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護理標準病區公示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09:28:00

導語:分級護理標準病區公示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級護理標準病區公示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分級護理公示護理質量護理管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分級護理標準病區公示的效果。方法分別選取4個病區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按常規方法實施分級護理和質量控制,實驗組采取分級護理標準公示和宣傳推廣、巡回單的應用及質控檢查等輔助質控方法。實施1年后評價效果。結果實驗組4個季度的護理質量3項指標均相對高于對照組,患者對分級護理的了解和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1),實驗組85.53%~98.68%護士、全院76.67%~100%護士長認為分級護理公示對護理人員素質及護理質量有正性促進作用。結論在病區實施分級護理公示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患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提高患者滿意度,對打造高質量護理服務品牌,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有促進作用。

分級護理制是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管理制度,也是護理環節質量控制和綜合醫院評審的一項指標,同時也是護士實施臨床護理及護理收費的重要依據。分級護理通常是在患者入院后由醫生下達、護士依據醫囑實施[1]。由于沒有明確的執行標準和護理級別的不確定性,使等級護理的醫囑逐漸失去嚴肅性和應有的權威性[2-4];護士落實分級護理的隨意性較大,護士淡化分級護理并形成思維定勢[5]。鑒此,我院護理部自2006年3月開始,在住院部選取內、外、婦產、兒科4個臨床病區試行分級護理標準公示,由患者、家屬、社會共同參與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價,獲得較好效果,現將方法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床位800張,年收治患者23000余例。全院護士446人,床護比為1∶0.56,護士均為女性。實驗組選取神經內科、普外一科、婦產科、兒科病區,共有床位172張,護士76人,年齡19~50歲;護齡2~28年;學歷:中專15人,大專43人,本科18人;職稱:護士41人,護師20人,主管護師15人;床護比1∶0.44。對照組選取心血管內科、普外二科、骨二科、呼吸內科病區,共有床位170張,護士75人,年齡20~50歲;護齡1.5~29.0年;學歷:中專24人,大專30人,本科21人;職稱:護士39人,護師20人,主管護師16人;床護比1∶0.44。兩組病區床護比,護士的年齡、護齡、學歷、職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方法

1.2.1實施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方法實施分級護理及護理質量控制[6]。實驗組采取以下措施。

1.2.1.1提高護理人員“標準”意識2006年1月開始,護理部將護士掌握分級護理內容的情況納入護理質量控制檢查及全院每季1次的理論考試中,使大家有一定的壓力,能夠自覺學習并熟練掌握分級護理制度的內容,規范自己的日常工作,增強標準意識及參與意識。

1.2.1.2分級護理標準標示牌的制作與應用①分類。共分為3類:分級護理標準標示牌,一覽表標示牌,床尾標示牌。②制作。各標示牌統一由院基建科負責制作。分級護理標準標示牌采用金屬鋁板制成,規格、顏色統一,大小為40cm×60cm,內容為《江西省護理質量標準》中的等級護理所對應的特級、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標準、指征、護理要求以及收費標準。一覽表標示牌采用亞克力板,規格為0.8cm×5.4cm,特級護理用文字標明,一級護理為紅色,二級護理為藍色,三級護理無牌。床尾標示牌采用亞克力板,規格為1.8cm×8.4cm,顏色與一覽表標示牌相同。由醫囑執行護士負責落實,護士長負責指導。③應用。將分級護理標準標示牌懸掛在實驗組病區醒目處,每病區1塊。一覽表和床尾標示牌根據相應護理級別插入一覽表相對應的床號中和病區床尾處。

1.2.1.3質量控制①宣傳推廣。將開展“分級護理標準在病區公示”的創新服務舉措刊登在院報上,同時將其內容納入患者入院介紹和工休座談會的常規內容中,使患者、全院職工及社會了解本舉措,參與、支持和監督本舉措的執行與落實。②標識的應用。實驗組護士長負責檢查落實標示牌應用情況,住院患者一覽表及患者的床尾插入相對應的標示牌;一級護理及病重、病危患者統一佩戴黃色腕帶(軟塑料材質,為一次性使用,其上注明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血型、診斷等),以促使分級護理標準的正確應用。③巡回單的使用。由護理部設計、醫院統一印發,內容包括時間、內容(一般巡回,靜脈輸液,更換液體,測血壓,測T、P、R,發藥,晨間護理,晚間護理,翻身,生活護理,給氧,采血等)、簽名;每個病室1張,用完續頁。對病情穩定的一級護理患者每30分鐘巡視1次;危重、病情不穩定的患者,根據需要隨時巡視,每次巡視后在巡回卡上注明巡視時間、患者的情況以及所做的護理項目,并在相應欄目內打鉤簽全名,以督促護士按時巡視。巡回單不隨病歷保存,患者出院時單獨裝訂置病區保存,以備護理質量檢查和作為舉證依據。④護理部每月組織“分級護理、基礎護理”組及“護理服務反饋”組進行護理質量控制檢查,檢驗“分級護理制度公示”后的實施效果,促進此舉措的開展和推進。

1.2.2評價方法①護理質量。取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護理部的護理質量檢查資料,統計兩組病區分級護理落實率,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危重患者護理質量合格率。②住院患者對分級護理的認知及滿意度。由課題組成員設制問卷,內容為患者的護理級別、分級護理的內容等8項,采用是、否2級評價;選取上述時間段兩組住院患者各3960例,由護理部干事發放問卷,講明填寫方法后由患者不記名獨立完成后當場收回,分別收回有效問卷3956和3932份。③護士和護士長對分級護理公示的認知。由課題組成員設計問卷,內容為分級護理公示對護理工作帶來的影響共9項內容,采用是、否2級評價。選取全院389名護士和30名護士長進行調查,由課題組成員發放問卷,講明填寫方法后不記名完成,當場收回,分別收回有效問卷389份(提取實驗組76份問卷進行分析)和30份。

1.2.3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統計描述和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量比較見表1。

2.2兩組住院患者對分級護理的認知及滿意度比較見表2。

2.3護士及護士長對分級護理公示的認知見表3。

3討論

醫患關系是一種平等有償的醫療服務關系,醫療服務過程實際是一個履行合同的過程。通過“公示”,將對護理要求的規范公之于眾,為護理工作提出了“誠信度”建設的高標準,使護理工作的規范和責任在患者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下得以落實。從機制上強化了管理,使從上對下的直接管理轉向滿足患者對護理服務需求的服務性管理,弱化了管理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矛盾,強化了患者意識和市場意識,體現了管理機制的重大轉變。

分級護理公示保證了患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患者是護理工作的第一感受者、第一目睹者、第一評價者。通過公示,患者及家屬能了解自己(家人)的護理級別,知曉護理服務內容,同時促使護士按照規范實施護理措施。表2顯示,實驗組患者87.39%~99.39%了解自己的護理級別和內容,且認為分級護理公示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使護理收費透明,對自己有益,對護理服務滿意;對照組則較少了解自己的護理級別和內容,護理滿意度低(均P<0.01),但對護理公示的認同則與實驗組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提示分級護理公示的直接受益者是患者,保證了患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突出了護理工作中的“患者地位”,因而獲得了患者的肯定。

分級護理公示對護理質量有促進作用,表1顯示,同季度實驗組的分級護理落實率、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危重患者護理質量合格率均相對高于對照組。分級護理公示,患者一方面可據此核實自己所獲得的服務和付出的費用,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安心享受醫院提供的治療、護理,作為回饋,患者會主動配合各項檢查和治療,使各項服務能順利開展;另一方面因為分級護理公示,醫護人員會更加規范各項操作,以防范醫療糾紛,如此相互作用,良性循環,使護理質量持續上升。從2008年開始,我院在所有病區全面開展分級護理公示舉措,從服務內容到服務方式都更具體、更實在,此舉使患者、社會對醫院的信任度逐年提高,對構建和諧醫院、和諧護患關系,打造醫院高質量護理服務品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執行分級護理要強調醫護協調,醫生與護士共同執行。王淑琴等[7]調查發現:31.75%住院醫生在校期間接受過分級護理的相關知識,68.25%在后期工作實踐中逐漸了解;對分級護理依據即病情依據完全了解者為20.63%,部分了解者為79.37%;對各護理等級的具體要求了解者為12.70%,部分了解者為86.51%。因此,在本次分級護理標準病區公示舉措實施過程中,強調護士長及主管護士針對患者的病情及醫生開具的護理級別醫囑,自查是否合適,如有異議,及時與主管醫生溝通,提出合理化建議,使其對不恰當的護理級別醫囑及時做出適當的修改;一方面使不當護理級別得以糾正,醫生更多地了解了護理工作內涵;另一方面護理人員的建議被采納,體現了護理知識的價值,醫護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圍。因此,無論是護士還是護士長,都對分級護理公示持肯定態度,如表3示,護士85.53%~98.68%認為分級護理公示對護士個人護理服務質量有正性作用,且不會增加護理工作難度及導致患者要求過高;護士長76.67%~100%認為該舉措對護士長個人及護理質量具有促進作用,但有43.33%認為可能導致患者滿意度下降、投訴率上升。對于護士長的擔憂,筆者認為,只要全院醫護人員認真按照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辦事,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誠心誠意為患者服務,患者就會對我們的服務滿意,因此,這些擔憂是沒有必要的。據此,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護士長對自己病區的護理質量沒有把握,護理部應幫助她們查找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使護理人員快樂工作,患者安心、舒心地住院。

參考文獻:

[1]鄭雪梅,鄭水利,車文芳,等.醫院護理活動時間分配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17-918.

[2]胡斌春,黃麗華.分級護理制度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57-58.

[3]杜艷麗,李亞潔.分級護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8,23(8):79-81.

[4]劉義蘭.對分級護理制的商榷[J].護理學雜志,2006,21(23):44-45.

[5]肖小文.基層醫院護理級別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6,6(4):19-20.

[6]潘紹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48.

[7]王淑琴,劉雁梅,湯紅梅,等.臨床分級護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5,5(7):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