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夜間發作原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2 10:16:00
導語:哮喘患者夜間發作原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臨床資料
我科2001年3月~2003年4月共收治哮喘患者99例,男63例,女36例;年齡40~50歲9例,50~60歲36例,60歲以上54例。夜間發作或加重為50例,其中21∶00~24∶0021例,凌晨0∶00~6∶00為29例;病情好轉42例,死亡8例;夜間患者死亡率為16%。可見夜間是哮喘患者死亡的高危時段。
2.1患者自身的生理特點夜間迷走神經興奮,大腦皮質對呼吸中樞的調節功能相對下降,促使哮喘發生或加重。而且又因為夜間睡眠時回心血量增加及膈肌上移,加重了心臟的負擔導致哮喘的發生。本組病例中夜間發作死亡率為16%。
2.2護理人員方面的因素護士為女性,大多數都承擔家務,身體很容易困乏;加上護理人員緊缺,值夜班勤,夜間生物鐘紊亂;且夜間僅1個人值班,無人監督,如沒有較強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素質及自制力就很容易放松對患者的觀察而導致不良的后果。
2.3陪護方面的原因夜間陪護人員容易困乏而入睡,難以提供患者病情變化的信息。
3防治措施
3.1病床安置哮喘患者集中放在離護士站較近的病房,哮喘持續狀態的患者安排在監護病房,這樣有利于夜間護士加強巡回和觀察,及時發現哮喘先兆,早期用藥,及時控制病情。
3.2環境保持保持病室適宜的溫度、濕度,注意室內空氣流通,不用羽毛枕頭、羊毛毯,避免接觸一切可疑的變應原,晚間護理時防止塵土飛揚,床單采用濕式打掃,以免患者吸入塵埃而誘發或加重哮喘。
3.3體位調節協助患者采取適宜的體位,可取半臥位或坐位,并設置帶床上小桌的床,使患者能舒適地伏在床上小桌上休息,以及采用背部按摩的方法使患者感覺通氣輕松。
3.4藥物預防根據病情的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甲強龍等藥物在睡前使用,從而降低迷走神經的興奮性,預防哮喘的發作。
3.5心理調節夜間護士做好床頭交接班,定時巡回。如發現患者緊張、煩躁、恐懼等,護士必須采用溫和的態度為患者提供服務,安慰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使其產生信任和安全感,患者身心得到放松,情緒穩定,有利于癥狀緩解。
3.6通暢氣道加強排痰和濕化,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因夜間易發生痰液濃縮及積聚,加之排痰功能的降低,咳嗽、咳痰反射的減弱,呼吸道分泌物難以排出,使氣道阻力增加,從而使肺的呼吸功能減弱,加重病情。因此護士應在患者睡前翻身拍背排痰或霧化吸入稀釋痰液。
3.7正確氧療正確吸氧有助于減輕呼吸困難,緩解缺氧,應對患者以持續低流量給氧。夜間患者處于睡眠狀態,吸氧管容易脫落、阻塞,應經常檢查,保持其通暢性。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宣教工作,告知低流量吸氧的治療意義,不要隨意調節氧的流量,以保證氧的正常吸入。氧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喘鳴音等情況。
3.8應急處置如果發現患者呼吸困難,呈張口呼吸,發紺,大汗淋漓,端坐呼吸,應及時向醫生匯報。同時做好搶救準備工作,建立靜脈通道,準備好吸痰器、氣管插管、呼吸機等,以便及時搶救由哮喘持續狀態導致的呼吸、循環衰竭。
4討論
經過上述的臨床探索,我科提高了支氣管患者的治愈率,使死亡率大為下降。我科2003年4月~2005年4月收治的105例患者,其中夜間發作或加重患者為52例,21∶00~24∶0020例,凌晨0∶00~6∶0032例;夜間死亡3例,夜間死亡率由以往的16%降至5.8%,使我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了較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龔經文.內科護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35-38.
2馮正儀.內科護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5-30.
【關鍵詞】哮喘
【摘要】支氣管哮喘夜間發作,如未及時控制,將直接影響患者通氣及疾病的預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極易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我科2003年4月~2005年4月對52例哮喘患者加強夜間觀察和護理,患者夜間死亡率由以往的16%下降到5.9%,取得了較好的治療護理效果。
【關鍵詞】哮喘;夜間;原因;措施
- 上一篇:商貿大區建設安排意見
- 下一篇:精神分裂癥與甲狀腺素關系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