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股票期權會計計量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20 08:53:00

導語:員工股票期權會計計量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員工股票期權會計計量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采用內在價值或公允價值是員工股票期權會計處理中最有爭議的問題。筆者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考察員工股票期權計量屬性,認為公允價值取代內在價值在國際范圍內是一種必然趨勢,最后結合國情,探討了我國員工股票期權會計計量的現實選擇。

關鍵詞:員工股票期權內在價值公允價值

盡管在安然、世通等財務欺詐丑聞爆發后,員工股票期權制度備受置疑,但作為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種重要創新,其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仍然無可替代,全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實行股票期權的員工激勵模式。與股票期權相關的會計問題主要包括確認、計量和披露三部分,其中尤以會計計量爭議較大,最為復雜。筆者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考察員工股票期權計量屬性的選擇,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探討我國員工股票期權的會計計量。

內在價值與公允價值的歷史爭論

股票期權會計可供選擇的計量屬性有四種:歷史成本、最小價值、公允價值、內在價值。前面兩種計量屬性并不常用,更多的爭論集中在公允價值和內在價值的選擇上。內在價值(IntrinsicValue)是指企業股票市價超過行權價的差額,差額越大,股票期權的內在價值越高。理論上,企業應按照授予日當日的股票市價與行權價的差額作為股票期權的成本,并在服務期內攤銷為費用。但在實務中,由于大多數股票期權計劃的行權價一般都等于或者高于授予日的股票市價,公司根本無須確認任何費用。然而,從本質上講,公司對員工授予股票期權,實際是股東放棄了自己的股票先買權,而且由于員工的行權,損失了本來應當屬于股東的股票溢價,顯然內在價值法并不能反映這種成本,尤其在有效期內股價大幅上漲時。這是內在價值法的一個致命缺陷。

公允價值(FairValue)是指理智的雙方在一個開放的、不受干擾的市場中,在平等、相互之間沒有關聯的情況下,自愿進行交換的價值。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是授予股票期權時有關交易各方(即企業和員工)所能接受的價格,它不僅包括期權的內在價值,而且納入了期權的時間價值(TimeValue)。因為股票期權的持有者并不需要立即行使權利,期權在未來行使時蘊涵著公司價值未來增值的機會,這就是股票期權的時間價值。公允價值可以根據期權的行權價格、有效期限、股價、預期股利、預期股價波動率等變量,利用股票期權定價模型進行計算。這種方法考慮了大多數影響期權價值的因素,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期權的實際價值。但是利用模型計算期權價值,不可避免地需要對相關變量進行預測、估計,并且要借助大量的假設,計算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公允價值取代內在價值的國際視角

美國的相機變化

自2001年底以來,安然等財務欺詐丑聞的曝光,使現有股票期權會計制度再次成為眾矢之的,徹底廢除內在價值法以真實反映股票期權費用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事實上,早在安然事件揭示之初,一些公司為樹立自身會計穩健的形象,已經陸續宣布開始或將對員工股票期權采用公允價值處理。可口可樂公司率先提出在2002年第四季度的報表中使用公允價值確認股票期權費用,此后相繼有80多家美國上市公司宣布改變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其中包括通用汽車、美林、沃爾瑪等。在此背景下,2002年10月4日,FASB了一項題為“以股票為酬勞基礎的會計處理方法——過渡和披露”的征求意見稿,準備對SFAS123進行修改;2003年3月12日,FASB決定在其2003工作議程中追加一個關于將股票期權強制用公允價值計量費用化的項目,并于2003年4月29日投票一致通過,新準則預計在2004年底頒布。

IASB的最新進展

1998年的IAS37——《準備、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中指出股票期權只是企業與經理人之間達成的一種合約,行權以前沒有發生現金和股票的實際收付,不能納入會計核算,不應確認資產或負債,也無須在財務報告中披露。但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改組后的IASB已經摒棄了上述不合時宜的觀點,于2002年11月7日了“以股票為基礎的支付”的征求意見稿(ED2),其中主要規范了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ED2的內容參照了FASB的SFAS123,但在計量屬性上沒有采取模棱兩可的曖昧態度,而是規定員工股票期權必須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該準則已作為IFRS2在2004年2月頒布,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實施。

1998年的IAS37——《準備、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中指出股票期權只是企業與經理人之間達成的一種合約,行權以前沒有發生現金和股票的實際收付,不能納入會計核算,不應確認資產或負債,也無須在財務報告中披露。但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改組后的IASB已經摒棄了上述不合時宜的觀點,于2002年11月7日了“以股票為基礎的支付”的征求意見稿(ED2),其中主要規范了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ED2的內容參照了FASB的SFAS123,但在計量屬性上沒有采取模棱兩可的曖昧態度,而是規定員工股票期權必須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該準則已作為IFRS2在2004年2月頒布,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實施。

IFRS2除了要求必須使用公允價值以外,與SFAS123相比還存在一些重要差異。

關于員工股權期權費用化的直接計量和間接計量。SFAS123規定入賬的股票期權費用應以給予的期權數量乘以單位期權的公允價值來直接計量。而IFRS2的規定是一種間接計量,具體方法是:假定在授予日所授予期權的公允價值等于該實體預期在給予期內員工提供服務的總價值,在授予日估計該經濟實體預期在給予期員工提供服務的數量,然后用所授予期權的公允價值除以該服務數量,得到每單位服務的公允價值,最后用某一會計期間員工服務的數量乘以單位服務的公允價值來計量這一期間所接受的服務,并確認相應的費用和權益。顯然,間接計量的核心是所接受的服務,期權只是衡量服務的工具。

關于股票期權沒收、取消的會計處理。IFRS2規定,在期權被沒收時,只將相應的股票期權從權益中轉入資本公積項目,已確認的費用并不轉回。如果在給予期經濟實體取消了股票期權的授予,實體應像未取消授予一樣,對剩余給予期內的員工服務繼續確認,因取消授予而向對方進行的支付應按所有者權益回購進行賬務處理,也就是作為權益的減項,回購日的實際支付額超過期權公允價值的部分確認為費用。而SFAS123規定,在期權被沒收時,應轉回給予期間確認的費用和權益;在期權被取消而替之以現金結算時,將這些期權視為立即給予,授予日計量的但仍未確認的補償費用應在結算日立即確認,其余現金視為對已確認權益的回購。

其他國家股票期權會計的動態

除美國以外,其他國家采用員工股票期權激勵模式的時間都還不長,沒有像美國那樣存在根深蒂固的計量屬性之爭,在制定相關準則時能夠比較順利的推行公允價值而不必擔心來自實務界的巨大壓力。

英國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以前是按照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下屬緊急問題工作小組(UITF)發表的第17號概要書“員工股票計劃”來執行的。UITF17所規定的內容與美國APB第25號意見書基本相似,要求采用內在價值法核算股票期權。但在IASBED2的當天,ASB就宣布完全支持其基本原則,并征求意見稿,內容與IASBED2幾乎完全一致,規定員工股票期權應該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正式的準則已于2004年4月頒布,在上市公司的生效時間是2005年1月1日,非上市公司是2006年1月1日。

從上述各國會計準則的發展動向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上已經建立股票期權會計準則或類似準則的國家,以及IASB,都傾向于采用公允價值法計量股票期權的價值,以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內在價值法由于忽略時間價值,難以準確反映期權的真實價值,已經不能滿足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廣大投資者的需要。

我國員工股票期權會計計量的現實選擇

盡管我國目前以股權為基礎的支付業務并不多,但發展勢頭迅猛,隨著對外開放、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和企業規模的擴大,可以預見,員工股票期權不久將成為我國企業中的普遍現象。作為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一部分,我國有必要研究制定相關的準則。下面就會計計量提出一些建議:

公允價值與內在價值——我國何去何從?員工股票期權在我國出現只有短短幾年時間,目前尚無相關法律、法規可循,會計處理還比較隨意。盡管就全球來看公允價值法是一種發展趨勢,股票期權會計計量從內在價值法發展到公允價值法,表明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從強調可靠性向強調相關性過渡。但遺憾的是,目前我們還不具備使用公允價值的經濟環境,對于可交易的股票期權,國內尚未形成股票期權市場,無法獲得公允的市場價格。對于不能交易的股票期權,一方面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采用B-S模型計算的技術水平和條件,即使在資本市場非常發達的美國,也不是每個公司都能做到。另一方面,該模型假設,股票價格服從對數正態分布,股票投資回報的波動性在期權有效期中是固定不變的;在期權有效期內,股票無紅利,或者有已知的紅利;存在著一個固定的無風險利率;投資者可以按照無風險利率任意地借入或貸出。此類假設在我國無一能夠滿足,也缺乏相應的市場參照。

因此,我國對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宜強調可靠性,兼顧相關性。我國將來的準則或制度設計可以借鑒APB25號準則的做法,將授予日的市價與行權價的差額確認為費用。會計上借方按照內在價值確認遞延費用,貸方記錄股票期權,并在期權計劃中規定的服務期間內平均攤銷,分期轉為費用,行權后,股票期權轉為股本。另外,從理論上,我們也應加強公允價值法的研究,以便為將來向公允價值會計過渡做好準備。

應充分考慮我國法律環境對股票期權會計計量的影響。當前我國在實施員工股票期權制度時,面臨著一些法律障礙。因此,在以內在價值法計量期權時,還應注意到法律限制帶來的負面影響。

關于股票期權沒收、取消的會計計量。股票期權的沒收、取消屬于后續計量的范疇。筆者認為,關于期權沒收,SFAS123的會計處理更合理。沒收股票期權是在員工未滿足授予條件下發生的,相當于沒有接受相關的服務,或服務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已被抵消,既然不向其提供期權,也無需再確認相關費用。

我們贊同IFRS2對期權取消的會計處理。股票期權本是對員工在給予期間勞動的獎勵,取消期權而以現金結算,所支付的現金應視作期權的對價,將授權日計量的但仍未確認的補償費用在結算日立即確認,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

參考資料:

1.葛家澍、林志軍,現代西方會計理論,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

2.王瑞華,股票期權會計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3.劉園、李志群,股票期權制度分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4.孫錚、王霞,員工認股權計劃會計問題的探討,會計研究,2000.11