多。有56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漢族。習慣上。把漢族以外的兄弟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從遠古時代起,我國各民族就勞動、生息在祖國廣大的土地上,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土。發展了繁榮的經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對我們偉大祖國的締造和發展都做出了貢獻。在歷史的長河中各族人民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血肉關系,以團結統一多民族國家自立于世界之林?!比缓髥枌W生:“哪幾句歌詞唱出了各兄弟民族間的手足之情?”學生齊答:“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民族是兄弟姐妹親如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以上歌詞,突出了教學主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歌詞瑯瑯上口,感情真摯。為本節內容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調。四、一歌多用

在歌的海洋中蘊藏著無數的珍奇異寶,只要你處處留意,做有心人,于點滴之處細思量,就能大海撈珍,總有所得。偶有所得,還需反復把玩,估足身價,以備日后用得多,用得妙。我對流行歌曲并不十分了解,但韓紅的一首《天路》卻深深吸引了我。其中有這樣幾句: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這是一首贊美青藏鐵路的歌曲,我認為這也是一首極有地理利用價值的歌曲。

在教學中,我曾一歌三用。第一用在講中國民族,當提到藏族人民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時,我播放了flash《天路》,然后問學生“一條條巨龍”指的是什么?青藏鐵路的建成給藏族同胞送來了什么?學生們提到了很多,最后歸結為青藏鐵路的建成促進了漢藏地區間的多方面交流與合作,加快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強了各民族問的大團結。

第二用在講青藏地區高寒的自然環境時。當學生了解到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因為高,所以氣候寒冷,自然環境惡劣,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因而交通不便(西藏曾經是我國唯一不通鐵路的省區),更加劇了青藏地區的閉塞和落后。講到這,我話鋒一轉:今后的青藏將非同往昔,因為“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藏家兒女送來安康。”

第三用在講中國鐵路時。在學生已掌握我國主要鐵路干線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我國哪個省區鐵路線最稀疏。為什么?學生們基本上能答出是西藏,并從自然條件惡劣的角度去分析。到此引入歌詞并提問“為什么新中國成立這么久,一條條巨龍才翻山越嶺。為藏家兒女送來安康?”同學們積極發言道出了青藏鐵路修建要克服的三大難題:高寒、缺氧、多年凍土。接著我又問學生:從青藏鐵路的修建,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們更加暢所欲言。最后我滿懷激情地做了總結:2006年7月1日,兩列鋼鐵巨龍滿載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希望,分別從格爾木和拉薩車站緩緩駛出,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運營。這標志著西藏正式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也標志著中國所有省、市、區全部通上鐵路。青藏鐵路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愿望,是黨和政府作出的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作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是藏族同胞與全國各族人民的連心路,是雪域高原邁向現代化的騰飛路,也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不斷創造非凡業績的奮斗路。一條青藏線,穿越歷史和未來;一條通天路,寄托夢想與期待。不同的教學內容卻引入了同一首歌,在引入情景和時機上雖不相同,但點睛的幾句歌詞功效非凡:使學生既了解青藏高原環境惡劣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又了解我國鐵路建設的偉大成就,還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恰如其分地點綴幾句歌詞,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牢牢地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那么地理教學中的“引”歌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一要明確目的,“引”歌是為地理教學服務。引用歌詞是運用歌詞中蘊含的地理知識內容,為地理教學服務。切忌在地理課堂引吭高歌而喧賓奪主。二“引”就要引得巧,也就是要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中學生天真爛漫,朝氣蓬勃。他們喜歡唱歌。唱起歌真情流露,激情澎湃。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恰當地引入他們喜愛的或熟悉的歌曲中的一句或幾句歌詞,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地理知識的學習變得鮮活生動,地理課堂趣味盎然。但是在地理課堂可以引用的歌詞畢竟有限,引歌的時機把握還需反復推敲,這就要求我們地理老師要不斷擴大自己對歌曲的涉獵視野,提高對歌曲的鑒賞水平,及時、準確地捕捉到更多更好的歌曲信息來豐富地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