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PBL融合模式在固定收益證券的應用

時間:2022-06-17 11:07:42

導語:PAD+PBL融合模式在固定收益證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PAD+PBL融合模式在固定收益證券的應用

摘要:近年來,為響應國家教育體制機制的深化改革,高校對教育模式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創新,逐步由“以老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化教育模式轉變,對分課堂(PAD)與問題驅動教學法(PBL)就是在此過程中涌現出的兩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文將PAD與PBL模式相結合,以可轉債定價課題為例,探究“pad+pbl”教學模式在固定收益證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并分析該模式應用于課程教學實踐中的關鍵問題。通過研究分析,發現“PAD+PBL”教學模式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促進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為實踐性金融類課程的教授探索了一種新方法。

關鍵詞:對分課堂;問題驅動教學法;教學改革

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結合日益緊密,新的教學方法不斷被引入高校教學中,教學效果顯著。“固定收益證券”作為金融工程的重要專業課程之一,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應用性,該課程需要解決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金融專業理論知識、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等問題。對分課堂(PAD)是張學新教授在2013年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內容包括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等。對分課堂的指導思想是把課堂的一半時間分配給教師,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供學生課中討論,該方法自從提出以來,在高校教學改革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應用,略顯不足的是教師和學生身份的設計比較單一[1]。以問題為中心的問題驅動教學法(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為主,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來提升教學效果,但是該模式下學生由于缺乏對所學內容的深刻認識,往往難以形成深刻的討論。因此,融合PAD與PBL能對教師身份與學生角色進行有效整合,既能規避傳統式“填鴨式”教學的弊端,又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2]。

1“PAD+PBL”教學模式探析

固定收益證券”作為應用型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動手并重,但大多數情況下采用的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即以教師教授為主,形式比較單一與僵化,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力,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通過“PAD+PBL”融合的教學模式,能從根本上解決理論、實踐與應用并重的問題。下面以可轉債定價為例,探索“PAD+PBL”教學模式在“固定收益證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借鑒王志宏(2018)和宮麗(2019)等人的思路,可將教學環節分成課堂講授、自主學習、課后實踐、課堂討論四個部分。

1.1課堂講授

“課堂講授”環節作為連接傳統教學方式和新型教學改革模式的重要一環,仍然有著其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價值。傳統固定收益課程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強調的是教師向學生單向地進行理論的傳授,對于可能的知識難點,尤其是在實踐操作方面,由于難度系數高,極容易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而在“PAD+PBL”教學中,課堂講授只是整個教學環節的一部分,教師提前進行相關難點知識尤其是定價模型的講授,提煉知識要點,圍繞教學計劃遴選出有價值且符合學生知識水平的問題,并對于可轉債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關鍵部分列出完成提綱以及分階段任務。這種引導方式擺脫了學生固有的被動學習的角色,加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比重,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其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4]。

1.2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和幫助下,通過主動學習、獨立思考以完成學習目標的一種現代化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根據“PAD+PBL”教學法的思路,首先由學生根據教師要求完成課本內容的研讀、經典文獻的解讀,再利用互聯網、圖書館數據庫等資源查詢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學習、補充與拓展[5]。其中對于內嵌期權部分的特征與理論,學生應自主查詢資料,實現理解與推算的目標,同時通過實踐加深對可轉債市場價格的理解。對于可轉債的影響因素,學生應該參照市場上不同可轉債的具體條款,歸納總結可轉債條款的主要要素。同時,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提醒學生對無法解決的推導與無法理解的原理概念進行標注,為后續在課堂組織進一步討論做好鋪墊。

1.3課后實踐

課后實踐實質上是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閉環模式。一般來說,學生應該從現實出發,收集現有可轉債案例或者市場相關數據,進行思考探討,考慮如何將可轉債的相關理論與市場結合,通過自編程序來加強對于可轉債市場與特征的深刻認識。若在實踐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或者未曾學習過的區域,學生應當首先獨立進行探索解決,以鍛煉自身的應急和自學能力。若無法獨立解決,則可以尋求同學合作完成或咨詢教師[6]。在實踐完成后,學生應當對可轉債的實踐內容進行總結與歸納,然后根據實驗結果,對可轉債市場與價格影響因素進行現實討論,并撰寫實踐報告。

1.4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針對課本中的原理及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由教師組織進行、采用探討辯論展示等形式的一種靈活的教學形式。此形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臨場應變以及小組合作等能力。同時,在學生踴躍發言中的觀點碰撞和沖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激發潛力。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首先將自主學習“固定收益證券”課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并及時拓展,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匯報,與其他學生一起分享在研究實踐中發現的不足與改進想法。同時,對于在自主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集中收集反饋,組織學生在課堂上統一討論,對于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由教師進行指導和補充。最后教師對課程內容做框架梳理,對學生的展示進行總結、點評并給出建議,并對學生遺漏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

2“PAD+PBL”實踐效果與實施關鍵

“PAD+PBL”教學模式將教師課堂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在課上教師負責教授理論與原理,在課下學生進行自主吸收和拓展,最后雙方再回到課堂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和延伸。理想的情況下,在課堂講授階段,教師能起到主導作用,將知識講解清楚,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7];自主學習階段,教師能發揮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互動階段,教師能起到指導作用,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與溝通。

2.1“PAD+PBL”教學模式實踐效果評估

根據“PAD+PBL”的設計思路,我們在學期末考查了“固定收益證券”課程運用該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具體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在“PAD+PBL”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方法下,學生實踐平均成績分別為93分和86.6分,綜合平均成績分別為86.6分和84分,對應的P值均接近于0,而理論成績方面的均值差異度并不顯著。說明了該教學模式對于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尤其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對于理論部分的學習效果則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2.2“PAD+PBL”教學模式實施關鍵

根據教學實施反饋,本文認為“PAD+PBL”教學模式有效與否的關鍵就在于幾個階段教師能否發揮積極的作用、學生能否積極配合。2.2.1精心設計教師的講授方式與傳統的教學習慣相比,雖然“PAD+PBL”教學模式減少了教師授課的時間長度,但卻提高了教師對整體教學的一個全局把控要求。(1)分組管理,學習互助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可以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一方面,小組模式可以讓學生組內互助、組間適度競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組員間互相熟悉,提高協作能力,為后續的實踐環節等做準備。(2)講授以原理為主,并為學生構建知識框架教授內容主要以原理性的知識為主,利用基礎原理性的知識領學生入門,使學生具備后續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避免因之前完全沒接觸過類似知識而產生的入門難、學生有心自學卻達不到效果的情況出現。同時,為學生搭建一個學習框架,讓學生知道“該學什么”“學什么有價值”,起到一個領路人的作用。2.2.2積極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動力(1)課程要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當學生對課程內容感興趣時,就可以調動其積極思維,提升學生的探求動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時間利用效率。在可轉債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收集時事案例創造情境,將問題有故事、有情節地融入案例中,使學生對可轉債理論及定價方法產生探究欲望,引發他們進一步思考,讓學生在情景探索中掌握課程知識、鍛煉創新性思維、提高實踐能力。(2)教師要結合學生發展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教師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層面、能力范圍與個性特點,提出的問題應對學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價值。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不僅能夠獲得成就感,對課程自主學習及應用更有信心,同時在克服自學困難的過程中也能不斷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索與完善最適合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3)學生要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自身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等工具查閱資料,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課程作業,養成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通過完成任務和自主學習,一方面,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也為“PAD+PBL”教學討論環節的進行打好基礎。同時,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學生也可以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通過設置小組長等措施,督促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與交流。2.2.3構建多層次的師生互動形式(1)豐富線下互動形式在復雜深奧的課堂上,學生很容易因學習難度過高而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可以使用多樣化的課堂互動形式,例如采用分組討論法、熱點討論法、引導閱讀法等方法來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程度,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引導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互動。(2)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依托現有的線上教學平臺,如課堂派等,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聯系渠道;借助線上平臺,使教師能夠及時地對學生的各類反饋信息或疑問做出相應的解答,時間靈活,方便快捷[8]。另外,在線上教學平臺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實現線上一對一的輔導,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學生因膽小而不敢在教室直接與教師進行溝通的問題,增加了師生互動的可能性。

3總結思考

我們認為,以“固定收益證券”為代表的實踐性金融類課程教學模式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PAD+PBL”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與傳統的被動學習教學模式不同,“PAD+PBL”模式強調現代化的教學體系不應僅依靠于教師“傳遞知識”的職能,而應同時發揮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可以在課上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課下引發學生更深層的思考,鍛煉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和交流探討中不僅提升了聽課效率及成績水平,加深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鞏固,同時其自我管理能力、創新精神、批判思維等也獲得了進一步的鍛煉。“PAD+PBL”教學模式在“固定收益證券”課堂的實踐過程中卓有成效,證實了這種教學模式的有效性,而教師在具體實施該模式時要注意調整教學計劃、把握教學進度,同時注意設計教學形式、更新教學理念,更重要的是及時與學生溝通,掌握學生自主學習動態,及時收集學生反饋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遇到的困難,以確保“PAD+PBL”教學模式可以在高校教學過程中發揮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杰.基于PBL的對分課堂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9):174-176.

[2]白羽.“對分課堂”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3]王志宏.英語語言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2):181-188.

[4]宮麗.“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翻譯對分課堂的研究與實踐[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4):464-469.

[5]楊慧,江學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案例類課程PBL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4):131-136.

[6]李興菊.對分課堂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8.

[7]張典,呂明偉,姜朋濤,等.對分課堂:高等院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20(22):225-226.

[8]沈月.“對分課堂”新型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有效性的系統思考: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0):7-8.

作者:胡利琴 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