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場變遷論文

時間:2022-04-02 11:42:00

導語:股市場變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股市場變遷論文

[摘要]隨著B股市場向境內投資者開放,投資者的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應該說,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投資者結構在證券市場結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影響著證券市場發展的取向。因此,從投資者結構變遷的角度審視我國B股市場今后的走向,可以較為清晰地預測B股市場發展趨勢的輪廓。

隨著B股市場向境內投資者開放,投資者的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應該說,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投資者結構在證券市場結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影響著證券市場發展的取向。因此,從投資者結構變遷的角度審視我國B股市場今后的走向,可以較為清晰地預測B股市場發展趨勢的輪廓。

1.我國B股市場的歷史

1996年以前,由于市場準入制度尚處于摸索階段,使得B股投資者結構較為復雜,但基本上保持以海外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格局。經過1996年管理部門對國內B股帳戶的清理以及1997年5月禁止大中型企業及上市公司炒作股票,海外投資者在B股投資者結構中的優勢更加顯著,且僅機構投資者就占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從地區分布看,香港的投資人數和交易量都占整個海外投資者的50%以上。另外,相對而言,新加坡、日本、臺灣、南韓、歐洲也都是B股海外投資者的活躍群體。

以投資者的類型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為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基金專門投資紅籌股、H股和B股。另外,還包括歐洲的一些基金管理公司,其投資組合中有專門負責新興亞洲市場,也涉及中國B股;

第二類為海外證券商機構客戶,包括各金融機構附屬的基金管理部,保險金和退休基金組織以各大工業公司;

第三類為一些投資于大陸的港資、臺資和東南亞背景的企業和一些香港注冊的中資企業;

第四類則為像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這樣的戰略投資者,他們在中國有大量的直接投資,投資于中國的B股市場是為其今后的進一步發展做準備。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新興證券市場因其所依托的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為基礎越來越吸引著西方機構投資者,投資于這樣的市場以分享其經濟增長的成果是新興證券市場的魅力所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他們投資在這些新興市場的資金占其投資總額的50%。

但是,由于此類投資者投資理念有別于國內投資者,且操作方式也不同于國內投資者,他們多將B股作為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一般持股比例有限,他們一旦看淡后市,往往不計成本變現,這也是造成B股持續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H股、紅籌股和香港創業板等具有替代性市場的陸續設立和發展,我國B股市場固有的制度性缺陷顯現無遺,再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等外界因素,海外機構投資者迅速淡出B股市場,導致B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發生了逆轉。從2000年7月底B股市場統計資料看,深滬兩市B股開戶數為22.98萬戶,其中個人投資者為21.39萬戶,占總數的93.08%;而機構投資者僅為1.18萬戶,占總開戶數的5.13%。此外,統計資料還表明,有近70%的B股投資者來自于國內。

2.B股市場的投資者變化

外基金已淡出B股市場,國內資金成為主體力量。

B股向境內開放后,B股投資者結構的結構已經發生很大的變革。可以肯定,B股市場的未來走勢將是一種完全不同于歷史的走勢。

與開放前的B股市場相比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據深滬交易所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01年3月底,深滬兩市B股投資者開戶總數已經近100萬戶,較2000年年底大幅增加71.57萬戶,增幅達261%。受到開放政策的影響,個人投資者開戶增幅最大,以滬市為例,今年一季度個人新開B股數較去年增長332%,而同期機構投資者開戶增幅僅3.57%;目前,個人投資者B股開戶數占B股開戶總數的98.55%,機構投資者的比例下降至1.45%。雖僅僅通過投資者開戶結構的變化來推斷市場資金來源的變化,論據并不充分。但從市場的表現來看,B股在關鍵階段的確表現出強烈的散戶行情特征,個股普漲普跌,走勢呈單邊化。境內個人投資者的大規模介入使B股市場出現與開放前不同的個人化、本土化、A股化傾向。同時,與機構投資者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A股市場相比,由于B股在投資者結構、交易機制以及清算機制等方面與A股又有所區別,盡管B股投資者已經A股化,B股市場還是保持了鮮明的特點和一定的獨立性。

3.開放后的B股市場表現分析

個股漲幅對比懸殊。自2月19日至4月27日,深圳B股的平均升幅為202.45%;上海B股的平均升幅為123.60%,其中,漲幅最大的深圳B股武鍋B上漲了357.32%,漲幅最大的上海B股PT鋼管升180.64%;而同期漲幅最少的深圳B股粵照明B只有100.22%的升幅,上海B股升幅最小的PT永久上升了60.19%。

4.經過大調整后B股市場

2001年6月1日,B股市場在經歷了將近4個月的大漲后,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調。到8月7日的最低收盤價幾乎跌去了40%。在面對這樣一種大漲后的大跌,投資者顯然是毫無思想準備的。特別是在B股市場中的投資者,在輕松的紙上富貴后,又將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特別是,在6月1日后介入B股市場的“新生代”更是欲哭無淚。而隨著交易所將B股的交易規則改為T+1后,對市場的短期影響是肯定無法避免的。因而,想在未來的B股市場中看到神話現象已經沒有可能。

出現上述表現的直接原因是,目前管理層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力度的加強和B股市場的想象空間兌現。而證券市場的過度上漲后,原先由于發行困難而使承銷商套在手中的股票和境外機構手中的B股,在一輪上漲中大多獲利出局。因此,新進入B股市場的投資者,必須等待B股市場在經過漫長的時間和足夠空間的調整后,才能有獲利的機會。由此可見,B股市場將恢復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